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厅》一路播一路争议不断,海报明晃晃写着“有缘千里来相会”,正片搞成“贵圈修罗开派对”。
先是胡一天和翟潇闻,不会烧火又嘴硬不肯问人,被弹幕怼成“普信男”。
再是虞书欣,几个人做的菜被她端去献殷勤,对大厨却只提自己,被指踩着队友邀功。
近年来网上“中学”渐盛,这档长命综艺历届的名场面都再被考古,虽不及“花学”影响力那么大,但也瞧得出网友对《中餐厅》的定位——
或许贵圈综艺的尽头都是《花少2》。
这实在是个怪诞的景观。
好像内娱真人秀,不管什么主题、什么设定、什么玩法,最终总会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搅和到一块去。大众看这些综艺的初衷本是为休闲娱乐,如今竟渐渐变成了破译微表情、解读潜台词、修习厚黑学。
不知道换人精安茜来体验一下,她能在内娱真人秀活几集。
其实,内娱真人秀的弊病并不难找。
既然明星间的沟通有这么多潜台词、内心戏可以找,那反过来看,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实诚。
说话留七分,做事不由衷,把很平常的场面也搞得好像在传送谍报,一句话加密好几层。
看节目便知。
虞书欣想跟林大厨学做菜,但林大厨暂时忙活不开。
这么简单的事情,俩人是这么沟通的——
- 要帮什么吗
- 把地板再拖一遍
不直接谈想法,偏要拐弯抹角,结果是虞书欣委屈巴巴的作精劲儿一下又上来了,林大厨也没落下好来。
还有分房事件。
翟潇闻先说了自己怎么着都行,可等单人间不够,需要人去双人间时,他又沉默了。
还是虞书欣提出和姜妍同住双人间,才让6个男生各自有了满意的住处。
再想想“花学”的分房车事件,不也是差不多的情况?面上不说,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某种程度上,综艺是社会现实的搬演。
明星也是人,且在名利场中人性的诸面都被放得更大。于是在这些节目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许多生活经验、社会矛盾的再现,所谓“花学”也即某种社会学,学的是人类共通的那套人情世故。
但综艺既带有休闲娱乐性质,它又应该高出社会现实。
罗PD的慢综艺为何抓人?
《种地吧》、“0713”系列这些糊咖综艺又为何在内娱出奇制胜?
原因正在于它们呈现的是一种美好的、纯粹的人际关系,比现实简单得多,也干净得多,于是更能带来快乐与慰藉。
在疲劳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不过想要在荧幕中找到一片这样的“电子桃花源”,能暂时寄放情绪,放下武装。
人与人最原始的交流,本就自带一种动人。
罗PD高分综艺《暑假》
真人秀的本质,其实就是看人与人的交流,有效的交流产生价值,无效的交流产生抓马。
而内娱真人秀,似乎一股脑在往后者的路数狂奔。
这种交流感的缺失,是内娱真人秀最大的顽疾。
反观将真人秀做得清淡又耐品的韩综,质素比内娱就高得多了。
以罗PD为例,他搭建综艺交流感最强悍的招数有三——
其一,去阶层感。
众所周知韩国无论是娱乐圈还是整个社会,等级意识都远超咱这儿。
但罗PD就是有办法让一群身份不同、资历各异的人,好似同龄人般玩到一块去。
《花少》等综艺中那种浓烈的厚黑学氛围解除了,你只见他们毫无顾忌地嬉笑玩闹。
过气爱豆大战综艺顶咖,乐坛新人对弈人气演员,在现实中绝对看不到的跨层交流,在罗PD手下都能实现。
而这,恰恰能给我们这些在职场生活里受够了劣质人际关系的人,一种无法代替的心灵抚慰。
当然,去掉了嘉宾的等级意识还不够。
罗PD找的人,还一定都是能同频共振的。
《新西游记》《三时三餐》系列自不必说,嘉宾全是天然玩得到一块的主儿,私下交情也很好。
郑有美、朴叙俊、崔宇植这些熟络的老朋友也总是扎堆出现在《瑞镇食堂》《出差十五夜》里,为节目增添生气。
再到《机智的山村生活》,直接就是《机智的医生生活》剧组团建,一群人好得不能再好。
对比之下,内娱综艺选嘉宾的思维,有时近乎养蛊,生怕嘉宾之间没点仇。
也不怪总会搞出些下不来台的场面。
而在罗PD的手下,真人秀未必够贴合真实的状态,却将“人”这个主题渲染到了极点。
他所致力于呈现的,是一种与日常拉开距离、令人神往的美好人际关系。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羡慕又疑惑,为什么只有在他综艺里,会出现那么多美好,让人向往的情谊?
也正是这种氛围,给予了我们充足的治愈感。
罗PD的综艺看似不着痕迹,实则更费心力,需要以极强的掌控力才能达成这种松弛质感。
但也不是说内娱就完全没有这种质感。
《快乐再出发》里的快男地团,《种地吧》里的糊豆,因为际遇相似、经历重合,就能毫无负担地相处,没有任何隔阂。
而沈月Vlog及后续那档评分不俗的《快乐的大人》,也得益于这群本就关系融洽的朋友间,自然迸发的花火。
情感骗不了人。
相处时的细节和下意识的动作往往最戳人心。
再到早期那些口碑不错的内地综艺,基本都仰赖嘉宾自身的相容度。
《极限挑战》的极限男人帮、《奔跑吧》的跑男团,还有诸如《明星大侦探》《向往的生活》等,都是胜在有坚实的人际关系打底。
因为不设防,感情自然也流动起来了。
然而这样的不见外,最近几年却少看见了。
不断变动的导演团队,外界对于艺人言行的高度关注,以及越来越追求精致和包装的节目本身,都在告诉身处其中的成员,这不再是需要靠玩乐和童心支撑起的乌托邦。
需要盈利,各部分人员需要协同合作,这些综艺主题也在不断暗示他们,如今的综艺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复制职场。
于是《中餐厅》便越来越像字面意义上的餐厅。
至于节目之初提出的,想靠着在异地开餐厅治愈自己也治愈他人的宗旨,也越来越看不见了。
更麻烦的是,现实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国产综艺追求矛盾、张力的错误取向,却在加剧这种普遍焦虑。
真人秀本来可以成为一片电子的桃花源,终于成为反复提醒我们血淋淋现实的一面恶毒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