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徐悲鸿出轨19岁学生,妻子蒋碧薇:没有爱,那就要很多很多钱

曦言说人间 2024-12-14 02:39:10

1942年,47岁的徐悲鸿喜欢上了19岁的廖静文。

此时他的妻子蒋碧薇,已经和他共同走过了20多年,期间,承受过颠沛流离,也见证过荣华富贵。

而蒋碧薇也很快知道了徐悲鸿的移情别恋。

但最让她想不到的还是,自己与他从私奔到婚姻的深情故事,最终会被一句“非法同居”轻描淡写地抹去。

对此,她既不甘隐忍,也不愿示弱,而是直接用一纸诉状和惊世的要求将徐悲鸿推上法庭:“没有爱,那就要很多很多的钱。”

为爱私奔

1899年出生的蒋碧薇,是江苏宜兴的一位名门闺秀。

她父亲是饱读诗书的名士,母亲温婉娴雅且精通琴箫,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中长大,蒋碧薇自然从小便被培养成了一个典型的“名媛”。

与此同时,家人也为她规划好了人生的道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约。

十三岁那年,她被许配给苏州查家的一位公子。

这个未来的夫婿家世显赫,与她看似是佳偶天成,但蒋碧薇的内心并不认同。

她向往的爱情并非父母之命,而是属于她自己的一场冒险。

这个时候,徐悲鸿出现了,徐悲鸿初入蒋家时,仅是蒋父的一位座上宾。

这个自幼家境贫寒、因画技崭露头角的青年,与蒋家的大气奢华显得格格不入。

但他那双饱含故事的眼睛、举止间的清雅和谈吐中的才气,却牢牢吸引了蒋碧薇的注意。

她看到了这个男人内心的倔强,也看到了他对绘画艺术的无比执着,更看到了一种与她的平静生活截然相反的生命力。

此后,他们的情感开始于无声的交流,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富有深意的诗句,渐渐编织出他们之间无法言说的默契。

但蒋家对这段感情的态度,却是完全否定的。

徐悲鸿不仅出身寒微,还背负过丧妻丧子的悲剧;而蒋碧薇是名门之后,有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未婚夫。

但真挚的情感往往不畏世俗的阻碍,从小被赋予无数厚望的千金小姐,最后选择抛下一切,与贫穷的画家私奔。

同甘难共苦

他们去了日本,初到异国的蒋碧薇和徐悲鸿,日子虽然清贫,但爱情的甜蜜却填满了他们的日常。

徐悲鸿沉醉于绘画,笔下的每一笔仿佛都带着对未来的期盼;而蒋碧薇,则用她的勤俭持家为这个梦想添砖加瓦。

但幸福并非一成不变,日复一日的琐碎也如约而至。

生活的窘迫是二人最初的考验,徐悲鸿痴迷于收藏和仿制原画,总是倾尽所有去追求艺术的精进,而蒋碧薇则为了日常开销精打细算。

她几乎变卖了所有从家里带来的首饰,甚至在市集上接手工活来赚取些微的收入。

偶尔,她会感到疲惫,但每每看到徐悲鸿废寝忘食作画的样子,她又会告诉自己,一切都是值得的。

可这样的支持并未换来完全的理解,徐悲鸿对艺术的追求近乎疯狂,他渴望超越一切,成为画坛的佼佼者。

为此,他废寝忘食,几乎无视生活中的琐事和蒋碧薇的付出。

日复一日的忽视,让蒋碧薇开始感到一种无形的疏离,她心中有了种说不出的落寞:在这个他全身心投入的世界里,她似乎只是一个旁观者。

慢慢的,两人的关系又随着徐悲鸿的成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徐悲鸿凭借才华逐渐在艺术圈里崭露头角,他的画作开始被人竞相追捧,而他本人的身份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导致他的社交应酬日益增多,而蒋碧薇则越来越多地被留在家中,独自面对孩子和日常的琐事。

这种变化让蒋碧薇心生不安,她曾经是他生活的中心,是他艺术灵感的缪斯,而如今,她却感到自己被逐渐边缘化。

在这个基础上,蒋碧薇一次又在家中翻到了一封书信,是徐悲鸿写给某位画界同仁的。

在信中,徐悲鸿提到了艺术的重要性,甚至表达了他对“家庭琐事干扰创作”的不满。

这句话让蒋碧薇爆发了越多的不满,她开始频繁抱怨徐悲鸿对家庭的不关心。

但徐悲鸿则觉得她的抱怨是无理取闹,就这样,他们从最初的争辩,逐渐演变为激烈的争吵。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悖论,蒋碧薇陪徐悲鸿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却未能守住富足时的爱情,他们的婚姻还迎来了第三者。

才子的爱情

第一次听到孙多慈这个名字时,蒋碧薇并没有多想,她只知道这个女学生对绘画抱有热情,而徐悲鸿总是喜欢提携后辈。

但女人的直觉往往敏锐,当她看到丈夫与孙多慈在课堂上眼神的交汇时,那种隐隐的不安开始蔓延。

不过,蒋碧薇没有马上发作,她试图用理性来压抑自己的疑虑,但事态的发展并没有给她时间去消化。

当徐悲鸿直截了当地承认自己对孙多慈心生好感时,她的理性瞬间被怒火点燃。

这种赤裸的坦白让她既痛苦又愤怒,她难以相信,那个曾经许诺要与她共度一生的男人,竟然会如此轻描淡写地提起另一个女人。

面对丈夫的背叛,蒋碧薇没有选择沉默,她冷静地等待着机会,直到某一天,她悄悄来到徐悲鸿的画室,看着墙上那幅温情满溢的《台城夜月》。

那是一幅画得极为用心的作品,每一笔都饱含深情,蒋碧薇不需要多问,便知道这幅画的灵感来源正是孙多慈。

她忍住胸口翻涌的怒火,将这幅画摘下,紧紧地抱在怀里,回到家后,她点燃了画框。

徐悲鸿知道此事后大为震怒,他不再掩饰自己对孙多慈的情感,反而变本加厉地表达对蒋碧薇的不满。

甚至,为了与孙多慈维持关系,他不惜公开声明自己与蒋碧薇“已非夫妻”。

这个冷酷的声明不仅伤透了蒋碧薇的心,更将她推向了自我保护的极端。

她坚决回绝了徐悲鸿任何想要修复关系的努力,并对孙多慈采取了直接的反击。

听说孙多慈送了百株枫树苗给徐悲鸿以示祝贺,蒋碧薇毫不犹豫地将这些苗木连根拔起,付之一炬。

她还将徐悲鸿告上法庭,要求离婚并索取巨额赔偿,对她来说:“没有爱,那就要很多很多的钱。”

这场声势浩大的离婚官司,最终以蒋碧薇的胜利告终——她获得了孩子的抚养权、100万元赔偿金,以及百幅徐悲鸿的画作。

一代奇女子的后半生

离婚后,蒋碧薇与徐悲鸿的爱情故事彻底落幕,之后,她也又接受了另一个男人的追求——张道藩。

对方是一个政界高官,已婚有妇,处事老练,但他对蒋碧薇的柔情与殷勤,似乎填补了她内心的某些空白。

可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错位的,张道藩的承诺总是遥远而模糊,他以各种借口推托名分这件事。

蒋碧薇从未在感情中做过别人附属的角色,却在这段关系中成为例外。

为了这段感情,她忍受了20年的不确定与寄人篱下的羞辱,甚至因此疏离了自己的孩子。

这份等待到了60岁,那年,她过生日时,张道藩的一句轻飘飘的祝福代替了所有期待。

这让她终于明白,这段感情不过是自己对安稳生活的一厢情愿,那一天,她与张道藩爆发了激烈争吵,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关系。

离开张道藩后,蒋碧薇变得更加独立,但生活却逐渐被孤独填满。

她靠徐悲鸿的画作维持生活,这些画成为她仅剩的财产,也是她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她的小女儿徐丽丽,一直对母亲与张道藩的关系耿耿于怀,甚至在少女时期因羞愤试图自杀,虽被抢救过来,但母女之间的裂痕从未修复。

而蒋碧薇的儿子,则早早投身远征军,与母亲的联系也逐渐变得淡薄。

晚年的蒋碧薇,几乎与世隔绝,她居住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唯一陪伴她的,是徐悲鸿生前为她绘制的那幅《琴课》。

这幅画曾经是她的骄傲,尽管她恨过这个男人,恨他的背叛与冷漠,但这幅画始终挂在她的卧室中央。

结语

蒋碧薇的一生,如同一幅饱含浓墨重彩的画作,既有挥洒自如的明丽,也有浓得化不开的阴影。

她从名门闺秀到浪迹天涯的艺术伴侣,从风光无限的画坛名妻到备受争议的独立女性,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

她拒绝成为命运的附庸,不甘心在背叛中沉沦,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宣告:“爱可以失去,但尊严永不妥协。”

但纵然坚强如她,也无法逃脱人性的孤寂。

爱情的甜美与破碎,家庭的温暖与冷漠,成就了她传奇的同时,也让她在无数个夜晚独自品尝苦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