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被斩前念了一首诗,传到朱元璋耳中,后来在场的监斩官全被杀

熠书史话 2024-10-09 23:18:57

在那风雨飘摇的明初岁月里,历史的长河中泛起了一朵悲壮而又复杂的浪花,它关乎忠诚与背叛、才华与命运、权谋与人性,而这一切的焦点,汇聚在了一位名叫孙蕡的文人身上。孙蕡,字仲衍,号西庵,以其横溢的才华和不羁的性情,在明初文坛上留下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却最终因一场政治风暴的波及,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其故事至今仍令人唏嘘不已。

孙蕡的一生,是才华与悲剧交织的一生。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尤以诗名动四方,被誉为“岭南诗派”的杰出代表。然而,正是这份才情,让他在不经意间卷入了皇权更迭的漩涡之中。

蓝玉,这位明初赫赫有名的将领,以其勇猛善战、屡建奇功而著称于世。从征云南、平定辽东,到捕鱼儿海大捷,蓝玉几乎参与了明朝初期所有的重大军事行动,其功勋卓著,一时无两。然而,权力的巅峰往往伴随着危险的深渊。蓝玉性格骄横,恃功自傲,逐渐引起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猜忌与不满。加之其麾下将领多有不法行为,更是为蓝玉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而且面临着皇位更迭的特殊时期,朱元璋怕孙子无法亚服这些老臣功臣,于是开始清洗,特别是对这种在自己面前都桀骜还不知悔改的臣子。

孙蕡与蓝玉本无直接瓜葛,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为蓝玉题写了一幅画,这幅画或许只是文人墨客间的一次雅集之作,却成了他日后遭遇不幸的导火索。随着蓝玉案的爆发,一场空前的政治清洗席卷了整个大明帝国。蓝玉本人被以谋反罪处死,其家族成员亦未能幸免,更有一大批无辜者被牵连其中,人数之多,竟达一万五千之众,其中便包括了孙蕡。面对这不公的命运,孙蕡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以诗明志,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与不屈。那日,刑场上阴云密布,气氛凝重,孙蕡被押至刑场,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神色坦然,毫无惧色。在监斩官宣布行刑之前,孙蕡突然开口,要求吟诗一首。

孙蕡仰天长啸,声如金石,吟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绝命诗:“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诗句中既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有对世态炎凉的讽刺,更有对未知命运的无奈与坦然。更是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讽刺朱元璋,就是在骂皇帝卸磨杀驴,是个无情无义的小人。监斩官们竟无一人敢上前打断,直到他念完后,才下令斩杀示众。

而此事也很快被锦衣卫上秉给了朱元璋,孙蕡的绝命诗很快传遍了京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朱元璋闻讯后,大为震怒。在他看来,孙蕡临死前的从容与不屈,无疑是对皇权的蔑视与挑战。于是,他下令彻查此事,最终将那些未能及时行刑的监斩官全部处死,有的甚至被株连九族,以示皇威之不可侵犯。

蓝玉案与孙蕡之死,不仅是明初政治斗争中的一段惨痛记忆,更是对人性、权力与忠诚的深刻反思。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个人的命运往往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无法自主。也提醒着后人:在权力的游戏中,唯有保持清醒与谦逊,方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