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老人很“害怕”过年?这三位七旬老人说出事情真相

小林说情感吧 2024-10-14 12:22:09

内容纯属故事,本篇包含虚构创作,请勿对号入座。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我不想过年了!”

这是李叔头一回在家里人面前说出,家里所有人都愣住了。我也愣住了——从小看着李叔和他的老伴儿和睦地过了几十年,年年盼着过年,怎么现在突然变得这么抗拒?

“李叔,这大过年的,怎么说出这种话啊?”我忍不住问道。

李叔的脸色很沉重,原本和蔼的脸上挂满了疲惫。他叹了口气:“你们年轻人不懂……其实像我这样的老人,过年是越来越难受的事了。”

其实,李叔只是其中一个例子,邻里之间,有不少老人渐渐对过年生出了一种“害怕”的感觉。我也很疑惑,平时的春节,怎么到了他们眼里却变成了一种负担?

带着这种疑问,我采访了几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才渐渐明白,他们的“害怕”到底。

“我今年不准备回老家了。”

这是王大爷在电话里和儿子说的第一句话。儿子刚刚张口准备说点什么,王大爷便打断了:“你们忙你们的,我自己在这儿挺好,真不用惦记我。”

挂了电话,王大爷盯着窗外发呆,窗外一片寂静。过年,本应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可他心里却空荡荡的。他的儿子王伟从结婚之后就搬到了大城市,孙子王小宇也早已习惯了城里的生活,爷孙俩见不了几次面。每年过年时,王伟总是尽量赶回老家看看,但匆匆几天后,又要回去继续忙工作。

“过年回家,还不如说是走个形式罢了。”王大爷苦笑了一下。

他的老伴儿几年前去世了,自那以后,家里就冷清了很多。最早几年,王伟还带着妻子和孙子回来过个完整的春节。可是渐渐地,孩子有了自己的假期安排,媳妇也忙着自己的工作,回老家的时间越来越短。王大爷每次看着他们带着一大堆年货回来,心里其实很高兴,可是,更多的是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

有一次,王伟一家人刚回到家,孙子王小宇抱着手机不撒手,一边玩着游戏一边对王大爷说:“爷爷,家里网速真慢,明年我们不如就在城里过年吧?”

那一刻,王大爷感觉自己的心像被刺了一下。他清楚,孩子们心里早已没有了对这个老家的依恋,过年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应付式的责任。

再后来,王伟的工作越来越忙,过年也变成了“高速一日游”。一家三口风风火火地开车回来,吃顿饭,再陪他聊上几句,就急匆匆地往回赶。

王大爷的心凉了。他不愿意再强求什么,也不愿意看到孩子们勉强的笑脸。他心里明白,城里的生活已经彻底把孩子们拴住了,他们只是因为传统的束缚才勉强回家看看。过年对他来说,变成了一个让他倍感孤独的节日——人是来了,但情感却越来越淡。

“你看,这过年,倒成了一种心累。”王大爷说完,望向窗外,深深地吸了口气,仿佛在与自己和解。

与王大爷相比,陈大妈的过年“害怕”来得更为复杂。

陈大妈是个热心肠的人,邻里之间都喜欢和她唠嗑。可最近几年,陈大妈过年时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张罗了。问她原因,她总是含糊其辞,直到有一次她喝了点酒,终于忍不住跟我吐露了心声。

“以前过年多热闹啊,家里几代人围坐一桌,吃着团圆饭,连孙子孙女都闹腾得不行。”她回忆着过去,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但很快就消散了。

“可现在……”陈大妈说到这里,声音低了下去,情绪也随之变得沉重。

她的儿子儿媳都在外地工作,两个孩子也早就成家立业,春节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短暂的‘假期’。每年陈大妈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但每次孩子们回到家,吃几口就开始摆弄手机,或者干脆不怎么说话。

“我费劲心思准备了一大桌子菜,可他们好像根本没兴趣。”陈大妈苦笑着摇了摇头。“儿媳妇回来,还经常挑毛病,说我做饭油多盐多,还不如城里的餐馆干净。”

这话让陈大妈心里很不是滋味。以前她觉得过年是全家团圆的喜庆日子,可现在,每次准备年夜饭,都是一种煎熬。她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每一个人的口味,可还是得不到儿媳妇的认可,反而让她感到自己在儿媳面前像个“不合时宜”的存在。

“过年就像是一场考验。”陈大妈叹了口气,“我得想办法让所有人满意,可到头来,我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过年反而变成了压力。”

最让陈大妈心寒的,是她的孙子。时,陈大妈把孙子叫到家里,可吃完饭后,孙子居然连话都没怎么说,就借口“有事”离开了。那天夜里,陈大妈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望着一桌没怎么动的菜,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陈大妈喃喃自语。

她开始害怕过年,不是因为不爱热闹,而是因为过年让她感觉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她担心自己已经不再是家庭的中心,担心自己的存在感被慢慢削弱。

“过年啊……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过年了。”陈大妈低声说。

而,赵大爷的“害怕”更多的是经济上的压力。他今年,原本身体不错,但近两年因为生病花了不少钱,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每年过年,他的儿女们都会带着孩子回来,但这对赵大爷来说,负担不小。孩子们回家,柴米油盐的开销一下子大了好几倍,再加上还得给孙辈们准备压岁钱,这些都让赵大爷感到压力山大。

“你说过年是为了团圆,可这团圆背后,还不是得掏钱。”赵大爷摇了摇头,苦笑道,“我这点退休金,平时勉强够用,可一到过年,就根本撑不住了。”

他回忆起去年的情景,儿子儿媳带着两个孩子回家,吃住都在他这儿,一住就是半个月。赵大爷舍不得说什么,每天依然变着花样做饭招待他们,但心里却盘算着这些日子到底要花多少钱。

“人回来是好事,可我心里真是有点发怵。”赵大爷叹息道。他说,孙子一见面就得压岁钱,儿子儿媳虽然嘴上说不用多给,但赵大爷总觉得不多给点,面子上过不去。再加上给亲戚们的拜年礼,这每年过年都是一场“经济大考”。

赵大爷无奈地摇摇头:“这年味儿,掺了太多钱的味道。”

赵大爷叹了一口气,把身上的旧棉袄裹紧了些。他看了看自己那台用了十几年的旧电视机,荧幕上的画面模糊得厉害,可他舍不得换新的。

“今年过年,我也不知道怎么熬过去。”赵大爷低声说道。

这时候,门外传来了敲门声,是老邻居刘婶。她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笑着进了门:“赵大爷,天冷,喝碗汤暖暖身子吧。”

赵大爷笑了笑,接过汤:“哎呀,刘婶,真是谢谢你。”

刘婶摆了摆手,坐到赵大爷旁边,叹了一口气:“你说,这过年真是越来越没意思了。你家里那几个孙子孙女今年还回来不?”

“回来是肯定的,可说实话,我有点发愁。”赵大爷,手指轻轻敲着桌子,“你说,过年一次,就得准备那么多礼物,压岁钱还不能少,孩子们还得住上十天半个月,这一回回家,我得掏多少?”

刘婶也叹了口气:“是啊,我今年还得借钱给孙子买礼物,都是咱们这辈的心病。你看我家那几个,回家就跟走个过场似的。年前打电话说回来,回来后一身疲惫,吃几口饭就回房间睡觉。没几天,年初一一过,就又回城里去了。”

赵大爷点点头:“是啊,来去匆匆。我倒不是抱怨他们不回来,回来吧,我也高兴。可回来了,日子过得好像比平时更累,还得操心招待他们,想着孩子们吃什么、穿什么,还得时不时应付他们的抱怨。”

刘婶皱了皱眉:“赵大爷啊,我这两年也是这样。你看,以前儿女回家,我高兴得不得了,可现在呢,他们回来,好像家里反而成了他们的‘旅馆’,吃住都讲究,还嫌这嫌那,真不知道该怎么伺候。”

赵大爷摇了摇头:“可不是嘛。你说这过年,什么时候成了这样?以前咱们盼着孩子们回来,盼着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顿饭,可现在,家人是来了,可心不在。说真的,有时候我真想告诉他们,不用回来了,你们在城里好好过日子就行,别让我费这心思了。”

刘婶听后,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说:“可咱能这么说吗?他们毕竟是孩子,咱做老人的,总想着再怎么累,也得让他们高兴。”

赵大爷无奈地笑了笑:“哎,我明白。就是这么个道理。可心里总觉得,这过年越来越不像咱小时候那种热闹的年了。”

正说着话,赵大爷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是他儿子打来的。赵大爷接了电话,声音低沉:“喂,伟子啊,什么事?”

电话那头,儿子王伟的声音传来:“爸,今年我们想跟你商量个事。这个……今年咱不回老家过年了,我们在城里过吧?孩子们也大了,老是来回奔波不太方便。”

赵大爷心里一震,虽然早有预感,但真正听到儿子说出这句话时,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他沉默了片刻,勉强笑着说:“行,你们忙你们的,我这边没事。”

“爸,您放心,我们过年后就来看您,给您带些东西。您别担心,咱电话常联系。”王伟的声音透着一丝歉意。

“好,好,你们安心忙吧。”赵大爷挂了电话,盯着手机屏幕发呆。

刘婶看出了他的失落,轻声问:“怎么了?不回来?”

赵大爷点点头:“嗯,说是城里忙,孩子们不方便回老家了。”

刘婶叹了口气,轻轻拍了拍赵大爷的肩膀:“赵大爷,别想太多了,现在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他们有他们的难处。”

赵大爷无奈地笑了笑:“是啊,我明白他们难。可咱做老人的,总想着一家团圆,可这团圆啊,越盼越远了。”

刘婶点点头:“哎,别说你了,我家也是一样。今年我还不知道他们回来不回来呢。就算回来,估计也就待个两三天。”

两人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了脚步声。赵大爷一回头,看到儿子王伟推开了门,带着孙子王小宇走了进来。

“爸!我们提前回来了,给您个惊喜!”王伟笑着大步走进来,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

赵大爷一愣,随即:“哎哟,这可是大惊喜啊!我还以为你们今年不过来了呢!”

“哪能啊,爸,虽然忙,但我们总得回来陪您过年。”王伟边说边把年货放下。

王小宇也跟着笑着喊了声:“爷爷,给您拜个早年!”

赵大爷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好好,快进来,快坐!”

他赶忙给王伟倒了杯热茶,又去厨房张罗了一桌子菜。虽然心里还有些不安,但看到儿子和孙子回来,他心里终于踏实了一些。

饭桌上,王伟一边吃着饭,一边和赵大爷聊起了工作上的事:“爸,今年我们公司的年会搞得特别大,忙得我都抽不开身。你看现在竞争压力这么大,我也不能放松啊。”

赵大爷笑着点点头:“工作重要,工作重要。你们年轻人啊,就该拼一拼,别顾虑我这边,我没什么大事。”

“爸,您别这么说,我们再忙也得惦记着您啊。对了,今年我们想跟您商量个事。明年,您要不干脆跟我们去城里住吧?那边条件也好,孙子上学也方便,您也能和我们一起住。”

赵大爷听了,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去城里住?”

“是啊,您一个人在老家也不方便,城里什么都有,医疗也好,我们还能照顾您。”王伟认真地说道。

赵大爷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摇了摇头:“算了吧,我在老家住习惯了。城里……我住不惯。”

王伟还想再劝几句,但看着父亲的表情,最终只是点了点头:“行,爸,您要是改主意了,随时跟我们说。”

饭后,赵大爷坐在沙发上,眼看着孙子王小宇又开始低头玩起了手机。王伟则在旁边打着工作电话,整个人看上去依旧忙碌。

这一幕,似曾相识。赵大爷心里不禁有些苦涩。虽说家人是团圆了,但那种真正的团圆感,似乎依旧遥远。

刘婶也在旁边看着这一切,默默地叹了一口气。她似乎看到了自己家里的影子。

赵大爷看着这一幕,心里。过年,对他来说,似乎已经不再是那种单纯的喜悦,而是一种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的日子——有喜悦,也有无奈。

接下来的几天,王伟一家人仍旧按照惯例留在赵大爷家中过年。饭桌上,赵大爷每次盛菜给孙子,都忍不住打量他那双时刻紧盯着手机的眼睛。每次想说些什么提醒,却又觉得不知。

一天傍晚,王伟和赵大爷坐在堂屋的老木桌旁,王伟一边喝着茶,一边漫不经心地说:“爸,今天小宇跟我说,他今年特别想留在城里过年,说是在这里无聊,连个能玩的东西都没有。”

赵大爷听了,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顿,眉头稍稍皱了起来,但又很快舒展开来,像是早就料到了一般。他用平静的语气回应道:“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年轻人跟咱们那时候不一样,家里这点乡下生活他们是过不习惯的。”

王伟看着父亲,犹豫了一下才开口:“爸,真不是我说您。现在时代不同了,您是不是也该改变一下?说实话,小宇他们回来一次,觉得不方便,连个网络信号都不好……”

赵大爷沉默了几秒,随即苦笑了一声:“你们年轻人习惯了城里的便利,城里的热闹,我老家这地方的确是比不上。”

王伟见父亲语气里有些无奈,心里也有些,连忙补充道:“爸,我没别的意思。您看,城里条件好,您跟我们一起住吧?别说了,这次您一定得考虑一下!”

赵大爷叹了口气,看着王伟,眼神有些复杂:“你们是好意,我知道。但这老家啊,是我跟你妈一起生活的地方,这房子里有我们的回忆。你让我离开这里,我怕是过不了几天就更没精神了。”

王伟没想到父亲会这么说,呆了一下,试图解释:“爸,您也别总是活在过去了,生活要向前看啊!”

赵大爷沉默了片刻,正要开口,忽然间王小宇从屋里走了出来,穿着外套,背着一个小包,边低头摆弄手机边说:“爸,爷爷,我出去找朋友玩去了,城里同学刚好也回来了,约了晚上一起吃饭。”

王伟立刻抬头看向儿子:“大过年的,还出去跟同学玩?这么多年没回老家,多陪陪你爷爷!”

王小宇皱了皱眉头,略带不耐烦地说:“爸,我就出去一会儿,反正待在家里也没事干。”

赵大爷摆了摆手:“没事没事,让孩子去吧。过年嘛,也不拘这些了。”

王伟见父亲这样说了,也不好再拦,只好无奈地叮嘱道:“早点回来,别玩太晚了。”

了点头,走出了门。屋里顿时又恢复了沉静,只剩下赵大爷和王伟面对面坐着。气氛有些尴尬。

过了一会儿,赵大爷站起来,缓缓走到窗边,望着村口的方向,喃喃自语:“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看不懂咱们这些老人的心思了。”

王伟站在他身后,沉默了许久,突然开口道:“爸,您老说我不懂,可咱们也不能一直抱着以前的那些东西不放。时代变了,大家都得跟着变啊。”

赵大爷转过身,神色复杂地望着儿子,缓缓说道:“我不是不明白你说的道理,伟子。可这家,终归是我待了一辈子的地方,离开这里,我总觉得自己就跟脱了根的树一样。你妈在的时候,我们一到过年,就在院子里挂灯笼、贴春联,村里人来串门,热热闹闹的……可现在你们回来,哪还有这样的感觉?都是各忙各的。”

王伟听着父亲的话,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突然觉得,父亲的内心或许比他想象中更复杂、更脆弱。他过去以为只要让父亲跟他们一起住在城里,享受好条件,生活就会更好。可如今看来,父亲的孤独和无助早已深深扎根在这座老宅里,和那些过去的记忆紧紧缠绕在一起。

正当两人沉默时,门外传来了刘婶的声音:“赵大爷,出来看看,咱村里今年的灯会摆起来了!”

赵大爷脸上稍稍露出了一丝笑意:“哎,好,刘婶,我这就出来。”

王伟也站起身来,跟着父亲走出了门。一到外面,王伟就看到了村里广场上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村民们忙着张罗年货,孩子们欢快地,整个村庄被节日的气氛笼罩着。

“爸,这村里还挺有年味儿的。”王伟看着眼前的场景,不由得感叹道。

赵大爷笑了笑:“是啊,村里的人情味还在。城里再好,可年味总是不一样。”

父子俩站在一旁,赵大爷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轻声说:“其实啊,过年不是一定要热闹的饭菜,也不是非得要多讲究的条件。只要心在一起,再简单的年,也是热闹的。”

王伟听到这话,愣了一下,随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王小宇睡得很沉,王伟走进他的房间,轻轻推了推他:“小宇,今天爷爷想带我们去村里的集市逛逛,起来了没?”

王小宇揉了揉眼睛,不耐烦地转过身:“爸,我昨天才回来,今天想多睡一会儿。”

王伟:“过年期间,不是让你一整天抱着手机睡觉的!平时在城里也罢了,回到老家你就不能陪陪爷爷吗?”

王小宇嘟囔着:“我待在村里,真不知道能干什么……”

,赵大爷走了进来,声音温和:“小宇,不急。等你睡好了,爷爷再带你出去看看村里那片老竹林,我小时候可常在那儿玩呢。”

王小宇听到“老竹林”这几个字,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好奇。他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农村的自然景象并不熟悉。虽然有些勉强,但还是答应了:“好吧,爷爷,您带我去看看。”

赵大爷笑了笑:“行,那我先去准备。”

等到中午,赵大爷领着王小宇,父子三人一起来到村外的竹林。那片竹林幽静而古老,风吹过竹叶,。王小宇跟着赵大爷走在竹林间,渐渐露出了几分好奇的神色。

“爷爷,这里以前是您玩耍的地方吗?”王小宇终于忍不住问道。

赵大爷点了点头:“是啊,我小时候啊,这片竹林是我们村里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我们会在竹子上刻字,捉迷藏,还会一起编竹篓。你爸小时候也来过几次。”

王伟也笑着说道:“对,小时候我最喜欢跟着爷爷来这儿玩。那时候条件没现在这么好,但竹林带给我的快乐,比现在玩手机、电脑都多得多。”

王小宇看着眼前的竹林,似乎也感受到了一些不同于城里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他走上前,轻轻摸了摸一根粗壮的竹子,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赵大爷看着这一幕,心里感到了一丝安慰。他知道,时代变了,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也变了,但只要还能找到一些共鸣的地方,年味和亲情就不会真的消失。

回到家里,王小宇突然对王伟说道:“爸,明年我们还回老家过年吧?其实这儿也挺好玩的,不像我想的那么无聊。”

王伟惊讶地看了儿子一眼,随即笑了:“好啊,只要你愿意回来,咱们每年都回来陪爷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