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当年在吕梁兴县扶贫所在村的村民给我打电话让我有空回去看看,不由又勾起了我的回忆。只有离开后,才体会到不舍,闲暇之余脑海里经常浮现出那连绵不绝青翠的大山,浮现出那一张张记忆犹新淳朴的面孔。
第一书记任期一般为两年,我共任职三年八个月,第一期2016年11月到2019年3月,超期半年,第二期2023年7月开始。第一期在吕梁市兴县康宁镇赵家沟村,第二期在吕梁临县招贤镇刘家庄村,大山里的村名很多都是根据姓+地形地貌起名,地形地貌有庄、坡、卯、沟、曲、湾、塔、坪、峪等,比如刘家曲、阎罗坪、孟家坪、前沟、张家塔、彩家庄、圐圙、乌门、阁老湾、窠焉村。带姓村名虽然以这样的姓开头,但大部分村里这样姓的村民寥寥无几,可能因为历史变迁,当初第一批来到这里开荒立村的村民已经再度迁徙了。
第一次来到吕梁大山里的贫困村时,可以用震惊形容村里看到的情景,不用说城市里的人,就我县城里出来的人也根本想不到还有这样的生活条件。村民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主要种植谷、黑豆、山药,就是靠天吃饭,我们盼望一场雨一场雪,可能是为了欣赏,他们盼望一场雨一场雪,是为了防止血本无归。种地挣不下钱,一个村百分之八十的人外出打工闯荡,村里留下的可以用老弱病残形容。大山里的人们舍不得吃穿,一天两顿饭,水果和肉类都是奢侈,衣服穿了七八年,很多人穿的孩子的校服。从村到户的环境卫生非常差,熏的发黑的住人窑洞里,粮食,南瓜、衣服,柴火甚至家禽的食盆都在一起。
驻村吃饭是派饭,轮流在村民家吃,或者走到谁家在谁家吃,完了给村民饭钱。村民都是把家里最好的饭做给我吃,把压箱底的存货拿出来,当时的我就想,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能做点什么帮助他们?
和村民一起劳作时,我发现这里的谷颗粒饱满,推出来的小米米油丰富,熬出来的小米稀饭味道浓郁,就萌生了帮助村民卖小米的想法。说起来容易,真到做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首先要推广小米,我把谷子成长加工、熬成稀饭的图片发到网上,从获得身边的朋友认同,到很多陌生人的咨询,接受了不少预定。我觉得可以开始了,就说服百姓把谷子交给我,和我们县派出去的第一书记们拉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加工厂加工成小米,然后把小米再拉到我家,购买包装袋,封口机,然后打包,联系快递,一个月时间把村民一万斤小米卖了出去。一个月,焦头烂额,就这一个月,我一头黑发白了一半。当我把卖米钱交到百姓手里时,我终于释然了,一下觉得轻松了。再后来,我申请了网络销售平台。我培养了一名村民,教他怎么操作,因为我毕竟要走的。后来我的工作获得了兴县组织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接受了省市领导调研和肯定,新华社记者也对我进行了专访,带动了其他第一书记的卖米行动。有些同事朋友通过我想表达对村民捐赠的想法,我拟定了大病和上学困难的名单,提出了捐赠水果、猪肉、洗衣粉、床单的物品清单,一定程度改善了村民的伙食和卫生条件。
第二期任职到了隔壁县临县,未去之前听到了很多关于临县人不好的评价,但我到了村里和村民相处推翻了以前的认识,临县人敢打敢拼,吃苦耐劳,非常有韧性。此时已经到了巩固阶段,很多政策已经很成熟,从产业补贴、稳岗补贴到公益岗位,以及脱贫阶段建设起来的稳定的光伏收益,我和工作队的队友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发起了几次消费帮扶,帮村民卖出了核桃、红枣、小米等土特产。在临县一年有余,我感受了这里的庙会文化,团结精神,品尝了豆面抿尖、莜面栲栳栳、南瓜烩菜小拉面、红糖油糕,认识了不少有着黑豆茬品质的临县朋友,结下了不是亲戚胜似亲戚的亲。
2016年驻村时属于脱贫攻坚阶段,主要任务是识别贫困户并帮扶,使贫困户脱贫,当时政府那可是投资了真金白银,给群众解决吃穿、饮水、公路、通讯、住房、医疗等问题,特别是医疗方面推出的贫困户报销政策,解决了不少群众大病看不起的问题;搬迁政策使大山里难以生存的村民搬到了深山之外的乡镇或者县城。2020年全面脱贫进入小康社会后,进入了脱贫攻坚阶巩固和乡村振兴衔接阶段,主要任务是识别监测户进行帮扶,杜绝返贫致贫。自己有幸参与了两个阶段,有幸在大山里和村民一起劳作,两个阶段的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这个国庆,我驾车来回五百公里特意回去了兴县扶贫所在村,在村里我去了我住过的地方,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我首先见了只有一只眼睛的跟旺,我永远忘不了我感冒了发冷,跟旺给我做的一碗五个荷包蛋的挂面汤。很多村民看到我先是一愣,然后晃过神叫出了张书记是你吗,此刻我喉咙里突然有一种哽咽,五年未见,再见亦是从前。
《江城子 雨夜独宿招贤》
八年脱贫两年半,
再振兴,
至招贤,
庙对戏台,
大队单人床。
窗间守宫床头虿,
忽惊醒,
夜雨声。
把盏望北二百里,
忆康宁,
思红月,
花子飞雪,
卖粮鬓微霜。
乡村振兴正攻坚,
监测户,
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