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被误诊为“心肌缺血”?看完这篇科普总算明白了

江东向的备忘录 2024-10-18 06:02:38

一旦被扣上“心肌缺血”的帽子,似乎就意味着要终身服药,甚至时刻担心心肌梗死的到来。然而,真相往往比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心肌缺血”的神秘面纱,看看你是否真的被误诊了。

大家好,我是中医江东向,现为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擅长运用中医中药、针灸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脾胃病、功能性胃肠疾病、失眠便秘、高血压、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血管痴呆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等老年慢性疾病,从医40多年,对中医养生及保健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救助上万名患者恢复健康。

‌一、心血管狭窄≠心肌缺血‌

很多人一听到心血管有斑块或狭窄,就以为自己患上了心肌缺血。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只有当心血管狭窄超过50%时,我们才能称之为冠心病。但即便是冠心病,也不代表一定会有心肌缺血。通常情况下,狭窄程度小于70%的心血管很少会引起心肌缺血。只有当狭窄进一步加重,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时,才会出现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的症状。

‌二、心脏彩超VS心电图:哪个更准?‌

面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很多人会选择更“高级”的心脏彩超,认为它能一步到位。但实际上,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检查手段,各有其适用范围。心脏彩超主要用于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瓣膜病变、心肌病等,但它无法看到心脏的血管,因此无法直接诊断心肌缺血。而心电图则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反映心脏是否存在缺血、损伤等情况。但单纯依靠一份心电图就诊断心肌缺血也是不严谨的,必须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三、心电图上的“心肌缺血”字样,靠谱吗?‌

很多人拿到心电图报告,看到上面写着“心肌缺血”,就惊慌失措。但实际上,心电图上的这种诊断往往需要谨慎对待。因为心电图上的ST-T改变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肌缺血,还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的。要准确诊断心肌缺血,必须结合患者的症状(如心绞痛)、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运动试验、心肌核素扫描等)。

‌四、冠脉CT和冠脉造影: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

冠脉CT和冠脉造影作为目前最先进的血管检查手段,确实能够直观地看到血管内部的斑块和狭窄情况。但它们同样不能直接诊断心肌缺血。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明确冠心病的诊断,即判断血管是否存在狭窄以及狭窄的程度。而要诊断心肌缺血,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以及运动试验等其他检查手段。

‌五、如何避免被误诊为“心肌缺血”?‌

首先,要认识到心肌缺血的复杂性。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名称,而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病理状态。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片面和武断。

其次,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专业的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检查和治疗方案,避免误诊和漏诊。

最后,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心肌缺血的发生与多种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因此,通过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态和适量的运动等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心肌缺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名称,而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复杂病理状态。在诊断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误诊和漏诊。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也是预防心肌缺血的重要措施。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有什么疑问点击在线免费咨询。

4 阅读: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