对于沈飞新机,下称歼-XS(为了区分,此前的成飞歼-X姑且称为歼-XC)。
从目前网上照片看,歼-XS采用了无尾箭型翼布局。跟几年前那个网传的下一代战斗机概念图到底有没有关系也难说得很。当初按照那个概念图做了假想的夔龙方案(中国下一代空中作战单元: 夔龙-囚牛系统),现在就拿来对比一下,类似此前歼-35A和蒲牢的关系。
一,无尾箭型翼布局
当初是这么说的:
现在再来看这个推测,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了。
至于后缘切掉一块,形成所谓的兰姆达翼,其作用也没那么夸张。飞机设计,说到底是综合权衡,看你设计重点倾向于那里而已。作为对比,可以看一下经典三角翼和YF-23那种所谓蝶形机翼(其实也是三角翼的变种)。
兰姆达翼增大了展弦比,优化了起降和亚声速巡航性能——这一点其实更类似双三角翼。只不过为了控制前向RCS,选择了处理机翼后缘。相比经典三角翼,后缘折线形布置更有利于控制后向RCS散射。而蝶形翼隐身性能最好,但由于后缘前掠角过大(实质是气动面的铰链线前掠角过大),襟副翼效率损失严重,不利于起降/机动。这些在《关于歼-35A,幻想与现实的对比》中其实也说过了。
所以本质上来说,兰姆达翼可以说综合了双三角翼、经典三角翼以及蝶形翼的特点,在不明显增加后向RCS的前提下,布置更有效的气动增升/操纵面,改善起降/亚声速巡航性能。同时鉴于上面提到的,以超声速为主要作战区域,进一步推测该机一开始就瞄准了短距起降的需求——那么谁会有这方面的需求并且权重还这么高?
二,进气道选择
傅前哨老师节目中展示的这个线图,显然歼-XS采用了肋部进气道。
而此前夔龙则选择了背部进气道,因为设定该机就是双发重型隐身战斗轰炸机,类似于FB-22的角色,主要作战方式为中高空超声速隐身突防。
这么一对比下来,歼-XS的设计重点在什么地方就很明显了。
三,可动翼尖
这个前两天已经发过了(关于可动翼尖,重发一篇21年的:从FL51风洞的报道看中国无尾布局飞机的新控制机制),就不再赘述了。
目前并没有清晰照片可以确认歼-XS是否真的采用了这种设计。但假如有,那么可以推测:该机的典型飞行模式下,可能会比较经常进入大迎角飞行。在没有垂尾提供方向稳定性的情况下,采用了这种新型控制手段来保证飞机的尾旋改出能力。
另一方面,可动翼尖和机翼后缘操纵面组合,也可以起到阻力板/方向舵的作用。
就其作用和设计细节来说,跟歼-XC还是有明显差异的。
四,后体间距
这个在当初夔龙方案里面有专门说明:
既然歼-XS选择了窄间距,那就说明超声速性能的权重要高于大弹舱的权重——夔龙本来就是战轰,所以大弹舱优先,那么歼-XS是什么就不用说了。
五,沟槽问题
下图中,飞机腹部有个明显的沟槽。
按照这样来推测,该机很可能采用了类似F-35这种左右主弹舱设计。
每个弹舱布置于左右S型进气道之下。在夔龙方案中,这里本来是用来收纳双轮主起落架的。
这里有个逻辑链:挂载弹药的尺寸决定了弹舱的尺寸——而弹舱深度直接影响到进气道的弯扭程度——弯扭程度影响到总压恢复——总压恢复影响到发动机推力——发动机推力影响飞机超声速性能。
所以为什么会有这个沟槽,原因似乎很明显了。
小结:
通过对比夔龙和已知信息,推测歼-XS具有以下特征:非常重视超声速性能;重视全向RCS控制,而不仅限于迎头方向;重视短距起降性能;重视常规机动性能,可能会频繁进入典型大迎角机动飞行;可能考虑了内挂大型弹药。
如果拿来和此前说的歼-XC对比的话,可以发现两者的共同点不多。因此不排除这俩根本就是不同赛道的产物,而非竞争者的关系。
哦哦哦,原来是这样的[并不简单]
差不多就是舰载机方案了[点赞][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