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晚年:至死不认汉奸罪,与日本妻不睦,与鲁迅后人不相往来
1967年5月,北京城内传出一则震惊文坛的消息曾被冠以“文化汉奸”之名的周作人去世了。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他的侄子、鲁迅之子周海婴拒绝参加葬礼。这个决定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家族恩怨?又折射出哪些历史的沧桑?让我们走进周作人的人生,一探究竟。
文坛大佬沦为阶下囚,周作人的人生大反转
要说周作人这人,年轻时可是文坛响当当的人物。谁曾想,到了晚年却沦为阶下囚,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946年,这位昔日的文学大家,穿着朴素的白色长衫,戴着无边框眼镜,活脱脱一个文弱书生的模样,却站在了被告席上。这可不是演戏,而是真枪实弹的审判!
从文学大家到“汉奸”,周作人的跌宕人生
周作人怎么就成了汉奸呢?说来话长。话说1937年,日本鬼子打进了北平城。当时不少文人都跑路了,可周作人偏偏选择留下。不仅如此,他还接受了日本人的橄榄枝,当上了伪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这一下可好,“文化汉奸”的帽子就扣在他头上了。
自我辩护难逃法网,周作人的苦心孤诣
法庭上,周作人可是绞尽脑汁为自己辩护。他说自己是被迫当汉奸的,是为了维护教育、抵制奴化。这话说得,连他自己都不信吧?要知道,他可是多次发表亲日言论,甚至还去参拜靖国神社呢!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搬出儒家思想来给自己开脱,说什么要用中国文化同化日本人。这借口,也太牵强了吧?
晚年凄凉从家庭纷争到众叛亲离
出狱后的周作人,日子可不好过。先是寄人篱下,后来回到北京老宅,可房子已经不是自己的了。连自己的大名都不能用,只能用笔名“周启明”发表作品。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回去了。
家里的情况更是一团糟。他和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的关系,简直是鸡飞狗跳。羽太信子动不动就骂他没用,周作人只能在日记里发牢骚。这日子,过得跟演苦情剧似的。
更让周作人心寒的是,他和哥哥鲁迅的后人也是老死不相往来。当年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兄弟俩就闹翻了。后来周作人又当了汉奸,鲁迅的儿子周海婴自然是对这个叔叔恨之入骨。周海婴在回忆录里,把周作人批得一文不值,说他侵吞了鲁迅的房产。这仇恨,可真是隔了几代都消不了啊!
周作人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从文学大家到汉奸,从家庭和睦到妻离子散,他的人生简直就是一部现实版的悲剧。有人说他是被时代裹挟的可怜人,有人说他是自作自受的小人。不管怎么说,周作人的选择给他自己和家人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这段历史,或许会让我们思考在重大历史关头,一个人的选择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