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富豪榜上的370亿身家,网络对他毫无所知

灰鸽胡侃 2024-09-28 09:13:15

人对“名”的态度,往往有两个极端。

有的人,一生都在追逐,立功德碑,编传记,时刻都在演戏,就连喝醉了都想着死后能不能流芳百世。

而有的人,生怕出名,厌恶出名,即使干了不少有名的大事,但公众可能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过,或者也就仅限于知道个名字。

中国医药行业就有这么一位富豪,身为三家上市公司老板,手握700亿市值,但却从不露面,公众对他算得上是一无所知。

要了解一个企业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求助于网络,但如下这个查询结果却有些出乎意料。

胡凯军,中国人,一个中国的企业家,在中国的网络百科里,这个简介等同于没有。

不过,这就是真实的情况,胡凯军在如今这么发达的网络空间里,硬是把自己约束成了一个“无出生、无籍贯、无照片”的“三无”人员,除了富豪榜上的370亿身家,公众对他毫无所知。

得亏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让公众还可以从公开的商业印记中去窥豹一斑。

华东医药、远大医药、远大控股,这是胡凯军实控的三家上市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控股股东叫远大集团,而远大集团的背后就是胡凯军。

中国远大集团,从这个“中”字头的名字可以猜测,以前是属于国家队成员企业,但胡凯军是怎么一步步成为实控人的就不得而知了。

远大集团有记录的业务是从1993年开始的,享有“国家计划单列成品油(燃油)进口经营”的资质,主营贸易。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于海湾战争而引发了全球第三次石油危机,中国作为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如何保证石油的进口量就成了一件大事。

远大集团当时干的就是这件大事。

1994年,中国又发生了一件影响了中国房地产发展几十年的大事,正式引进了预售制,远大集团也就在这一年进入了房地产业。

如今,远大置业板块旗下有商业综合体品牌“远大购物广场”,商业写字楼品牌“远大中心”,住宅品牌“远大美域”,已在全国开花。

可见,贸易和地产才是远大集团原生的业务,但如今给胡凯军带来最多财富的却不是它们,而是胡凯军后来以资本运作方式吃进的医药资产。

1997年,国企浙江华东医药股份公司开始筹备上市。

那时公司上市是按“指标管理”,由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们推荐,关于推荐原则,当时用的词语叫“优中选优”。

其实,这个原则有较大的主观性,就像笔试之后的面试,考官的喜好对结果有直接影响,很难用公平来衡量。

所以,要拿到上市指标,就得全方位做准备,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东医药是需要帮手的,一个能增加上市成功率的资本合作者。

于是,1998年,远大集团就成了华东医药的帮手,入股华东医药成为大股东,然后1999年12月,华东医药成功IPO。

华东医药是胡凯军收获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收益率最高的。

有媒体报道,胡凯军1998年的入场成本只有9712万,而现在,胡凯军的持股市值超过200亿。

如果说市值是虚的,那我们计算下已经落袋的分红。

华东医药上市以来累计分红72亿,按胡凯军40%的平均持股比例计算,拿走了近29亿。

如果说华东医药的获得有些运气的成分,那么另一家上市公司远大医药的操作就是纯纯的资本力量的体现了。

1939年,八路军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办了一个卫生材料厂,后来材料厂跟随部队南下,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后,国家投资114万,在武汉重新建厂,就是后来的武汉制药厂。

1999年,武汉制药厂改制,由100%国企变成了混合所有制,职工持股44.35%,国资持股35.5%,其它法人持股20.15%。

不过,混改也没能解决武汉制药厂的困境,2000年起,国家要求制药厂必须进行GMP改造,否则就不能再生产了。

GMP是针对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规范,改造工厂和设备是要花钱的,按当时的估算至少需要4000万,武汉制药厂账上没钱,而银行也不愿意借。

没办法,武汉制药厂为了求生到处找投资,经历了无数次拒绝后,才碰上了愿意出资入股的远大集团。

收购了武汉制药只是第一步,2008年,胡凯军又从港股买到了壳资源,武汉制药的资产注入后,就是现在的远大医药。

远大医药现在营收也超过100亿港元了,市值150多亿,是胡凯军医药资本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家上市公司远大控股算得上是胡凯军“种豆得瓜”。

远大控股的前身是连云港的如意集团,三个大股东欠了远大集团不少钱,公司又经营不下去了,就以股权抵债。

于是,远大集团由此入主如意集团,胡凯军原本只是借钱给朋友周转,没成想把自己周转成了实控人。

当然,壳资源不会浪费,远大集团旗下最古老的贸易业务还没有着落呢,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远大控股。

贸易业务肯定没有医药挣钱,但规模相当可观,2023年超过860亿。

大宗贸易往往与期货挂钩,这边挣不挣钱并不重要,或许,那一头公司账面之外的得失才是关键。

其实,胡凯军不止是这几次资本动作,华东医药、远大医药如今的规模和市值可不是等出来的,而是买出来的。

在胡凯军的操盘下,两家上市公司都算得上并购狂魔。

查询历史公告,华东医药自2015年以来涉及并购40起,平均每年4-5起,可以说,华东医药不是正在买,就是在买的路上。

远大医药也毫不逊色,至少完成了23次并购。

如此激烈的资本拼杀背后,胡凯军作为操盘者却能一直隐居幕后,这不仅需要手段,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我们常说一句话叫“有高人指点”,或许,胡凯军自己就是高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