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要求去“小学化”,孩子就不用管了,太老实就被淘汰了

棠妈育儿成长 2024-10-14 17:29:42

因为一篇不提倡孩子“过度超前”学习的文章,我被骂惨了。

评论区的家长纷纷感叹,不是自己想卷,而是现在的教育环境太卷了,自己不得不卷。

有些家长说小学一上来就是“天地人”,一年级拼音一星期就学完了,不读题孩子数学作业题目都看不懂……

关于要不要“提前学”这个话题,大家观念也各不相同,家长也挺纠结,但我想大家的初衷和期待都是差不多的。

1、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不希望孩子出现厌学情况,不管是跟不上厌学,还是学多了没意思厌学;

2、想要孩子有个好的学习习惯,不希望孩子上课的时候分心,更不期望写作业时鸡飞狗跳。

3、希望孩子在一年级有个很好的开端,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不要求表现的最好,但也不希望孩子垫底。

教育部明确规定:“ 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值得思索的是关键词【课程内容】和【教育方式】。

很多人一听到“不要超前学”这几个字,就觉得孩子上小学前就是从1数到10都不会,一个字都不认识的状态。

但其实,现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真正0基础的孩子很少。

蒙特梭利提出过一个“吸收性心智”的概念, 是指孩子吸收和内化生活体验从而得到成长的心智。而蒙台梭利博士用了2种东西比喻,就是海绵和相机。

孩子就像海绵,周围信息不论好坏,都会吸收。

这也是为啥你经常说的某些话,突然某一天孩子脱口而出。

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教育也是如此。

孩子身上也没有开关按钮,想学就开不想学就关。更不是要不就放肆学、拼命卷,要不就啥也不学,什么也不管。

就像之前很火的亲子综艺《爸爸回来了》里面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奥莉,她小小年纪一口流利的中文和地道的英文。人家并没有刻意教,只是家庭有这样的双语的语言环境,孩子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那能说人家是在“超前教育”吗?

与其卷孩子,不如先卷自己,你对了,孩子就对了。

《3-6岁儿童发育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5个维度描述了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对于3-4岁、4-5岁和5-6岁的孩子都有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小班重点抓自理能力,中班抓社交能力,大班抓学习能力。

教育不是一刀切,度的把握非常关键,教育方式很重要。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李静院长曾表示:“去小学化最重要的不是内容的小学化,而是方法的小学化”。

举个例子:

带孩子出去玩,孩子看到广告牌上的字问你,“妈妈,这是什么字”,你告诉孩子孩子认识了这个字,和你每天要求孩子必须认识5个字是不一样的概念;

机械的教孩子算数1+1=2是小学化,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探索1+1=2是可以的。

区别在于自然而然和强化训练,一个是兴趣探索,一个是灌输。

快乐教育不是只要孩子快乐就行,去小学化≠不学,不意味着让孩子远离纸笔,书本,大班孩子发展各项标准参考如下:

大班的孩子期末的时候应该可以连续跳绳、写自己的名字、能用数字符号等记录。如果还在想着不用管孩子的家长,该醒醒了。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有个著名的“双生子爬台阶”实验,一个48周开始练习,一个53周开始练习,结果两者同时学会爬台阶,后者学的更快。

学习提倡遵循规律而不是超越规律,更不是放任不管,遵循自然规律只是为了让一切水到渠成,孩子可以轻松学习,家长可以轻松育儿。

幼小衔接别太老实,理解错误可能会“坑”了孩子,幼小衔接这6件事情要上心。

1、跳绳

很多家长感叹“跳绳”竟然超越语数外成为孩子上小学的第一个“拦路虎”。

在大人看来,跳绳不需要啥技能,还要学?甚至还有了各种辅导班,简直难以置信。

大班就可以抓一抓孩子的跳绳,多多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孩子长高,还能提高孩子专注力,何乐而不为。

2、阅读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以克服的障碍就越多,他需要阅读的也就越多。

阅读的习惯越小养成越好,孩子在阅读中认识自己,寻找自我,不仅是关乎学习成绩,更是未来精神底色。

绝大多数名人都有的共同爱好就是:“阅读”。

幼儿园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一个简单但费妈的方法就是:亲子阅读。

读书是家风,书架是不动产。

图书可买可去图书馆借,在家打造阅读角,方便孩子自主翻阅。

3、识字

大多数孩子会在4-7岁出现识字敏感期。

当孩子对生活中的字特别感兴趣,追着问这是什么字的时候,家长就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多认识一些汉字。

识字量太少的孩子,初入小学确实会特别累。

但也不要逼迫孩子去识字,也不用学太多,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从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引导孩子习得。

4、前书写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幼儿园大班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但有数据显示, 80%的孩子握笔姿势都存在问题!

错误的握笔姿势会导致孩子写字速度慢、近视、驼背、字体不美观等问题。

在幼小衔接进行书写练习的时候,求精不求多,一定要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习惯等。

通过控笔练习、串珠、涂鸦、剪纸手工等帮助孩子提高手部精细动作,为书写打下好的基础;

通过拼图、拼搭积木等加强孩子手眼协调能力,教孩子辨认方位,上下左右,减少孩子出现字的结构颠倒、反写等情况。

5、好习惯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习惯让孩子事半功倍,让妈妈带娃更轻松。

良好的时间观念

孩子爱拖拉、写作业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时间观念薄弱,帮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是幼小衔接必做的,借助数字、闹钟等工具。

专注的好习惯

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里,股神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过一个细节。

在彼此没有交流的情况下,巴菲特和盖茨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样的答案——专注(Focus)。

专注力越好的孩子,学习成绩也更好。

训练专注力的方法:排除干扰,一次只做一件事,学会倾听,克服边玩边听的坏习惯,不要频繁打断孩子,通过找不同、

方格训练等游戏反复练习,提高孩子专注力。

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帮助他人可以提升孩子成就感,也能让孩子快速收获友谊,融入新集体。良好的品德离不开父母的及时鼓励和言传身教。

做计划、检查的好习惯

事先没计划,事后不检查,特别容易丢三落四。养成计划的好习惯,时间管理轻松拿捏,做事情有条不紊。

好的自理能力

小学和幼儿园有个最大的区别在于,幼儿园有生活老师,小学没有。

小学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学习,而这些整理书包、收拾桌面、系鞋带等等自理能力都应当在幼儿阶段培养好。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学会放手,孩子才有成长空间。

过度依赖家长的孩子更难适应集体生活。

6、语言能力

词汇量的掌握、复述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是语言能力的内容,包括看图说话的能力。

好的语言能力能让孩子更好的和老师、同学、家长沟通。

可以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也可以听明白别人的需求。

鼓励孩子多说、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而英语作为语言的一种,也是可以尽早启蒙,新课本改革后直接上对话,要求更高。

同样不建议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逼迫孩子学习。

去小学化≠不学,幼小衔接也不是单纯的知识衔接。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能力才是重点。

幼小衔接不是鲤鱼跃龙门,不是翻山越岭,而是花开有时,一种自然的延伸和过度。

关注棠妈,育儿路上我们一路同行,做成长型妈妈,培养有后劲的孩子。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