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可以改变慢性肾脏病的最终结局

迎夏看健康 2024-02-18 19:15:53

昨天上午,一间病房里隐约传来了哭声。我和主管大夫、护士急忙进去查看情况,原来是那位32岁的女性狼疮肾患者,痛哭道:“我什么都没了……什么都没有了……”

这位肾友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肾功能3期。她发现病情后,老公不支持她看病,而且要离婚。

住院时,她是一个人带着行李来的,带过来了自己仅有的几千块私房钱。离家时,老公还和她大吵了一架,说要从此断绝关系。

刚住院时还能联系上老公,随后几天联系越来越难。到昨天,她打电话对方彻底不接了,所有联系方式都断了,她一瞬间精神崩溃,哭了起来。

狼疮肾虽然可治疗,但却是最凶险的一种肾病,20年的尿毒症发生率超过50%,10年的死亡率超过25%.

所以我们很难想象,她要面对多么艰辛的未来;甚至很难想象,一位狼疮肾患者在没有家庭支持的情况下,未来还剩多少年……

我国有1亿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其中知道自己患病的人占10%,也就是1000万左右。

今天,我想对1000万肾病患者最亲密的家属说一句话: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人,可以最成功地改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最终结局,那个人既不是神仙上帝,也不是顶尖专家,那个人,就是你。

家属对患者起到的作用有多大?

1.医疗中的支持

慢性肾脏病的疗程较长,早期可能需要半年一年,中期可能需要数年,晚期需要终生治疗。患者往往需要在家属的支持下,才能坚持完成疗程。

这既包括经济上的支持,也包括就医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个支持自己的家属,患者往往就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病情的医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坚持到肾脏可恢复的病变全部恢复的时刻,而没有后顾之忧。

其实绝大多数肾病可以控制住。在规范的、负责任的医生的治疗下,要完全治好固然很难,但要发展到尿毒症也挺难的。

问题是,如果患者没有家属的支持,则治疗中处处都是后顾之忧:

是到专业的大医院治疗,还是到小诊所拿点药应付一下?

是选择兼顾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方案,还是副作用大到可能被迫中断治疗的经济性方案?

是病情缓解后为防止肾脏遭受二次打击而继续巩固一段,还是赶紧“见好就收”?

许多肾友因为没有家属的支持,选择了后者,还有小部分连后者都没选,被接回家去硬挺着。一些年迈的肾友,就此提前到达了生命的终点。

当然,我也从不鼓励过度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象征性治疗”:在明知预后不良的情况下,让患者全身插满管子,在ICU里一天花好几万,用昂贵的机器代替已经衰竭的脏器工作,只为了让患者大脑里的痛苦意识多保留一段时间。甚至把房子和孩子的学费都搭进去了,只为了让亲戚朋友看到自己尽力了、不被戳脊梁骨。这是不合理的,如果家属难以当坏人,医生最好出面当一次坏人。

每当有已经透析多年的患者/家属,来寻求修复肾脏时,我都要把他的希望浇灭。不浇灭不行啊,这希望之火会把家属也烧了。

而对于预后还不错的肾病类型,我鼓励家属去支持患者,以肾脏预后来给家属积极的建议。

2.生活中的支持

慢性病的管理中,医疗外因素的影响力并不比医疗内的因素小。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生活,家属的生活习惯也时刻影响着患者:

是否能够低盐饮食?

是否能够清淡少油?

是否能够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是否能够规律运动?

是否能够按时作息?

是否能够控制好吃喝玩乐?

等等等等,都和家属的态度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人活在尘世之间不是独立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家属则是对患者影响最大的一个环境因素。

3.心理上的支持

如果家属愿意和患者共渡难关,则可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拥有信心的患者,更能进行规范的治疗,做到定期复查、长期保持疗效;而失去信心的患者,往往依从性差,较难执行医嘱,治疗效果也更差一些。

如果患者和家属表现消极,还容易打击医生的心态。

理论上来讲,每位医生都应该有为患者积极治疗、负责到底的心态,但说实话,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位医生的积极性都能不受环境影响。

患者和家属若是真的不重视治疗,时间一长,可能医生的心态也被消磨掉了:累死累活是上班、应付差事也是上班,连患者和家属都在应付,自己还累死累活格格不入,是不是该找个理由与自己和解?

另外,心理也影响着生理和病理。

心理不是单纯的情绪,也是体内生物分子发生变化的反映。

心理和免疫细胞的活动相关,早有研究证实:心理创伤会升高免疫紊乱、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而这又是肾病的病因。比如文首那位痛哭的女士,她的自身免疫病之所以发病,就有心理创伤的参与。

而且,心理还影响着人体免疫系统消灭外来病菌的速率。如果患者和家属关系不和,肾脏遭受病菌急性打击的风险也会增大——要注意病菌是急性肾损害的第一大病因。

结语

我们为什么要组建家庭?是单纯为了让家属成就自己吗?恐怕不是,我们还为了成就家属,还为了互相成就。如果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连家人都不包括在内,这样的人生,活得有什么劲儿呢。

长寿的人,多为家庭和睦的人。愿家属和患者都能同心协力营造好一点的家庭氛围,这不仅关系着疾病的转归,更关系着生命的质量。

1 阅读: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