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宠臣靠作假获赐四团龙服,晚年多次辞官不准,80岁才退休

寒月凝霜孤影 2024-11-29 15:39:53

雍正在位仅仅13年,他身边出了不少能臣干将,大家所熟知的有爱新觉罗·胤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马齐、岳钟琪、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高其位等,在众多的著名大臣中,其中只有4人在雍正朝获得四团龙服。

他们分别是:年羹尧、隆科多、岳钟琪、高其位。前面这三位,都是凭实力获取的四团龙服。李卫在雍正时虽被重用且恩宠不断也没有获得四团龙服,到了乾隆时,他才获赐。而姓高的那位则是用手段作假获得雍正赏赐的四团龙服。

一 、四团龙服到底有多牛?

也许您认为官服黄马褂很牛,作为清朝皇帝们笼络人的工具,穿上它即威严又庄重,光宗耀祖不在话下,不过在清朝黄马褂的级别并不高,获赐黄马褂的人员比较繁多,不讲究门槛出身,无论是黄马褂的哪一种,行职黄马褂也好,或者行围黄马褂、或者武功黄马褂、再或者特使特赐黄马褂也罢,都不如四团龙服牛。

能穿此服的异姓大臣必须是有大功者且品级必须是一品大员。纵观整个清朝,清代大臣得赐四团龙补服者只有高其位、年羹尧、李卫等六人,其中汉臣5位。

四团龙补服,也可以说成是亲王补服,在雍正朝以前,也只有亲王才配穿着,亲王穿的补服有四条龙,而异姓文武大臣则是两条龙和及两条象征官阶的线条。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便是皇权的化身,其形象威严、神圣,非一般人所能僭越。在清朝的服饰制度中,龙的数量、形态及分布位置,均有着严格的规定,以此区分官员与皇族成员的身份等级。在等级森严帝国时代,一衣一饰皆显尊卑,四开与两开虽微有差异,却足以彰显身份等级。

康熙十五年,康熙曾慷慨赠予抚远大将军、大学士图海御用衣帽与尊贵的团龙补服,但不是四团龙服;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定青海,立下汗马功劳,威震西北,晋一等公赐华丽的四团龙补服,年羹尧成了清代首位获赐四团龙补服的异姓贵族,享有亲王的体面,显耀一时。

雍正帝的舅舅隆科多在九子夺嫡事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承袭一等公,与年羹尧一起被赏赐四团龙服。

岳飞的后代岳钟琪,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生战功显赫,在平定青海叛乱、逐准安藏及讨平大小金川的过程中屡建大功。被晋升为大将军和封疆大吏。终清一朝,汉人大臣拜大将军,也仅有岳钟琪一人。

在年羹尧刚到西宁立足未稳时,奋威将军岳钟琪六千铁骑赶到,冲向正在攻城的罗卜藏丹津军中,瞬间大批的敌军人仰马翻,最终使藏军万余人马全军战死或投降,不久,彻底剿灭罗卜藏丹津,成功收复被叛军占领的青海地区。成为头号功臣获赐太子太保,雍正又赐其“四团龙褂、五爪龙袍”。

雍正还亲笔写下:“卿智勇兼济,忠勤懋著。前者主奏青海之功,克壮国威,荣膺殊典,昭示允宜,兹值炎无,复有靖番之行,念尔孔劳,实用弗安,想自能肤功早奏,慰朕远怀也。”对他夸奖,他后来还被乾隆帝誉为“三朝武臣巨擘”。

由此可见,能获赐四团龙服的人都是皇帝身边的顶尖人物,一般大臣没资格也没机会。

高其位在四人中年龄最大,资格最老,自认为最有资格获得四团龙服,他自然要削尖了脑袋也要钻进众人最醒目的位置被雍正帝看重。

二、高其位的功勋和资格

高其位属于官N代,祖上世代忠心,根正苗红。其祖父高尚义世居铁岭,后来投奔后金追随皇太极,有“从龙入关”之功,以军功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

高其位的父亲高天爵官至两淮盐运使,在顺治时立有军功,顺治四年,任山东高苑县知县,不久升河南信阳知州、长沙知府,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江西建昌知府。

刚戴上“两淮盐运使”管帽的高天爵还没来得及赴任,三藩叛乱的叛军就攻打过来,在三藩之乱中他奋力护城被耿精忠部捉拿,因宁死不变节被杀,高天爵被杀的那一年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四日。他的忠心令康熙帝十分赞赏,在其死后被追赠太仆寺卿,相当于如今的交通部部长 ,让其功勋荫及子孙。

高其位作为高天爵的长子,自幼习武,在朝廷也是一位有名的武将,清廷对他相当恩待。高其位由笔帖式升佐领,在其父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1674年,三藩之乱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时,其中平西王吴三桂的叛变声势最为浩大,他不仅自封周王,更是挥师南下,意图恢复汉家江山,一时间,天下震动,四海皆惊。

高其位随顺承郡王勒尔锦所率的大军去征讨吴三桂,在襄阳至南漳的战场上,27岁的高其位书写了一段的令康熙帝赞叹的英雄传奇。

那时的他年轻有为,勇武过人。他仅率二十名精锐骑兵,就踏上了侦察敌情的征途。当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时,他没有畏惧,策马扬鞭,孤身一人冲入敌阵,他身负重伤,血染战袍,依然咬紧牙关,坚持战斗。最终突破敌军的包围,直奔南漳城而去。他通知加强守备。敌军直逼城下三日,不能攻克而遁逃。

康熙十五年(1676)正月,叛将谭洪(起初是草莽土匪,后来成为明末将领,顺治时降清)率军三万,水陆进犯郧阳(古为郧子国之地,现在的湖北十堰地域,恐龙的故乡)。

高其位率领区区百人,驻守于郧阳城外的杨谿铺。这看似以卵击石的决定,蕴含了高其位对局势的深刻洞察与无畏的担当。他知道,郧阳不能丢,也丢不起。在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时,他立志一定要坚守到底,等待援军的到来。经过和敌人七十多日的对持,粮草断绝,他煮马鞯为食,差点毙命,终于等到副都统李林隆率军救援,最终合力打败敌军,解了郧阳之围。此后累获军功,得功牌有十二个。

高其位在43岁时,随大将军、裕亲王福全征伐噶尔丹,战于乌兰布通,击破骆驼营。

高其位年近半百时,又跟随康熙帝征伐噶尔丹,大胜而归,封赏加一级,复任佐领。

康熙帝一直对高其位重用有加,高其位53岁时,被授甘肃永昌副将,负责边境的安危;高其位61岁时,康熙令高其位任湖广襄阳总兵;高其位66岁时擢湖广提督,署两江总督;高其位74岁时,调任江南提督。

康熙驾崩后,雍正即位。换了新主子后,76岁的高其位仍被命提督。

两个月后,高其位对雍正帝展开拍马屁的策略,他给雍正帝上奏书一封,内容洋洋洒洒,美言叠出,令经过夺嫡上位的雍正帝心旷神怡。

雍正对他亲笔批示加以褒奖:

“此奏字句之外,实有一片爱君之心,发乎至诚,非泛泛虚文可比。”

可见高其位在讨好主子方面是心机高手。

三、高其位是怎样作假获得四团龙服的?

雍正帝是个重感情,动不动就情绪拉满的人,他继位之初,每当听到“天降祥瑞”方面的消息就会喜不自胜。

九子夺嫡血腥残忍,令雍正帝心有余悸。虽然雍正帝坐上了皇位,但朝野上下仍弥漫着一种肃杀与严谨之气。雍正帝一边惩处政敌,一边鼓励地方官员上报祥瑞,以此彰显其统治下的国泰民安。

雍正帝希望让祥瑞的东西来激励满朝文武,让朝臣上下时时沉浸在吉祥气氛之中,用来证明自己是天经地义的皇帝,是上天承认的,也只有他当皇帝才能给臣民带来幸福。

很多大臣为了迎合雍正帝的这种心理,就纷纷上奏祥瑞,一时间,各地奏报如雪花般飞来,无论是奇花异草、异兽祥鸟,还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皆被视为上天对雍正帝的嘉许。关于上报祥瑞的情景如下:

雍正元年八月,大学士等人奏称:江南、山东出产的麦、谷,大多双歧、双穗,蜀黍有四穗的,说这都是“皇上圣德之所感召”,还奏请宣付史馆。雍正同意了,这是报瑞谷的开始。

刚开始只报一茎两穗、四穗,后来越报越离奇。雍正二年,顺天府尹张令璜进呈藉田瑞谷,一茎四穗。同时,大学士等报雍正亲自耕种的丰泽园稻田,大量出现多穗稻,且“穗长盈尺,珠粒圆坚”。

就连田文镜也开始吹牛,雍正五年,田文镜奏报河南所产谷子,出现一茎十五穗,雍正很高兴,说这是田文镜忠诚任事感召天和的表现。其他官僚也纷纷效仿甚至加倍多报。

觌伯,见伯弟……五年,献瑞麦,一茎十五穗。上谕曰:“今岁各省产嘉禾,觌伯复献瑞麦。帝王本不以祥瑞为尚,恐有司借端粉饰,致旱潦不以上闻。雍正五年以后,各省产嘉禾,停其进献。”

雍正也觉得这太夸张了,差不多就得了。不过仍有人继续进献,雍正七年,黔抚张广泗报告,有稻谷粟米“一茎十五六穗”,稻谷每穗四五百粒,七百粒粟米每穗长至二尺多。不过雍正还是令人将他所描述的绘画刊刻,下发到各省督抚宣传观览。

到了雍正七年,顺天府尹进呈的藉田嘉禾竟二十四穗,雍正还说这种谷子是多穗品种,叫“龙爪谷”。

高其位,作为众多大臣中的一员,自然也不愿落于人后。面对这股“祥瑞”之风,他起初选择了跟随大流,在作假上报了乌鸦食蝗的“祥瑞”。

结果雍正帝非但没有嘉奖他,反而以蝗不成灾严厉告诫他不可虚报浮夸,言语间透露出对“欺君之罪”的零容忍态度。

这一番敲打,让高其位意识到,想要在雍正朝立足,不能随从大流,仅凭常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另辟蹊径,要寻找更为独特且能触动皇心的“祥瑞”。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与精心策划,雍正二年,高其位传来一个令雍正帝心花怒放的消息,他说江南有一位渔民在捕鱼时,意外捞获一枚未经雕琢的玉玺,这就是上天对雍正帝统治的认可与肯定!这可比上报花鸟虫鱼庄稼的高级一万倍。

雍正一高兴当即赐予高其位丰厚的奖赏,包括象征尊贵身份的四团龙补服、珍贵的药材人参、御寒佳品貂皮等,以示恩宠。高其位成为清代因进献祥瑞而获赏四团龙补的第一人也是最后一人。

高其位能有这种一鸣惊人的举动,其实从其家族方面来分析也不奇怪。高其位家族有一个特点,他们特别看重名利,只要是自己应得的权益或者是能得到的权益,想方设方也要搞到手。

前面说过三藩之乱中,高其位的父亲高天爵殉城。就在高天爵光荣离世的31年后,高其位的五弟高其佩认为应该为父亲争取应得的名誉。于是他向康熙皇帝为父请匾,康熙帝念及老高的忠诚,不忍拒绝,于是亲笔御书“荩臣义烈”四字匾额,于是载着无尽荣耀的匾额悬于高氏家祠。

有了皇帝亲笔御书的四字匾额后,高其佩仍不满足,觉得还有应得的权益没拿到,自己父亲死得如此光荣,康熙帝应该给父亲赐谥号才行。于是他又向康熙帝为父请谥号,于是康熙又特赐其父谥号“忠烈”,其父高天爵被称为忠烈公,入祀昭忠祠。

当高其位看到朝中那么多的大臣都作假报祥瑞,作为重视名誉和名利家族中的一员,他岂能不行动?

三、高其位一而再,再而三地辞职

雍正三年,78岁的高其位以年老体衰,不胜机务,上奏雍正帝要辞职。

雍正帝没有同意。

这一年,雍正帝和年羹尧的关系处于极度紧张的时期,这时的雍正对功高震主的年羹尧非常不满,他开始搜集年羹尧的罪证,准备给年羹尧一些颜色看看,也是在这一年雍正帝开始公开批评年羹尧。

他非常忌讳关于年羹尧的“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谶语,除了在金南瑛事件和朝乾夕惕事件上批评年羹尧外,他还在高其位辞职的事上批评年羹尧,以打击年羹尧的嚣张气焰。

之前,在康熙晚年,也就是高其位任职署任总督时,年羹尧曾对康熙上奏,说高其位:“年老衰惫,两耳重听,贪位隐饰,贻误地方,不应委以重任,所以先帝降旨罢其署理”。

康熙帝二话没说就听从了。

四爷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年羹尧嚣张跋扈,对于朝臣的任免他想让谁走谁就得走,这分明是僭越,有想独揽朝政的苗头。这个场景一直在雍正帝心里挥之不去,现在他是皇帝了,是该拿出来对年羹尧说事的时候了。

于是对于高其位的辞职雍正坚决不同意,他特意招高其位来京。

因为此时的年羹尧正好在京。

雍正就当着年羹尧的面说高其位:看你筋骨硬朗,身体不错,你为朝廷效力这么多年,朕不但不让你辞职,还要对你重用。眼下有銮仪使(一品大员)和旗下都统(一等一级)这两个职位有空缺,你自己随便挑选,想作哪个就作哪个。高其位拒绝了,哪个也不干。

雍正帝就降旨令他回松江。还特意说明这都是自己的意思,恩待老臣,并非是年羹尧所起的作用。

年羹尧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高其位面前扮演过“恩人”角色,他将一无赖小人举荐给高其位,并助其迅速升迁,高其位对年心怀感激,年羹尧被雍正认是窃君恩为己功。

雍正帝以此作为年羹尧巧诈营私、四处要结的又一罪证,不久将跟自己干了3年零2个月的年羹尧处死。

雍正三年,9月,雍正帝加封高其位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少傅。高其位深感体力不支,上奏推辞。

雍正帝没有同意,下诏:“等受代后,即来京供职”。

就在这一年,65岁的大学士白潢申请退休,雍正同意。“以疾乞解任,许之”。

雍正四年(1726)五月,高其位再次请求退休。雍正又一次拒绝。

十月,高其位过80大寿,雍正帝赐扁联及服食等物,银千两。对于高其位而言,这些赏赐远不如那份准以原官致仕的旨意来得更为贴心和温暖。

一个月后,高其位再次提出退休,雍正帝终于准奏,“准以原官致仕”。 在多次请求退休之后,他终于得到了雍正帝的准许,得以安享晚年。

可是,高其位退休仅8个月后就离世了。雍正命王公、大臣、侍卫祭奠,谥文恪,死后哀荣。

高其位离世7年后入祀贤良祠,他成为辽东高氏子孙中唯一的一位入祀贤良祠的大臣。二等轻车都尉的爵位按例降为骑都尉,他的次子高缵勋袭爵。

总结:

高其位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成为了雍正帝身边的重要宠臣,他善于审时度势,在任职期间,没出过什么大错。雍正帝的继位并非一帆风顺,为了稳定局势,急需一些吉祥的征兆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高其位深谙此道,他绞尽脑汁加入作假大军迎合当时的政治需求。他在上报祥瑞一事上,能够抓住问题的根本,表现得也很出色,获得了四团龙服的高级奖赏。

在许多人看来,高其位的做法令人不齿,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些祥瑞之兆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的根本在于民心,而民心的稳定则依赖于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在古代,百姓比较迷信,高其位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民心。

对于高其位,不管别人怎么说,雍正帝对他的亲口评价是:“忠信老成、老成忠厚,善气迎人”,道出了高其位的忠君为官之道。高其位屡次辞官不下,也是雍正帝政治的需要。他最终准以原官致仕,80岁寿终正寝,拥有一个非常圆满的人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