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字?河南八里桥遗址牵出夏朝文字,缯国起源究竟咋回事?

船长卡戎 2024-12-16 08:55:58

今年9 月 13 号,“考古中国”有大动作。一场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成果。国家文物局讲了,八里桥遗址在河南方城。这是二里头文化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年代大概在公元前 1700 到 1600 年。在豫南地区,它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一般觉着,二里头时期,铜矿、绿松石被管控。只有二里头王都能造铜器。八里桥遗址有冶铸青铜迹象,这说明它地位高。也暗示它和二里头遗址联系紧密。考古工作者找到的“多网格”布局、夯土基址、城垣底部人祭遗存、道路,都显示八里桥是夏王朝在豫南的核心聚落。

不过呢,南阳盆地里那些二里头文化遗址,规模都偏小。只有方城垭口的八里桥遗址,规模大还内涵丰富,地位很特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夏文化科研规划室副主任王豪,他是八里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他说,八里桥遗址在二里头文化二期形成。这时候,正是夏文化向外扩张的关键时候。夏文化越过方城垭口,进了南阳盆地。建了好多二里头文化聚落,还在垭口附近弄了大型中心聚落八里桥遗址。就是为了控制南方,保障王都安全。这遗址连接中原腹地和江汉平原。要是把南方铜矿、绿松石、朱砂等矿产资源运往二里头王都,从方城垭口进中原腹地是最方便的路。它是二里头王都资源转运与控制的重要枢纽。

学术界通常觉得,二里头文化属于夏代中晚期文化。文献里有“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的说法。少康复国是我们历史上超重要的政治事件,意味着夏朝中兴。传说夏朝初期,太康和仲康荒淫无道。东夷有穷氏部族首领后羿,就趁机夺了政权。可后羿当了王后,也没好到哪去。他的部属寒浞把后羿杀了,自立为王。还把夏后氏残余势力打得很惨。仲康的儿子姒相抵抗时战败死了。只有他老婆后缗逃回娘家有仍氏,生下少康。少康在母亲教导下,从小就想复国。经过多年精心准备,发起复国之战。在夏故都斟鄩,把寒浞的有穷氏军打得大败,灭了寒浞。灭了寒浞后,少康恢复统治。在他治理下,夏朝慢慢兴盛,这就是“少康中兴”。

考古上与之对应的二里头文化二期,开始向外扩张。现在,在豫东、豫南还有豫北等地方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大多是二期开始有的,八里桥遗址就在其中。八里桥的规模也和夏王室别封国相称。八里桥遗址大概在二里头二期形成,在少康之后,和缯国情况相符。《左传哀公四年》记载:致方城之外于缯关,现在考证这“缯关”就在方城县。方城平原,物产丰富,水源足,土地肥,适合种桑麻,产很多丝麻织品“缯”,符合建国条件。在方城境内,除了八里桥遗址,还有楚长城大关口——缯关遗址。

《国语周语中》写着:杞、缯由大姒。咱都清楚“杞”是夏朝后裔,“缯”国其实也是姒姓夏朝后代。一般觉得是少康的小儿子曲烈的封地。看看方城的历史,夏代没别人有这么高地位的记载,遗址最早的主人该是曲烈。少康中兴后,传位给长子予,予是夏代第七位国君。次子曲烈封在曾,他封地反映的文化时代是夏中、晚期。方城八里桥出土器物的二里头三、四期文化特征,和曲烈所处时代相符。特别是春秋时期曾子斿铜鼎铭文“惠于剌(烈)曲”,这里的“烈曲”,就是姒姓曾国始封国君“曲烈”。那还有没有更靠谱的证据呢?

也许有

二里头文化里,除了新密黄寨牛骨刻辞,还有别的纪事文字没?夏代是不是进入有文字记录的信史时代了?这些都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大问题。方城八里桥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陶盆残片、陶且(祖)和卜骨上的刻画符号,是现在知道的二里头文化遗址里,内容最丰富、最重要的文字资料。对研究姒姓曾国始封地还有夏代文字等问题,都有用处。

具体是什么

八里桥遗址挖出的两件陶盆残片上,都刻着“曲钩形”符号。这是探讨八里桥遗址族属问题的关键线索。这两件残片上的“曲钩形”符号,专家认为其实啊,它们都该是“曲”字的初文。“曲”呢,《说文·曰部》说:“象器曲受物之形。”《说文·句部》讲:“钩,曲也。”《玉篇·曲部》称:“曲,不直也。”这就表明“曲”字的样子,就像“钩形”那样曲折。

方城八里桥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刻画符号。能证明史书和春秋金文里说的,姒姓曾国始祖号“曲烈”。还能说明这遗址就是姒姓曾国的始封地。要是上面这些情况是真的,八里桥可能就和周人分封情况差不多。是配合二里头扩张,把王族分封到南阳的关键之地。我觉得方城八里桥遗址很可能就是缯国。而且这也是夏朝存在的一个证据。

各位朋友

讨论一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