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宽饶:字次公,西汉魏郡人,官至司隶校尉。盖宽饶因被推举为孝廉做了郎官,迁至谏议大夫
简释:中宗孝宣皇帝
秋季九月,司隶校尉盖宽饶自刎于北阙下。
司隶校尉盖宽饶为人刚正耿直公正清廉,数次触犯皇上的旨意。当时正盛行使用刑法,任用中书官,盖宽饶呈上密封的奏章说:“如今圣明之道逐渐衰微,儒家的学说得不到推行,把受过宫刑宦官当作周公、召公,把法律条文当作《诗经》《尚书》。”又引用《易经》中的话说道:“五帝把天下当作公有的,三王把天下当作自家的。把天下当作自家的就传位给子孙,把天下当作公有的就传位给贤能圣明的人。”奏章呈上,皇上认为盖宽饶是怨恨地诽谤,把盖宽饶的奏章下发。执金吾进行审议,借此认为“盖宽饶的意图是想要皇位禅让,大逆不道的行为”!谏大夫郑昌上书为盖宽饶申诉说:“我听说山里有猛兽,野菜就没人敢去采摘;国家有忠臣,奸邪之辈就不敢兴风作浪。盖宽饶在朝为官时有忧国忧民的心思,退隐时有为气节而死的忠义,上没有像许广汉、史高那样的皇亲国戚作依靠,下没有像金日磾、张安世那样的豪门权贵作依托;只知道依正道行事,所以仇人多而朋友少。上书陈述事情,有关部门却以死罪弹劾他。我有幸能位列大夫之位,官职名称就是谏官,不敢不说话。”皇上最终还是把盖宽饶交给司法官吏处置;盖宽饶在北阙下拔刀自刎了,众数百姓没有不怜悯盖宽饶。
待续.简释27/37孝宣皇帝
郑昌:字次卿,泰山郡刚县人,精通律例。汉宣帝时,任太原、涿郡太守,政绩突出,后任谏议大夫
【考注】
①盖宽饶:字次公,西汉魏郡人,官至司隶校尉。盖宽饶因被推举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升迁谏议大夫,又因举奏大臣不实而贬任卫司马,后有数千士卒叩头请愿而受嘉奖担任太中大夫,巡察各地的风俗民情,因办事得力被提升为司隶校尉。皇上认为其怨谤始终不改,把盖宽饶交给役吏,盖宽饶拔出佩刀自刎北阙之下。
②、郑昌:字次卿,泰山郡刚县人,精通律例。汉宣帝时,任太原、涿郡太守,政绩突出,后任谏议大夫 。他曾上疏建议删定律令,认为律令确定可防止奸佞官吏弄权,比设置廷平协助廷尉管理狱讼更为根本,其条教法令被后人称述。
③、史高:鲁国人,汉宣帝祖母史良娣之兄史恭的长子。开始为侍中,前66年因检举霍禹封乐陵侯。前49年,汉宣帝临终时,他和萧望之、周堪作为托孤之臣,任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辅政五年后,于前43年向汉元帝乞骸骨,前42年去世,谥号安。
④、金日磾:字翁叔,匈奴族,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元狩二年,其父与浑邪王密谋降汉,后反悔被杀,他与母亲弟弟沦为官奴在宫中养马,因得到汉武帝赏识,擢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他曾怒杀行为不端的长子,后又平定侍中仆射马何罗兄弟的叛乱。汉武帝临终时,与霍光等同受遗诏辅佐汉昭帝,昭帝加封其为秺侯。
金日磾:字翁叔,匈奴族,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赏识擢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昭帝封秺侯
原文:中宗孝宣皇帝
秋九月,司隶校尉盖宽饶自刭北阙下。
司隶校尉盖宽饶刚直公清,数犯上意。时方用刑法,任中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微,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又引易传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孙,官以传贤圣。”书奏,上以为宽饶怨谤,下其书。执金吾议,以为“宽饶旨意欲求禅,大逆不道”!谏大夫郑昌上书讼宽饶曰:“臣闻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宽饶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直道而行,多仇少与。上书陈事,有司劾以大辟。臣幸得从大夫之后,官以谏为名,不敢不言。”上竟下宽饶吏;宽饶佩刀自刭北阙下,众庶莫不怜之。
待续.原文27/37孝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