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开始评分就给了9.1。
很多人都说它是“今年最好的十个之一”。
那还犹豫啥?
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事儿:
好东西,就是值得拥有的棒玩意儿。
她的故事,也叫Herstory。
老实说,就算《好东西》好评如潮,Sir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
一般来说,导演的第一部作品要是被大家捧上了天,那第二部就很难再超越第一部了。看看今年那些新导演的第二部电影,好多都扑街了,这就很明显了嘛。
但是吧。
刚进电影院不久,《好东西》这部电影就让我放心了。
邵艺辉还是一如既往地聪明有灵气。
更关键的是:
她凭《艺辉实验小学》这部作品,比之前的《爱情神话》更出色。
它比很多讲女性故事的电影还要出色。
“学习新知识总是充满挑战,但只有通过不断尝试和犯错,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它。”
电影好不好,得瞧整体表现咋样。
想知道导演水平咋样,进电影院看上十几分钟电影,心里就大概有数了。
《好东西》这本书告诉咱们:
邵艺辉,真是让人不得不爱啊。
该咋说呢?
就像电影《爱情神话》那样,邵艺辉拍的故事挺尖锐,但他用幽默来缓解焦虑,而不是去增加它。
这让电影感觉很轻松。
比如说,对话内容。
《好东西》里的对话,幽默里带着点机智,可它让人感觉并不像在说教。
比如说,有个直男在朋友车里开始抱怨:
这快车司机味道太重了。
接着感觉不太对劲,就找了个台阶下说:
但你身上散发着好闻的气味。
男生有点不自在。
比如说,有个花花公子,觉得女的吃安眠药睡觉是因为想为他自杀,一下就被感动得想改过自新了。
然后就蹦出了那句话:
喜欢我就对了。
就是特别盲目的自信。
俩大老爷们儿为了抢一个女人,在饭桌上较上劲儿了,偷偷比看谁吃的蒜多,结果都辣得脸红脖子粗的。
小女孩在旁边纳闷,这俩人在搞啥名堂呢?
女子回应道:
比谁的男子味更足。
巧妙挖苦。
正是这种搞笑,让大部分提前看了的朋友,对这部电影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俩字:
真逗。
难道就只有搞笑这一点吗?
不止这些。
这种“好玩”的感觉,加上图像或声音,有时会让人觉得特别巧妙,以前从没体验过。
例如,电影里有个小女孩在猜是谁的声音那段。
小叶(钟楚曦演)让王茉莉(曾慕梅演)小朋友戴上耳机,通过声音来猜谜语。
在小孩眼里,那些音效全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它们代表万物,有自然界的声音,有天气变化,还有四季更迭和远方的呼唤。
其实啊,那些声音都是她妈妈发出来的。
暴雨,就像妈妈煎鸡蛋时那噼里啪啦的油声。
打雷的声音,就像妈妈在晾衣服时甩干水的动静。
小孩以为听到海豚跳进大海的声音,结果只是妈妈扔蔬菜进水池的噗通响。
妈妈挑菜时的声响,就像熊猫啃竹子一样。
厉害的是,这既是梦里诗和远方的美好,跟现实中柴米油盐的碰撞,也像个很形象的比喻。
妈妈搞卫生时发出的声响,就像是大自然里的各种声音。
最让人心里暖暖的是。
平时,妈妈们一直在默默辛苦,这种重复的努力却常被大家忽视。
用这么温柔又讨喜的方式,大家听到了,也看到了。
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可能体会不到这段的情感。
但对于已经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来说。
我猜,不少人都会把这段剪辑当成人生里的精彩片段吧。
这该咋说呢。
对,邵艺辉拍的就是讲女性的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好东西》首先得是个“有意思的东西”。
整部片子,靠的就是幽默来撑场。
就你自己被那笑声给逗乐了。
卸下了防备。
邵艺辉会慢慢展示她所构建的那个世界。
原文段落(示例):阅读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习惯,它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
那《好东西》究竟想讲啥呢?
Sir觉得,邵艺辉拍的就是个大家都向往的小天地,这地方虽小,可能只够三五个人呆,但里面没烦恼没争斗,挺和谐的。
没错,全都是美好的事儿。
就像电影里提到的那所学校的名称一样:
艺辉小学,一个实验性的学校。
邵艺辉把一群能懂彼此、有共鸣的普通人聚在一起,搞了个小尝试,还告诉我们,那个大家期盼的“明天”,其实没那么吓人。
她用这种希望,去安慰无数平凡的人。
那该怎么做呢?
就说电影里重点展现的女性角色吧,你会发现,她们塑造得特别真实、洒脱、美好,比很多国产电影里的女性形象都要好。
首先,说说女生的友情。
电影是从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的角度来讲故事的。
这是单亲妈妈王铁梅,由宋佳扮演,她带着9岁的女儿王茉莉,还有个小叶姑娘,整天梦想着谈恋爱。
她们在上海的老巷子里住着,刚成为邻居不久,两家还挺陌生的。
王铁梅就像她的名字,像钢铁一样坚韧的梅花,既能出得厅堂也能入得厨房,连马桶堵塞也难不倒她,真是个新时代里啥都行的厉害女性。
小叶是那种老想让别人开心的人,她乐观、心眼好,总是把别人放第一位。
当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碰到一起,会碰撞出啥火花呢?
表面看着关系好,背后却偷偷比美争斗?
“鸟嬛文学”里那种想独占朋友的感情是啥?
不对。
邵艺辉觉得,真实的女性关系没电视剧里演得那么离谱。
它可以很老练也很随性。
比如说吧。
小叶恋爱上头,但铁梅作为朋友,既不会啰嗦着骂她清醒,也不会擅自帮她甩掉那个渣男。
铁梅明白,恋爱嘛,人人心里都想要,喜欢谁,那得看自己咋选。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她能做的就是多包容点,多信他一些,多理解他,还有陪着他。
如果说友情看法很特别,那爱情观又是咋样呢?
这部电影主打女性,是不是就得跟着现在大家的想法,说“咱们不需要男人,也不需要爱情”呢?
那当然不对啦。
邵艺辉通过对比两种完全相反的爱情看法,想说,爱情既不是啥可怕的东西,也不是生活的全部。
就像铁梅那样。
铁梅觉得,有爱情当然好,没有的话也不会硬要。
她想要,但并不全靠这个。
对于时不时来刷存在感的前夫(赵又廷演的那个),她直接说了,他们俩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只是“一起养娃”的伙伴。
对于乐队鼓手小马(章宇演)的追求,她挺开心的,也很享受,但绝不会沉迷其中。
这段感情,就像课间那十分钟的休息时光。
再看看小叶那边的情况。
她虽然恋爱至上,但心里其实很明白。
说她清醒,是因为她觉得“恋爱脑”不是错,更不是个坏话。
她觉得:“我就是更胆大,更懂得怎么去爱。”
因为她很“清醒”,所以当知道约会对象小胡(任彬演的那个)是个花心大萝卜时,她立马就说:“其实我已经是个9岁孩子的妈了。”
她希望能和渣男一样出色,那样看起来更酷,就像个很会偷情的妈妈。
就算是“快乐倒贴”那又怎样呢?
总之,挺开心的嘛!
恋爱很自由,啥形式都有,《好东西》这本书啥恋爱都接受。
这难道不是体现了对人道主义的重视吗?
Sir特别喜欢的是王铁梅的女儿,王茉莉。
从她那儿,咱们更能感觉到“尝试”的味道:
就是说,一个在正常教育环境里长大的小女孩,最后会变成啥样呢?
很明显,王铁梅教王茉莉的那一套,跟成功学唱反调呢。
她就是满满的爱意。
得满分咋样?那不算啥,关键看孩子学习乐不乐意。
她不会硬把自己的梦想塞给孩子,而是会耐心陪着孩子找自己喜欢的兴趣,教她树立好的价值观。
那结果呢?
你看,王茉莉虽然已经很成熟,但她不是那种因为被“爱”压得喘不过气,被道德绑着,而不得不早点变懂事、早熟的孩子了。
她成熟得很特别,就是心里头有着孩子的纯真,做事爽快不拐弯,而且想法也很独立,特别看得开。
比如说吧。
电影里,茉莉听到小叶因为小时候第一次来月经弄脏了沙发被妈妈骂,她就很纳闷地说:
血又不是脏东西,咋会把它弄污呢?
你妈妈不也有那个特殊的日子吗?
全球有一半的人都会受伤流血呢!
每句话都说到了点子上。
小叶自嘲说自己啥都不行时,茉莉一脸认真地反问她:“你没发现自己的眼睛很漂亮吗?”
你眼睛又美又亮,我喜欢你这样看着我。
小叶从小就被妈妈说眼睛大得吓人,这时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你想知道王茉莉会有啥反应不?
她轻轻沾了点小叶的眼泪在指尖,然后慢慢尝了尝。
接着他自信满满地说:“嘿,你的泪水尝起来也挺不错的!”
这挺不错的,对吧?
这其实就是邵艺辉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
女性主义可不是要大家哭天抹泪、满腹怨气。
我们老提这个,喊这个口号,重点其实不在于这个行为本身。
其实就是说,咱们都盼着那个“明天会更好”的事儿。
要是说03这个数字,其实就是指的三号,换个方式来说就是这样啦。
可遗憾的是,现在《好东西》的情况可不太妙。
周末进行了大范围提前放映。
这部电影一上映就拿了国产剧情片的最高分,大家都说它是“年度十佳”,Sir的朋友圈都被它刷屏了。
可实际情况却挺让人头疼的:
排片仅占4%,票房都没破千万,这表现还不如已经上映两周多的国产恐怖片《鸳鸯楼惊魂》。
为啥会这样呢?
Sir觉得,大家大多觉得这部电影是讲性别的,主要宣扬女权。
就像在预告片里说的那个“绝育手术”。
或者在豆瓣的短评区,有人会说电影把男性“当成物品一样看待”。
真的是这样吗?
Sir想说,这电影不是讲男女对立,而是给了大家一个好好聊聊的机会。
她不只关注女性,眼界很广。
它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一个正常社会本该有的模样。
就拿教育来说:
前面讲了王茉莉,这儿再啰嗦一句。
那就是在学校里学的知识。
有次,王茉莉写了篇作文叫《我不做白日梦了》,满满的都是消极情绪。
那老师是怎么反应的呢?
她立马夸了王茉莉的作文写得好,说有天赋,还给了99分高分。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对症下药”式教学。
就拿工作来说吧。
铁梅以前是个在新闻界很火的调查记者,但后来纸媒不火了,她只能去以前带过的实习生开的公司做编辑。
我还在写稿,不过现在重点是直播带货。
她说,现在的她早没了年轻时的那股子理想劲了。
是不是说的那种有点失落感的中年人啊?
但是呢,那个年轻记者写的选题老被撤,她还是鼓励说,要不咱们再努力一把?
朋友问我,咋又开始有理想主义那味儿了呢?
她回答说:
她们正值青春,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好东西》靠这种光彩,打破了人们对职业的刻板印象。
或者说对待生活的方式:
又是王茉莉呗。
王茉莉在那些总看重成绩的家长眼里,可能就是个“学习不咋地”的孩子,因为成绩不突出,所以她挺烦心自己没啥拿手的本事。
然后,她决定去学习打鼓。
她是不是真的喜欢呢?
可能吧。
在台下,她瞧着台上鼓手闪闪发光,心里也琢磨过,要是自己能当个少见的女鼓手那该多好啊。
没想到,她还真把技能学到手了。
上台表演,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和叫好。
但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后来她讲,比起上台演出,她其实更喜欢坐在台下当观众的感觉。
她算了,不干了。
瞧,别被世上的那些成功标准牵着走,这样你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明白自己到底是谁。
那么,《好东西》这部电影算是女性电影吗?
对,但也不全对。
邵艺辉拍得好,因为她展现了女性最美的样子,轻松讲述了普通社会中女性的友情和她们的爱情观。
邵艺辉说“不是”的原因,是因为她的眼界远远超出了性别这个问题。
现在大家都爱说“对立”,但她既不抱怨,也不夸大苦难。
她在123分钟的时间里,让观众感受到了一时的解脱。
放松心情,乐在其中。
告诉大伙儿,这辈子,还有好多更好的事儿等着咱们呢。
Sir觉得这可以叫做女性电影的新纪元,2.0版。
说到这儿,Sir还想再啰嗦一句。
电影里的小惊喜。
说到王茉莉写作文的那天,王铁梅瞅着那篇《我不再幻想》,跟好多家长似的,纳闷地问了起来:
你咋老这么多抱怨呢。
王茉莉直勾勾地看着她,蹦出一句不像9岁孩子会说的话:
因为我们乐观自信,所以才敢直接面对悲剧。
王铁梅一下子呆住了:
你这是跟谁学的呀?
王茉莉根本没当回事儿:
我出生那年,你在一篇报道中说了这样的话。
身为资深媒体人的Sir,忍不住泪流满面。
其实,咱们大多数人都像王铁梅一样。
小时候心里有梦想,觉得用笔就能撼动世界,改掉社会坏毛病。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咱也明白了,一篇文章没那么大能耐,道理说再多,世界也未必会动一下。
但是啊。
邵艺辉说,那些希望的种子,不会就这么没了。
它可能不是马上就能看到效果。
但总有一天,它会落到某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悄悄地,长出根来,发出新芽。
把这股劲儿一直传下去。
新闻也就是这样。
女人也是这样。
所有值得咱们去努力追的梦,都是这样。
那么,《好东西》讲的真只是个想象中的未来,一个充满理想的小天地吗?
不一定嘛。
它讲的就是现在的事儿。
一个心里很有底的。
现在就是充满“爱”和“自信”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