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山医命相卜”五术探源

金东文化 2024-10-06 15:34:40

四十二、“山医命相卜”五术探源

所谓“山(仙)、医、命、相、卜”五术之说,网络上称“道家五术”“道教五术”、或“玄学五术”等,然经查阅中华传世相关古籍文献及字典辞书,皆未见有此等之说。实际上,此乃现代网络虚拟小说《金篆玉函》之术语、之内容,疑借用了台湾张耀文、日本佐藤六龙合著《五术占卜全书》而来(道门、玄学等“山医命相卜”五术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现代最早的出处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台湾张耀文、日本佐藤六龙在日本联合编辑《中国正統五術占い全書》,中文翻译名之《五术占卜全书》)。

网络虚拟小说《金篆玉函》“山、医、命、相、卜”之五术,有人认为源于《易经》,并与道家、道教有关,属于玄学五术。实际上,其内容属于《汉志》“数术略”“方技略”之范畴,与“六艺略”之《易经》、“诸子略”之道家,原本不属于一家、不属于一略。

《汉志》“六艺略”之《易经》,乃“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作,圣人之言也,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顺命而行道”“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汉志》“诸子略”之道家,乃史官所记历代君王成败、存亡、祸福之道,即“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术也”。

《汉志》“数术略”,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六种,“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即卜巫史官之职责,以占候国运、预测人事之吉凶祸福等。

《汉志》“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等四种,“皆生生之具”,即治病愈疾,康复病体,使生命生存延续之工具、技术与方法,属生命医学。

后来“数术”与“方技”混淆为一类,谓之“方术”。如范晔《后汉书》有《方术列传》,其中记载汉末神医华佗之医疗事迹。再后来演变为历代《史·志》类相关书籍之“方术部”,如

唐代欧阳询编撰《艺文类聚》卷七五有“方术部”,包括“养生(仙)、卜筮、相、疾、医”等。

宋代李昉等编撰《太平御览》卷七二〇至七三七有“方术部”,包括“养生(仙)、医、卜、诸卜、筮、相、占候、占星、占风、占雨、望气、巫、厌蛊、祝、符、术、禁、幻”等。

网络虚拟小说《金篆玉函》“山、医、命、相、卜”五术之说,相传为黄帝之秘籍。即在四千六百多年以前,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蚩尤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颉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此书就是后来被江湖人视若瑰宝的《金篆玉函》(百度百科)。

然据相关古籍文献及史料等,实则为古代巫师、方士与道士之所为,即巫师之术(包括巫医)、方士之术(方术,包括方士医)与道士之术(包括道医)等。故有人认为与《易经》有关、与道家、道教有关,属于玄学五术,甚至与医家亦有关。网传现代中医大师台湾倪海厦先生精通“道家五术”“道教五术”、或“玄学五术”之养生之学、长寿之法、成仙之道等,惜英年早逝而未能悟道善终、至道长寿、得道成仙。可谓讽刺至极!

疑《金篆玉函》之作者借用了《五术占卜全书》,并参以上述此等内容,经过编辑构想、虚拟杜撰而来!

《金篆玉函》“山医命相卜”五术之说,有人认为源于《易经》,并与道家、道教有关,属于玄学五术,浅析如下。

1、说与《易经》有关,应区别对待。

据易学史料,周易、易经、易传、易学根本不是一回事,其性质、内容截然不同,应区别对待。详见第十六篇。

以《金篆玉函》“山医命相卜”之五术而言,当属易学之分支,既不是《易经》内容,亦不是《易传》内容,如此而已!

(2)说与道家、道教有关,或指道术、道教修炼之方法。

①道家之道术

方术,先秦本指道术,见于道家典籍《庄子·天下》篇,说:“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此所指方术,唐·成玄英《疏》认为是“治道艺术,方法甚多”,指某些特定的学问、艺术、技术、方法等。或被认为“道家五术”之源。

秦汉以后,方术则指方士之术,成为一切非理性的神秘之术的总称。

方士,古代对所谓有奇方异术、神仙方术、可通鬼神之人(巫师),或服药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之人的称呼。起源于战国时代燕齐一带近海地区。而对于精通医术之方士,则谓之方士医(《素问·五藏别论》有之)。

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的人。起源于战国燕齐一带近海地区。以修炼成仙和不死之药等方术上邀统治者的信任。如秦始皇时“入海求仙”的徐福;汉文帝时“望气取鼎”的新垣平;汉武帝时主张“祠灶”的李少君,自言能“致鬼”见李夫人的李少翁,自言能“通神”的栾大;三国曹操时善于“辟谷”的左慈等皆是。在汉代著作中方士同“道士”通用。(《辞海》)

“鼓吹神仙说的叫做方士,想是因为他们懂得神奇的方术,或者收藏着许多药方,所以有了这个称号。”(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据史料,战国秦汉时期燕齐一带多方术之士,因为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皆好之,以求长生不死、修道成仙而已!战国秦汉时期之神仙思想和神仙方术,被东汉道教所吸收。此等神仙方士,宣扬长生成仙信仰,把黄帝作为长生成仙(成而登天)的楷模而倍加推崇,俨然奉之为祖师。并提出了主要以寻求仙人和不死之药以及祠灶祭神等多种修炼成仙的方术,其突出特点是倡导化丹砂为黄金的炼丹术。方仙道、黄老道,都是东汉道教之胚胎,尚未正式成为宗教组织,行其术者谓之方士,尚未被称为道士,至两汉之际,方士始被称为道士。方士略懂医药名之方士医,道士兼修医术叫做道士医,因“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故有“道医”之称。

方士一词,《内经》全书共见4次。《素问·五藏别论篇》说:“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王冰注:“方士,谓明悟方术之士也。”

方士,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说:“方术之士。古代掌握方技、求仙、炼丹、禁祝、祈祷诸术的人。这种职业的出现开始于周,至秦汉渐盛。《素问·至真要大论》:‘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尊《内经》此说,故方士多指方技之士,即医生。”

被奉为神仙道、黄老道之祖师,且能“成而登天”之黄帝,竟然不知道由自己之弟子们创造出来的所谓“方士”医、“道士”医中何是“藏”何是“府”,故问以岐伯以求解。

有人认为,中医(传统医学)起源于道教、道医等,甚至说“道医是中医之正宗”,试问,就连何是“藏”、何是“府”都闹不清的所谓“方士”(道士)医,怎么会成为“中医之正宗”?

②道教修炼之方法

东汉末年,道教兴起。其渊源为古代之巫术、秦汉时期方士之神仙方术及黄老学派之新道家思想等。由于道教承袭了神仙方术,讲究服石炼丹,故秦汉之时的方士变成汉末以后的道士(道教教徒),后世有时方士与道士混为一谈。

道教教义认为,人们只要敬奉“道”,按照“道”之启示行事办事,经过一定之修炼,最终便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与天同寿。

道教之修炼方法有诵经念书、佩符念咒、服饵辟谷、内丹外丹、房中合气、养生导引等。对于精通医术之道士,则谓之道士医、道医。故有人认为乃“道教五术”之源。又,与本书相关内容互参。

要之,网络虚拟小说《金篆玉函》“山医命相卜”五术之说,源于历代之方术,或与易学、道家、道教等思想有关。

(3)玄学五术之说

——中医不是玄学是医术!

网上有人说,中医属“玄学五术”之“医”,果真如此吗?

何谓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研究“玄远幽深”学问的哲学思潮,当时亦称“玄远之学”。玄学以崇尚老庄思想,研究“玄远幽深”之学说为特征。当时哲学家凭借“三玄”(《老子》《庄子》《周易》),取《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玄”的概念,以《老》释《易》,阐发玄学思想。玄学家大多是名士,他们以出身门第、容貌仪止和虚无玄远的“清谈”相标榜,成为一时风气。代表人物如何晏、王弼、阮籍、嵇康等。(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

民间及网上流传有“玄学五术”、“道家(教)五术”等“五术”之说,而玄学是魏晋时期之哲学思潮,何来“五术”之称? 或与《辞源》认为玄学乃“道家之学”有关。故有认为“五术”是中国传统道家(教)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庞大复杂之中国道术(秦汉前称方术、巫术)系统的最主要分类。一般认为包括山(仙)、医、命、相、卜五类。然经检阅大型权威性工具书如《四库全书总目》《道教史》《中华道教大辞典》《道教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国哲学大辞典》《辞源》《辞海》《中医大辞典》等皆未有“玄学五术”之说。

有认为“玄学五术”之“医”,指目前中医。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是因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之形成和构建,是古代医家、或方士医在粗浅解剖知识及医疗实践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据天人相应观,用取象比类方法,结合哲学思想如气、阴阳五行说等思辨推演、精心设计而来。其理论体系在汉代即已形成、定型,明显早于魏晋时期之“玄学”。

试问,三玄典籍《老子》《庄子》《周易》能统帅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体系推演工具之《素问》《灵枢》两书吗?故以时间而言,至东汉时期,《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皆已问世,而魏晋以后玄学五术之“医”,当源于中医理论体系,其根源是中医学,乃中医之分枝。 因“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后世谓之道医、道教医学。

又,若认为中医是“玄学”者,愚见则与运气学说有关。详见第一百零六篇、一百零八篇。

1 阅读:63
评论列表
  • 2024-10-09 16:10

    首先是道家,重视并运用这个阴阳五行,所以,就有道家的阴阳五行一说。其实都源于易,分周易,连山,归藏。后俩个虽说有人会,但是,基本是失传,周易,传下来,也不是全部,不过够用了。至于佛秃那些言论,在本土汉化佛教,抄袭,道家,儒家的东西太多,基本不是原本的佛教了。只能说是中国化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