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活得最通透的人是谁?

小白红楼 2024-12-26 06:02:43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之中,作者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是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产物。只是,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单数谁活得最通透呢?或许以下这三位,最具有代表性。

一、邢岫烟。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在荣国府中,醒来了四位新面孔,而在这四位新面孔中,俨然,跟随父母进京,投靠邢夫人的邢岫烟,显得最寒酸。

想来,若不是贾母顾及儿媳妇邢夫人的颜面、顾及“二玉”的颜面,也不会让她居住在大观园中。

然而,即便有了老太太的默许。与其他三位同来的女孩相比,她也显得格外不受人待见。邢夫人听从老太太的安排,却特意将安顿邢岫烟这件事,交给了儿媳妇王熙凤。而精明的凤姐,细想片刻,便将她与迎春安顿在一块。若邢岫烟在大观园中居住的时间长,她便也按迎春的例,每月给她二两银子的月钱。

凤姐如此做,是为免去婆婆的闲话。

只是,与荣国府二小姐迎春生活在一块的邢岫烟,俨然并不幸福。因为这位懦弱的、被人称为“二木头”的迎春,连身边的嬷嬷、丫鬟,都无法压制。

试想,连迎春这位正派小姐,奴才们都不买账,谁又会买邢岫烟的账呢?

也是因此,邢岫烟生活在紫菱洲,过得并不安逸,一方面,邢夫人吝啬,认为她与迎春生活在一起,不需要一个月二两银子,所以,她特意让邢岫烟,每个月拿出一两银子来给她的父母;而另一方面,面对奚落、对她冷言冷语的嬷嬷、丫鬟们,为了图个清净,作为主子的她,反而选择当掉自己的衣服,换取银两请她们喝酒、吃点心。

也是因此,虽然天气早已转凉,然邢岫烟身上,却依然穿着薄薄的单衣。在卢雪庵众人相聚在白雪皑皑的雪景之中的时候,别的女孩不是羽纱便是鹤裘;唯有她,显得格格不入。

只是,面对这样的生活,面对荣国府众人一向具有的势利眼,邢岫烟所表现的,却始终是一份豁达、一份宁静。

或许,正如她所作的《红梅诗》一般:

咏红梅花 得“红”字 邢岫烟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仅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便能体会出其中的洒脱,体会出其内心深处的宁静。

或许,她之所以如此洒脱,她之所以如此安静,正是源于其亦师亦友的妙玉,曾对她说的那句古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

妙玉因为这句古诗,活成了众人眼中: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的不成样子的出家人;而邢岫烟,却早已看淡了虚名,唯图内心的一份宁静。

二、刘姥姥。

在《红楼梦》中,作为乡下老妪的刘姥姥,在作者笔下,她是具有争议性的。不少人认为,在女婿一家眼看着难以过冬的艰难之时,这位年过古稀的姥姥,却能放下个人的尊严,带着孙子板儿前去荣国府打秋风,这足以证明,她的勇。

然另外不少人却认为,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为了博得豪门之家众人的一笑,不惜装疯卖丑,俨然黛玉口中的“母蝗虫”,实在少了一份做人的底线。

当然,对刘姥姥的评价,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是,对于小白而言,在她身上,我却分明看到了她对人生的通透。

正如,这一年因为天灾,导致以庄稼地谋生的王狗儿一家,眼看着难以准备过冬的物质,眼看着难以过冬;王狗儿烦闷不已,唯有在家中喝闷酒,拿媳妇撒气。

而面对这样的女婿,刘姥姥却来开口说道:

因此刘姥姥看不过,乃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多大碗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时,托着你那老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也没中用的。”

最终,其女婿一家危机地接触,正是源于她的提议,源于她所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现实生活面前,刘姥姥选择放下尊严,仅一切可能去努力、去争取;这样一份积极向上的心,便足以说明,这位年过古稀地姥姥,她对生活通透的理解;毕竟,尊严不能当饭吃,活着,才是最现实的问题。

而当他们一家,在荣国府的帮助下,顺利度过了难关之后。这一年获得大丰收的刘姥姥,又再一次带着孙子板儿,扛了两麻袋从庄稼地里摘下的瓜果蔬菜。

她是来报答贾府众人的恩情的,正如面对平儿等人,姥姥所说的:

刘姥姥因上次来过,知道平儿的身分,忙跳下地来问:“姑娘好!”又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对于这些庄稼地里生出出来的瓜果蔬菜,刘姥姥这位乡下老妪,明知道这对贾府众人而言,算不得什么。然而她,依然扛着两麻袋前来,为何?也不过是寻求内心的慰藉罢了。

因为在刘姥姥的心中,始终存在着一份感激的心;最为关键的是,这颗“穷心”,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只求心安理得。

而因为凤姐的好意挽留,因为贾母的一时兴起,他们祖孙二人,得以居住在荣国府,得以在老太太的陪同下,游玩大观园。

在游玩大观园期间,在宴会之上,早已明白这一切都是鸳鸯、凤姐存心戏弄她、存心拿她当做清客的姥姥,却心甘情愿的选择配合,从个人的尊严,从丑角一般的装疯卖傻,博得了众人的一笑。

她为何如此做?或许,正如她对凤姐、鸳鸯所说的,是因为她早已明白,鸳鸯、凤姐如此费尽心机的捉弄她,也不过是为了博得老太太一笑。

她从凤姐、鸳鸯,从贾府众人对贾母的态度中,体会出了荣国府这个大家族的“礼出大家”,体会出了荣国府这个大家的“孝”。

而她对凤姐、鸳鸯的一番坦诚,不仅将她们二人震惊,忙着对她赔不是;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刻,在凤姐、鸳鸯的心中,是再也无法小看这位姥姥了。

所以,王熙凤,将其生命之中最为重要的,她的女儿大姐儿的名字,特意恳求刘姥姥给她起;其如此用意,也未尝不是凤姐对姥姥行事作风的认可。

三、春燕。

作为怡红院中的二等丫鬟,春燕俨然不似秋纹、碧痕那样的趾高气扬、嚣张跋扈;也俨然没有小红那样的“争荣夸耀”,为接近宝玉不折手段的念头。

她对身边的人总是一片和气,面对折柳、掐花辫花篮做玩意儿的莺儿,她并没有第一时间数落她,反而先取消一番年纪愚大,愚将钱看得重了的母亲、姑妈。

当她的姑妈、母亲相继前来,在莺儿的玩笑下,春燕挨了一顿好打,满心委屈,却也毫无怨言。

她的母亲何婆子,原本在梨香院服侍众戏子,因为王夫人将戏子解散了;她便被分到了怡红院。

出来怡红院的何婆子,丝毫不懂规矩。不仅当着宝玉、晴雯、麝月的面,教训干女儿芳官;还当着她们的面,教训春燕。

面对如此一幕,宝玉对她咬牙切齿,心直口快的晴雯,直言要撵她出去。然最终,看在春燕的分子上,何婆子在向众人赔不是后,终究还是留了下来。

而当她们母女二人,接着宝玉安排的差事,前往蘅芜苑向莺儿道歉的路上,为了安抚母亲,春燕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娘儿两个应了出来,一壁走着,一面说闲话儿。春燕因向他娘道:“我素日劝你老人家,再不信,何苦闹出没趣来才罢!”

他娘笑道:“小蹄(子),你走罢,俗语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

春燕笑道:“妈,你若安分守己,在这屋里长久了,自有许多的好处。我且告诉你句话:宝玉常说,将来这屋里的人,无论家里外头的,一应我们这些人,他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呢。你只说这一件可好不好?”他娘听说,喜的忙问:“这话果真?”春燕道:“谁可扯这谎做什么?”婆子听了,便念佛不绝。

生活在怡红院这个竞争激烈的小集体中,春燕这个丫鬟,俨然是一个特例,因为在她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的“争荣夸耀”之心;同样的,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她,面对人人嫌弃的母亲何婆子,春燕也并未因为虚荣心而埋怨她,反而细心规劝,最终,作为女儿的她,反而成了母亲的导师了。

在贾宝玉生日这一天,宝玉与芳官在怡红院中阴差阳错的吃了一顿午饭,在这里,亦有一个细节,显示出了她与众不同的一面。

吃毕,小燕便将剩的要交回。宝玉道:“你吃了罢,若不够再要些来。”小燕道:“不用要,这就够了。方才麝月姐姐拿了两盘子点心给我们吃了,我再吃了这个,尽够了,不用再吃了。”说着,便站在桌傍一顿吃了,又留下两个卷酥,说:“这个留着给我妈吃。晚上要吃酒,给我两碗酒吃就是了。”

或许,如何婆子这样的母亲,能够遇上春燕这样的女儿,也是一种多年修行的善果吧。

小结:

说到最后,或许,在以上的三个人物之中,我们难以给与她们,确切的排名,因为似乎无论是在刘姥姥身上、还是在邢岫烟身上;亦或是在春燕身上,我们似乎都看到了异样的、但本质上都是对生活拥有通透理解的人生姿态。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