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品质与职业成长

刘哲说法 2024-10-08 14:10:36

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人生,都是咬牙挺过来的。

小的时候,我挺爱哭。这可能跟缺少运动天赋也有关,体育课始终是我的噩梦。

但是命运并不相信眼泪。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家庭和学校接连发生一些变故。本来是最叛逆的年龄,反而让我迅速成熟起来。

虽然可以通过阅读开阔视野,重塑人生观、世界观,但脚下的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其中的困难和挫折还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来支撑。

这种精神力量一方面来自于知识、观念带给我的信念,但是更直接的,我觉得是通过对身体的磨练所反复锤炼出的意志品质。

我本身身体底子就差,又缺少运动天赋,一提到锻炼身体我本能上是排斥的,但是理智告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身体与意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意志控制行为,行为累积成习惯,习惯就能够成自然,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只有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才能维持持久的动力,否则就容易松懈。

身体非常诚实,它能够非常真实的体现欲望和惯性,早上天又黑又累,多睡一会多好,或者今天就算了吧,明天再说,也不差这么一天。这是一种本能的挣扎,而这个时候往往精神也不清醒,根本也没法形成一个特别理智的念头来说服自己。那靠的是什么来驱动自己呢?

靠的就是钢铁般的意志,就是必须起来的信念,要对自己负责的信念。

这个信念每个人都会有,都知道要做对的事情,只是每个人强度不同而已,能够坚持做正确事情的程度不同而已。这就是意志品质的差异。

你能够强迫自己起来,跑步,做俯卧撑,背唐诗,就自然能够强迫自己好好学习,多读书,因为这同样都是正确的事,一样要克服一样的舒适区和惰性。

而且每天挣扎爬起来这件事,就积累了自己对自己的信誉,让自己不愿意破坏坚持已久的好习惯,虽然每天都要挣扎一番,但是当你每天都按时的走上这个轨道,你的身心还是会比较舒畅和充实,这本身也是一种淡淡的回馈。直接的成效不会那么明显,但是你知道只要坚持就一定有收获,这就是一种延迟满足的信念,而这种更加理性的信念,来自于你每天强化自己的理性人倾向。

意志品质除了能够让你保持良好的习惯,还能让你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事实上,跑步的过程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抗挫折的过程,除了挣扎着起来之外,在半路上也会心理上进行抗争,是不是少跑一点,是不是没有必要每天都要适当增加一点。如果要是跑长距离,甚至马拉松,但更要挑战精神的力量,随时与弃赛的念头做斗争。

当然如果你平时跑量积累得好,你平时克服惰性多一点,赛程就会好过一点,甚至可以享受比赛。

这与我们的职业生涯也是一样的,你如果平时注意积累,平时多克服困难,在关键时刻就比较容易抓住机会,比较容易抵抗挫折。

不管什么样的比赛,都是与惰性的不断抗争,体现的都是一种不放弃的精神。

对职业成长也一样,一方面是认准一个方向,一方面就是要坚持下去。职业的问题有选择路线和方向的问题,但是更多的问题是容易轻易放弃,在困难面前容易屈服。

抱怨并不能解决困难,就像抱怨、哭泣也不能让你跑到终点,让你跑到终点的是意志力,是不放弃的精神,是科学、持久的训练。

谁跑步不是一路汗水而来,咬牙坚持下去,谁的职业生涯能够不遭遇挫折、瓶颈和迷茫?

比如,你入不了额,你要抱怨;你入额之后,没有称心如意的岗位而抱怨,不能担任行政职务而抱怨;担任行政职务之后,不能迅速平步青云而抱怨,哪有一个止境?

而且这些抱怨有用么,能解决问题么?你又反思过自己么?

你问过你的终点是哪里,你在跑向何方,你为什么不能够坚持?

你在挫折和逆境面前,你的意志品质呢,你是一个好的运动员么?

如果真的是体制耽误了你,天妒英才,那么你应该迅速离职到法律职业市场上去搏杀。而到了那里,更加不会相信眼泪和哀怨,从实力说话嘛。

我跟很多在体制内工作不顺利的同行聊过,他们总是抱怨很多的不公平。我跟他们说,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会有绝对的公平,也不会有绝对的不公平,否则世界如何运转?你要找到它相对公平的一面,然后抓住它。不要以为你出去了就立马公平了,那也太理想化了。

但是如果你认定了现在没有机会,你可以到外边闯一闯,但绝大部分人都不想离开,即使按照它的逻辑机会都很难再有机会了。

他们其实不愿意摆脱舒适区,就像我小时候在冬天的清晨也不愿意爬起来一样,我留恋被窝中片刻的温暖,好像这一刻的温暖就是永恒的,就能够抗拒之后的寒冷。

但是现实就是你要主动挑战寒冷,是与寒冷抗争,从而激发出由内而外的热量,让哈气更浓烈一些,这要比捂在被窝里其实要暖和,而且更清醒。重要的是,你战胜自己的任性和不理性,你让自己更加强大,无论是身体和意志。

在职业的困境中要么就是积蓄力量,用意志力磨练自身,用量变累积质变,去做时间的朋友。要么是果断改换赛道,但是半路出家,更是需要从零开始,更多的累积和耐心,才有可能有所成就,要付出的成本不会少,只会多,只是由于节奏不同可能在一定阶段会快一些。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职业赛道,都不是短跑,都是一场马拉松,比的都不是冲刺,而是耐心和毅力,都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的精神,都需要意志品质来与困难相抗争。其实这是与自己的耐心、欲望、惰性、软弱相抗争的过程。

人最需要抗争的其实是自己。

只要持续做一件事,都会有所成就,这几乎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很多总是高估一年的变化,而低估十年的变化,有时候是我们看得不够远,有时候我们中途放弃了,疲惫了,消沉了。

有不少没有入上额的读者情绪很激烈。之前,我也讲过,现在是一个成长节奏的变换期,以前是几年之内当上助理检察员都算独立办案了,也没有名额限制;现在是检察官助理当了好多年也入不了额的,有名额限制,而且更加激烈,等待时间更为漫长。

这个成长周期的延长是体制性的、历史性的,也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趋势,所以几乎可以说一种命运。

如果你要选择走一条司法官的道路就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如果不想等就应该早点离开,而不是消极等待,因为抱怨、情绪化的应对并不能提升你的竞争优势,只能延长你等待的时间,到时候再离开,时间也晚了,所有法律职业的经验都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

如果想好要走这条路,就应该有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在面对困境的面前要有更加坚强的意志品质,你要做做事,多写东西,积累经验,成为不可获取,单位非你不可的种子选手,那入额和职业发展的前途自然就明朗起来,这样只会减少你等待的时间。

也就是你越是着急,就越是应该沉住气,越是要干活不惜力。

一方面担任助理的角色,一方面又挑剔工作的轻重,认为大量都应该是员额完成的,谁拿的钱多谁就应该多干活,能躲活就尽量躲开。试问即使你原来是优秀的,那你现在还是优秀的么,你通过消极的态度,能让你变得优秀起来么?与更加努力工作,甚至超额完成任务的其他年轻助理相比,你的比较优势在哪里呢?而不要说这种性格难以与他人建立良性合作关系。

从一般那些特别愿意计较的人,往往会越来越能计较,在自己的当助理的时候挑剔工作的人,往往是当上员额之后,就容易甩活的人,你抱怨的不是员额这个工作岗位,你只是抱怨自己想要一个甩手掌柜的职位而求之不得。

相反那些任劳任怨的助理,也往往会成为一个任劳任怨的员额,因为他看到的不是一份不干活的权利,但看到的是干活的机会和成长的机会。

当你把工作当作机会,当你一次又一次克服自己的惰性,磨练自己的心性的时候,你的成长格外比别人快,收获格外比别人大,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当然讨论这些并不意味司法责任制就不需要改进,员额就不需要退出机制,这些都是应该立即着手完善的。

但即使这些都完善了,多出来的机会也一样是等待那些更加乐观、更加有韧劲、更加踏实肯干的人,与不断喜欢抱怨、消极应付的你依然没有什么关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