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挨打挨骂,却很少有心理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

爱同行家庭知识 2024-12-07 10:13:08

许多人在谈及自己的童年时,尽管提及了挨打挨骂的经历。

但好像真的很少有留下深刻的心理创伤或长期的心理问题。

反观当下,现代社会中的孩子们似乎更加“脆弱”。

面对批评、挫折甚至是日常的小小不如意,都可能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为什么现在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减弱了呢?

我们需要认识到,时代背景的显著差异是影响孩子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生活节奏相对缓慢,家庭结构更为传统。

父母往往采取更为直接、甚至严厉的教养方式。

这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在当时被视为培养孩子责任感和自律性的有效途径。

尽管方式粗犷,但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

比如何在逆境中成长,逐渐培养出一种“皮实”的性格。

同时,由于信息闭塞,孩子们的世界相对单纯,对外界的认知有限。

这也使得他们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心理世界相对稳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增长。

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息的海量涌入,使得他们过早地接触到社会的复杂多面。

像是网络暴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重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往往以更加隐蔽、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比如,社交媒体上的比较文化,让孩子们不断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自我认同。

一旦遭遇负面评价或忽视,便可能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孤独感。

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围绕着一个孩子展开。

这无疑增加了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

但同时也可能让孩子在过度关注中失去自我成长的空间。

父母往往倾向于为孩子铺设一条看似完美的成长道路。

忽视了培养孩子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

当孩子在遇到挫折时,由于缺乏应对经验,更容易感到无助和脆弱。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这无疑是进步的体现。

但另一方面,过度的表扬和鼓励也可能让孩子形成一种“赞美依赖”。

无法接受批评和失败,一旦遇到挫折,便可能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

这种“玻璃心”现象,正是心理韧性缺失的直接体现。

再者,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也让孩子们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学业压力。

课外辅导、特长培训、名校竞争……这些无一不在挤压着孩子们的休闲时光,也悄然侵蚀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长期处于高压之下,孩子们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甚至产生逃避现实、自我封闭的行为。那我们应该如何增强现代孩子的心理韧性,让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更加坚强?

01后退一步

父母真的不要过多干涉孩子学习,只关心他们的情绪以及吃喝拉撒就已经是足够好的父母了。

尤其是哪怕父母曾经是学霸,也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去复刻孩子。

基本不会起到什么正向引导,反而让孩子有挫败感,觉得自己就是无可救的废物。

没有一个父母想让孩子变废,但往往亲手让孩子失去信心和自驱力的是父母。

以为很正常的高要求,还有按自己的样子去复制孩子无意识的行为。

02懂得孩子

别总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别总告诉孩子不好好学习就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先去看见孩子,触碰他的感受,了解他的需求,尝试理解他此时的心情。

这比给孩子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爱是情感的流动,而不是无限的要求。

03允许孩子跟自己不一样

父母往往希望孩子比自己更优秀,自己成功孩子就理所当然该成功。

允许孩子跟自己不一样,也允许孩子做不到父母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

这是一种自洽,也是接纳孩子不完美的无条件的爱。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