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两只猞猁霸气巡山觅食,其中一只逮到野兔,拖到隐蔽处抱着啃

永怡评萌宠 2024-03-03 17:04:36

它眼神犀利而冷酷,耳顶两根“天线杆”,尾短个子高,因脚丫子较大而被称为“大脚怪”,爪子尖锐而有力,稳抓猎物超简单,它那副好牙口,能瞬间咬断猎物气管。它就是猞猁,又叫“小老虎”、“天线猫”、“狼猫”。

青海两只猞猁结伴觅食,其中一只成功逮到野兔

近日,在青海玉树州囊谦县觉拉乡,有摄像师拍到两只猞猁结伴觅食的有趣画面,它们在雪山上一前一后的前行,身体灵活,在雪山蹦跳自如,边走还不停地转动耳朵。其中一只很快就发现前方有动静,一只野兔正在啃食最后一点还没被冰雪覆盖的草。

猞猁擅长伏击,它悄悄地靠近野兔,在突袭前,关键是隐蔽,不让野兔发现自己。猞猁的爪子上有肉垫,接近猎物时几乎没有声音,毛皮上的斑点为它提供了完美的伪装。一旦靠近目标,它就以每小时 70 公里的最高速度奔跑,向猎物发起致命的攻击。

这只猞猁瞄准了目标,突然如箭一般冲了出去,用锋利的爪子抓住野兔,随即咬断了野兔的气管,捕猎随即结束,它成功获得肥美兔肉。

把野兔拖到隐蔽的石缝处,抱着慢慢啃食

猞猁通常不喜欢在第一现场进食,它十分谨慎,一般会把食物拖到隐蔽处。而这只猞猁把野兔拖到了大岩石缝隙,在那抱着野兔就是一顿啃咬,那护食的动作非常明显。

猞猁的体型不适合用其他方式捕猎,它们进化出了特殊的技能,可以悄悄靠近猎物,静静的等待,然后出其不意的快速攻击猎物。

猞猁是名副其实的食肉动物,它们在领地中捕食野兔和鸟类。它们从不挑食,一只成年猞猁每天要吃掉两公斤的肉,一周就要吃一只小鹿。

猞猁通常单独活动,那结伴的这两只是什么关系呢?

有人不禁会问,那这只捕到猎物的猞猁不分食给另一只吃吗?分不分还得看它们之间的关系,猫科动物一般独居,猞猁也不例外。只有发情期、繁育期才会看到两只以上的猞猁在一起。

眼下正是猞猁的发情季(2-4月),这两只猞猁有可能是夫妻关系,此时的它们会一起狩猎,一起吃饭,一起睡觉,有可能一方为了讨好另一方,会分食,但并不是每对都这样,毕竟它们的关系不会长久,从雌猞猁抬起尾巴愿意接受,到发情结束不过一周左右,一旦交配结束,雄性猞猁就会立刻转身去寻找下一个对象。

也可能是母子关系,母兽带着幼崽出来实战捕猎,若是母兽获得美味,通常会分食给自己的孩子,若是幼崽得到了猎物,多数是不会分享。

还可能是未独立的兄弟姐妹,此时它们还跟在母猞猁身边,掌握了一定的捕猎技能,离完全独立、自己去开创天地还有一步之遥。

看似玩耍,实则在训练捕猎技能

猞猁是一种具有较强生殖能力的猫科动物,雌猞猁会在产后独自照顾幼崽,为它们提供母乳喂养并教授它们捕猎和生存技能。在猞猁幼崽3个月大时,它们会跟随猞猁妈妈外出狩猎,逐渐学会独立捕食,抚育猞猁幼崽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雌猞猁需要具备较强的能力,才能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

作为超级捕猎者,猞猁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然,猞猁幼崽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它们培训技能方式通常是寓教于乐。

可别小瞧这些类似于玩闹一样的训练,它不仅仅是嬉戏斗趣,更是用来应对成年后严酷生活的重要技能。尽管这看起来与家猫的玩耍很相似,但这些训练却是猞猁未来生存的关键。

小猞猁微弱的叫声和不痛不痒的抓挠,会逐渐变成带有威胁的吼叫和致命的攻击,成为货真价实的杀伤性武器。

在雪地行动会省力,领地意识强

猞猁是一种非常谨慎的猫科动物,它在积雪中行走时会把后脚落在前脚留下的脚印里,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体力,也能保证前行路线的安全,猞猁在日常活动时也偏向选择不易留下脚印的、被草木、灌木覆盖的区域休憩,这是作为猫科动物猞猁的典型习性。

猞猁占据领地后,要抵御其他同性猞猁的入侵,它们撒下尿液,就像安上了红绿灯,气味变淡,说明附近没有其他猞猁,新来者可以在此居住,尿液的气味很浓,则意味着这里是禁地,新来者最好离开。

享用同一片天地,与其他的动物和平相处

猞猁留下的气味让森林中的貂熊显得异常兴奋,貂熊喜欢跟在猞猁后面,捡拾食物的残渣充饥,显然跟着猞猁有饭吃,比自己捕食更省事,这体现了貂熊的生存智慧。有时,乌鸦也会跟在猞猁左右,等到猞猁吃饱后,乌鸦能在旁边捡点碎肉。

在自然中,危险永远都伴随左右,狼群有时会穿过猞猁的领地,机敏的狼很容易发现了猞猁的踪迹。狼和猞猁的相处方式与猫和狗差不多,一旦发生冲突,对猞猁来说很可能是灭顶之灾。大多数情况,狼和猞猁能在同一片栖息地和平共处。

总之:

每一种物种的生活都容易,尤其是做了母亲的猞猁,在冬季好不容易找到了食物,却宁愿自己饿着也要让幼崽先享有,可见天下母亲都是一样,优先考虑孩子。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 2024-03-03 19:26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猢狸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