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
授衔之前,毛主席特派汪东兴去到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陈奇涵的家中探望。
后来,中央军委交给陈奇涵一张申报军衔的表格,让他自己填。
曾以“富贵非吾愿,功名我不希,人类齐解放,攘攘与熙熙”一诗言志的陈奇涵不出意外地自报了中将。
实则,在不少人看来,以陈奇涵的资历,他授上将也是值得的。
那么,陈奇涵最后被授予了什么?人们又为什么觉得他值得授上将呢?
陈奇涵出生于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江西兴国。
中学毕业后,陈奇涵即投笔从戎,进入滇军讲武堂韶关分校学习。
讲武堂毕业后,陈奇涵曾追随孙中山,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斗,做到了赣军营长。
1925年,陈奇涵28岁,即将到而立之年,也就是这一年,成为了陈奇涵一生的转折点。
在张治中的带领下,陈奇涵进入黄埔军校任教。
彼时,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学校,有不少师生都是共产党人,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毛主席还曾在此期间被邀请到黄埔军校演讲。
而陈奇涵也就是在此期间,结识了毛主席、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
同年2月,陈奇涵加入中国共产党。
与此同时,陈奇涵在黄埔军校从排长、连长,做到了少校中队长兼军事教官。
这样的经历,在我国一众开国将领中,也是少见的,不少开国将领出身黄埔,但多数都是学生,只有4人是军事教官,而陈奇涵便在其列,由此也足见陈奇涵资历之深。
资历之外,陈奇涵在党内更深受尊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他面对艰难困境时的坚守。
1925年5月,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即开始致力于将黄埔军校打造成他自己的个人财产,操纵国民党中央通过了一项“整理党务案”,要求校内跨党的中共党员,选定唯一的党籍。
陈奇涵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当别人都以为陈奇涵会选择国民党,他日仕途飞升指日可待之时,陈奇涵却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声明退出国民党,投身共产党,脱掉皮鞋,穿上了草鞋。
陈奇涵后来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这个时期,是我一生中的转折点,从旧军队生活走上了为民众解放而奋斗的光明大道。以后,我在这条革命通路上从未退缩过。”
1926年夏,陈奇涵带领一批赣籍共产党员学生返回江西,开始不断往返于赣东、赣南等地,致力于组织建立赣州各县共产党组织,传播革命火种。
1927年春,朱德在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邀请陈奇涵出任南昌军官教育团的参谋长,主持军官教育团的日常事务。
几乎同一时间,蒋介石也向陈奇涵发出了邀请,邀他出任自己的侍从室主任,并许他丰厚俸禄。
这一次,陈奇涵再次做出了选择,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而接受朱德邀请,奔赴南昌。
到南昌后,陈奇涵同时担任南昌军官教育团秘密党组织的支书,主掌南昌与中央军委的电讯来往。
这时的南昌军官教育团,正在秘密策划一件大事,那便是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
南昌军官教育团正是参加南昌起义的重要部队之一。起义时,陈奇涵率领军官教育团全体官兵,担负起了保卫朱德、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同志的重要责任。
南昌起义成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但是在军事层面上还是失败了。
而如陈奇涵后来在自传所说,在革命道路上,他从未退缩过,南昌起义结束后,陈奇涵返回家乡兴国,继续投身到创建赣南革命根据地和地方革命武装工作中。
彼时,包括赣南在内,全国正笼罩在一片大革命失败的阴影之中,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许多在党组织都被摧垮了,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局面。
而陈奇涵却“能独当一面地坚持做党的工作,大搞武装斗争,实际上(堪称)是一个地方党的领袖”(引号所引是宋时轮上将后来评价陈奇涵的一句话)。
在陈奇涵主导赣南农民运动期间,国民党方面还残忍杀害了他的两个弟弟,又放火烧了他家的房屋,并张贴布告,悬赏5000大洋买他的人头。
即便如此,陈奇涵依然毫不妥协。
凭借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坚强意志,陈奇涵不仅成功领导了兴国暴动,还成功收服一支绿林武装,将其改造成正规红军,在赣南创建了3个红军纵队,形成了数百里的红色割据局面,这为之后赣西苏区及中央苏区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9年,朱毛红军从井冈山下山转战赣南。
陈奇涵闻讯,一早就在兴国筹集了大量的食品和银元,迎接朱毛红军。
等到毛主席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抵达兴国之时,陈奇涵亲自为毛主席安排了落脚之地,并向毛主席汇报了兴国党组织的工作,还请毛主席在群众大会上讲话,极大程度发动了兴国的工农群众。
毛主席还在兴国制定了党史上有名的兴国县《土地法》,为贯彻该法还主办了干部训练班,陈奇涵便是训练班中一员。
毛主席评价陈奇涵在赣南所做的一切,称他是一个地方领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代表旗帜”。
此后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陈奇涵一直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同朱老总、周恩来总理等接触颇多,并深得他们的信任。
红军长征时期,陈奇涵历任红一、红五军团教育科科长,红十五军参谋长。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陈奇涵历任绥德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
1940年,陈奇涵(后排右三)在延安
解放战争期间,陈奇涵又历任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第二参谋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及中南局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
由谁担任军事法庭庭长?毛主席直接点将陈奇涵。
对于这一任命,大家都举手赞成,陈奇涵资历高,威望高,更重要的是他实事求是,坚持原则,还懂军法,由他担任军事法庭庭长,未有异议。
而由于解放军军事法庭是一个新生的单位,陈奇涵上任后,即从零开始,白手起家,于同年8月即向中央军委提交了一份详实的《军事法庭的建立与工作》报告,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充分认可,“为我国军法的开创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我国军法战线的奠基人”。
1954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改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陈奇涵成为解放军军事法院首任院长,并同时兼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工作,在沈阳和太原先后审判了45名日本战犯,作出公正判决,在国际国内获得一致好评。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
中央军委要陈奇涵自己填军衔,陈奇涵填了中将。
已然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事业的陈奇涵在军衔表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中国革命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奋斗二十余年,今天已经胜利成功了。对我来说,个人的地位高低和得失是一个非常渺小的问题。”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
陈奇涵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成为了共和国迄今唯一一位军法上将。
1957年,60岁的陈奇涵主动向中央要求退下来。
萧劲光、陈奇涵、滕代远、粟裕(从左至右)
陈奇涵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持搞五湖四海,与方方面面和谐相处。几十年来,从红军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工作过的单位多,但无论在哪个单位都能搞好团结。
1962年,陈奇涵陪同朱老总重返井冈山,回京后,朱老总特地给陈奇涵送去一枝井冈兰。
陈奇涵十分珍惜,后将其制成标本,题字“叶落花残叶虽无,心地芝兰有异香”,又用玻璃镜框镶成条屏,挂在书房。
后来,陈奇涵又栽种了十几盆兰花,每日晨起锻炼回来,必不会忘的一件事便是给兰花浇水。
谈及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他言:“像我们这样半辈子都是从枪林弹雨中钻过来的人,到晚年能够打拳养花,已经很知足了。”
1981年6月19日,陈奇涵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自此走完了谦虚厚道廉明公正的一生。
素材来源:
[1]李高凯.陈奇涵:共和国迄今唯一一位军法上将[N].人民法院报,2021-07-01(T70).DOI:10.28650/n.cnki.nrmfy.2021.003068.
[2]刘吉.红军人物志略—陈奇涵[J].党史纵横,1997,(06):33.
[3]刘勉钰.军法上将陈奇涵[J].党史文苑,2007,(11):10-14.
[4]黄健民.开国将军风采(九)——兴国籍将军陈奇涵[J].当代江西,2010,(09):56-57.DOI:10.16706/j.cnki.cn36-1279/d.2010.09.004.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