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神秘消失的古国众多,这些古国的消失往往伴随着种种传说和谜团。
本次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神秘消失的古国。
1、古蜀王国时间:约公元前3000年起源,公元前316年灭亡。
国址:今四川一带。
起源:岷江上游的原始氏族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古蜀国。
灭亡:公元前316年,秦惠王伐蜀,古蜀国灭亡。
古蜀王国,不是三国时期那个蜀国,这个蜀国文献记载相对较少,真实面貌长久以来都隐藏在迷雾之中,仅能从一些古文献的只言片语中窥见这个古国的辉煌与神秘。
古蜀王国从岷江上游的原始氏族部落逐渐发展壮大并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蜀地文明。
这个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和开明氏等阶段,每个阶段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说。
蚕丛氏是古蜀国的首位国王,据说蚕丛是第一个驯养家蚕的人,他的生活年代远早于周朝,是商代早期蜀部落的首领。他的形象就是三星堆出土的那个青铜纵目面具,让人们对他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到了鱼凫氏时期,古蜀国已经进入了农耕社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器、海贝、象牙等文物,都证明了这一时期古蜀国的繁荣与昌盛。
开明氏则是古蜀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建立了开明王朝,使得古蜀国的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古蜀国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大国。
然而,就在古蜀国达到鼎盛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却改变了它的命运。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乘蜀国与巴国、苴国交战之际,派遣大军伐蜀,蜀王开明十二世战败被杀,古蜀国由此灭亡。
2、古徐王国时间:约公元前2170年起源,公元前512年灭亡。
国址:今江苏泗洪一带。
起源:夏启杀伯益,将伯益次子若木封于徐,徐国就此诞生。
灭亡:公元前963年,周穆王命楚国举兵伐徐,徐偃王弃国逃走,投海而死。公元前512年,吴国伐徐,徐王章羽逃奔楚国,徐国自此失去国号。
古徐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当时,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其子嬴若木被封于徐地,建立了徐国,这便是古徐王国的开端。
历经夏、商、周三代,徐国一直作为诸侯国之一。
周朝时期,徐偃王在位时,行仁义之政,深得百姓拥护。他的治国理念使得四周国家纷纷前来朝贡,徐国的威望和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古徐王国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它位于江淮之间,是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古徐王国在文化发展上兼具南北特色,既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南方地区的独特风格。因此,徐国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都呈现出一种多元而独特的面貌。
在文化艺术方面,古徐王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青铜器、玉器、陶器等艺术品都充分展示了徐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古徐王国的艺术成就,
然而,关于古徐王国的消亡原因,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内部纷争、外族入侵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了徐国的灭亡。
3、东胡王国时间: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
国址:今东北三省一带
起源:商代初年起在中国的东北部繁衍生息
灭亡:公元前206年,冒顿单于兴兵伐东胡,东胡人不备,惨败告终,东胡国就此灭亡。
东胡,是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东胡自商代初年起便在中国的东北部繁衍生息,他们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生,过着马背上的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东胡王国开始扩张势力范围。他们向东、向南不断扩展势力,最终达到了燕的北部及其东北的广阔地域,就是今天北京以北的滦河中上游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
然而,东胡王国的辉煌并未能持续太久。
公元前206年,统治蒙古西部的匈奴部落发生了冒顿杀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的事件。东胡王认为匈奴软弱可欺,于是趁机入侵匈奴边境。
然而,冒顿单于并非软弱之辈,他愤怒之下,决定兴兵伐东胡。东胡人不备,最终惨遭惨败,东胡王国也就此灭亡。
4、乌孙王国时间:公元前2世纪初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灭亡。
国址:西域一带
起源:甘肃敦煌一带的游牧民族。
灭亡:魏晋南北朝时期,乌孙被迫西迁葱岭山中,不久被蠕蠕所灭。
关于乌孙王国这个名称,有两种说法:一是可能源于突厥语的音译,意味着“团结”和“联合”;二是可能与“马的民族”有关,显示了这个游牧民族对马的深厚情感与依赖。
乌孙王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左右,那时乌孙人与月氏人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游牧,北邻匈奴人。
随着月氏的战败西迁,乌孙人迁至伊犁河流域游牧,逐渐强大起来,摆脱了匈奴的控制。乌孙人以游牧的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养马业特别繁盛,其政治中心设在赤谷城。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建议联合乌孙国以抗匈奴。经过一番周折,乌孙国开始考虑与汉结盟,乌孙王甚至愿意娶汉朝公主为妻,以巩固两国联盟。这一时期,乌孙与汉朝非常友好。
后来,西域地区的格局发生了剧变,王莽时期,为了示好作乱的北匈奴,王莽将小昆弥使者的座次排在了大昆弥使者之前,这一举动引起了西域各国的反感,乌孙与汉朝的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此后,乌孙国逐渐淡出了中原王朝的视线,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最终,乌孙王国的灭亡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方面,乌孙国内部存在分裂和矛盾,这使得国家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来应对外部威胁。另一方面,随着周边强大势力的崛起和侵略,乌孙王国逐渐失去了独立生存的空间。
柔然西去后,天山以北的乌孙故地被东西突厥瓜分,乌孙余部被迫南迁到葱岭苍茫的群山中,与当地的塞人杂居,显赫一时的乌孙国从此绝迹于史册。
5、匈奴汗国时间:西汉初期至公元4世纪末逐渐衰落。
起源:西汉初期,中亚大陆是属于匈奴的。
衰落: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匈奴逐渐衰落。公元前36年,西汉校尉陈汤袭击并斩杀了郅支单于,匈奴实力大损。公元4世纪末,匈奴人的后裔渡过伏尔加河和顿河入侵欧洲。
关于匈奴的起源,历史文献中给出了多种说法。
《史记》中记载,匈奴是夏后氏的后裔,但这一说法在学术界仍存在争议。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匈奴是中国北部的原生民族,他们使用阿尔泰语系,这一语系因中国、蒙古、俄罗斯边境的阿尔泰山得名。
此外,匈奴早期便与河西走廊各国接触,发动战争掳掠财物,这也使得匈奴的文化中融入了中亚的元素。
匈奴汗国的历史可谓波澜壮阔。
自公元前2世纪初的冒顿单于起,匈奴奴隶制政权在大漠南北持续了三百年之久。
在这段时间里,匈奴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游牧民族的灵活性,屡次侵犯中原王朝,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随着汉武帝时期汉朝对匈奴的连续打击,匈奴的势力逐渐衰落,最终分裂为南北两部。
南匈奴在东汉时期逐渐融入中原文化,而北匈奴则在西迁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离散的匈奴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上仍有所活动,但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至南北朝末期,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政权已经在中国史籍上渐趋消失。
至于匈奴汗国的灭亡,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汉朝对匈奴的持续打击使得匈奴的军事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匈奴内部的分裂和争斗也加速了其灭亡的进程。此外,随着中原王朝对北方边疆的控制力加强,匈奴的生存空间也逐渐被压缩。
6、高车汗国时间:5世纪末至541年。
起源:柔然的敕勒部落,在阿伏至罗率领下西迁,建立高车国。
灭亡:541年,高车国被柔然汗国消灭。
高车汗国起源于5世纪末,那时柔然的敕勒部落,在阿伏至罗的率领下,十余万人向西迁移,最终在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一带)建立了这个汗国。阿伏至罗自立为王,称为“侯罗匐勒”(意为大天子),与弟弟穷奇共同治理国家,史称为高车国。
高车汗国的疆域辽阔,向南控制了通往西域的门户高昌以及焉耆、鄯善,势力范围东北至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北达阿尔泰山,西接乌孙西北的悦般,东与北魏相邻。它的建立,标志着敕勒部落在西域地区的重要地位,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高车汗国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在其存续期间,它曾遭受过外族的侵略和内部的纷争。但正是这些挑战和磨砺,使得高车汗国在历史的洪流中更加坚韧和强大。
最终,高车汗国在541年被柔然汗国所灭。
7、夜郎王国时间:存在三四百年,灭于西汉末期。
国址:今贵州地区
灭亡: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任命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斩杀夜郎末代国王。
夜郎国是中国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的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据彝族方面的传说,夜郎国兴起于夏朝时期,并经历了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与金竹夜郎四个朝代。夜郎王国所在地为今贵州地区,因其居住在夜山、朗山附近而得名。
战国时期,夜郎国被中原政权所知晓,起因于楚襄王对夜郎的讨伐。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夜郎,直至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夜郎才遣使入朝,并入牂牁郡。
汉成帝和平二年(公元前27年),夜郎王兴与周边部族争斗,被汉朝牂牁太守陈立所杀,夜郎余部迁徙至中南半岛,史称“夜郎南迁”。
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南迁后的夜郎蛮夷举土内属,东汉因此开拓领土1840里。
夜郎国是一个较大的奴隶制君长国,周边国家也与其建立了联盟。在金竹夜郎时期,夜郎国达到了鼎盛,并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夜郎国的灭亡与“夜郎自大”这一成语有着密切关系。夜郎国王曾向汉朝使者询问夜郎国与汉朝哪一个的规模较大,这一行为体现了其狂妄无知的态度。
西汉末期,夜郎国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斩杀了夜郎末代国王兴,夜郎国因此灭亡。
8、闽越王国时间: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110年。
国址:今福建一带
起源: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威王作战失败被杀后,越王族从海路进入福建建立闽越王国。
灭亡: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兵灭闽越国。
闽越王国是战国时期被楚国大败的越国人在逃到福建时,与福建的原住民七闽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位于今中国福建省,同时也涵盖了广东潮汕、梅州,浙江温州台州等地区。
闽越立国后,大兴冶炼业,推广铁器具,发展生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铁制农具、工具、兵器等已使用得相当广泛,普及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说明闽越国已拥有十分发达的冶铁技术。
此外,闽越国还有较为发达的建筑业、纺织业、造船业、制陶业和交通业。
闽越国在保持福建远古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等的同时,也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效法中原内地,从而创造出灿烂一时的闽越古国文化。
闽越国的军事力量也相当强大,为其在战国时期及后来的扩张提供了有力保障。闽越国的王位由汉王朝册封,采取世袭制。闽越王及其士人善于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某些重要方面却能发挥自己的特色,建设有特色的闽越王国。
闽越国后期与汉廷发生摩擦,导致汉廷派强兵攻打,闽越国最终走向灭亡。
公元前110年,闽越国欲脱离汉王朝版图,汉武帝派军消灭之。
闽越王城遗址位于武夷山,是中国南方保存最完整的汉代诸侯王城,是透视福建上古文明的一扇亮丽的窗口。
9、西夏王国时间:公元1038年至1227年。
国址:今宁夏一带
起源:党项人建立,初称“大夏”,后称“西夏”。
灭亡:公元1227年,蒙古军杀死西夏末代皇帝李睍,西夏灭亡。
党项族,作为西羌族的一支,原本居住在青海东南和四川西北部的高原地区。他们以游牧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党项族逐渐向东迁徙,最终在陇东、宁夏和陕北一带定居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河西走廊及其北部地区建国,国号“大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因地理位置居于中原的西部,史称“西夏”。
西夏的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是模仿宋朝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包括中书省、枢密院、三司等中央行政机构,以及州、县两级地方行政编制。西夏的政治制度是蕃汉联合政治,党项族为主要统治民族,联合汉族、吐蕃族、回鹘族共同统治。
西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当发达。西夏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繁荣。西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西夏的文化艺术在吸收唐宋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西夏的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西夏的灭亡原因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自然灾害频繁、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外部蒙古军队的强大压力等。特别是西夏在统治后期,各种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加剧了内部矛盾,为蒙古军队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西夏王陵位于中国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夏王陵的考古,是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共有9座皇帝陵园和250多座达官贵人的墓葬,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王陵园之一。西夏王陵中的陵塔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反映了西夏贵族特殊的葬俗。
10、楼兰王国时间:西汉时期存在,公元4世纪后神秘消失。
起源与灭亡:楼兰为西汉时期西域小国,附属匈奴。
公元4世纪后,楼兰国突然从历史上消失,直到1900年其遗址才被重新发现。
楼兰王国,位于罗布泊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广大的西域地区特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各绿洲上出现了许多小王国,楼兰就是其中之一。
楼兰之名最早见于汉朝,《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均有关于楼兰的记载。
楼兰王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其建国历史与月氏和匈奴的控制紧密相关。
在公元前3世纪,楼兰成为月氏王廷的附属国,公元前2世纪,月氏被匈奴打败后西迁,楼兰又成为匈奴的附属国。楼兰王国在汉朝与匈奴之间左右摇摆,谁也不敢得罪,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
楼兰王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得楼兰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正是这份重要性,也为楼兰带来了无尽的纷争与挑战。
楼兰的灭亡,至今仍是一个谜团,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中窥见一二。首先,楼兰所处的地区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特别是干旱和沙漠化问题十分严重。古代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是导致楼兰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水资源的匮乏也使得楼兰的居民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再者,地震活动的频繁也可能对楼兰的灭亡产生了影响。
除了这些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也不容忽视。楼兰王国在历史上多次成为汉朝和匈奴之间的争夺焦点,政治局势的动荡无疑对王国的稳定造成了冲击。此外,随着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楼兰的商业活动也逐渐减弱,这无疑加速了王国的衰落。
这些古国的消失,往往伴随着战争、迁徙、自然灾害等因素,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无数未解之谜。
你说的这个属于华夏历史的范畴,不是中国历史。我们的中国是大清之后成立的由56个民族组成的现代化国家,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这之前的属于华夏的范畴。我们是中国人,不是大清人,不是大明人,也不是以前的鬼王贵族朝人。这些边界概念要搞清楚,不要搞封建入侵。你爷爷的爷爷生在了大清才属于大清人,而你出生在中国,登记在了中国,就属于中国人。那故意搞边界模糊的,那是要找借口挑事的敌方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