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倭寇横行,他是名副其实的“海盗王”,终因一事被暗杀

小熊猫说车 2019-01-06 16:07:39

元朝末年,各地爆发农民起义,蒙元政府北上回了草原,大明王朝就此建立。此时,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正陷入战乱,诸侯割据,连年征战。在战争中失败的封建主就纠集了一些浪人,到东南沿海抢掠、走私,也就形成了“倭寇”。朱元璋的政治理念较为保守,遂下令实施海禁,禁止明朝与外国的商贸往来。永乐年间,“三保太监”郑和奉皇命下西洋,开放了“朝贡贸易”,但民间仍然不可以通商。

                 

其实十四至十五世纪是大航海时代的前奏,整个地球上的国家民族都在相互接近、相互交流,不分东西南北,都无法置身事外,此时禁止海商,虽然达到了保护自己的作用,但也收到了固步自封的负面影响。

                 

明世宗在位期间,倭寇成为了沿海地区的一大祸害,他们当中有许多是本土人士,因为无法谋生,被海洋走私的巨大利润吸引,雇佣浪人,来往两国,对抗明朝政府。祖籍安徽的汪直在其中看到了商机,并由广东走向海外,最终成了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私商领袖。

                 

汪直原本姓王,史书记载他足智多谋、性格潇洒仗义。公元1540年,汪直从广东出发,来到日本福江岛。汪直以岛上的五座山为号,自称“五峰船主”,在日本建立根据地,来往海上进行贸易。之后十几年间,他不仅收编了海盗、海商的残余部队,还与明朝官军配合,消灭、吞并其他海盗,控制了千里海疆,逐渐成为了称霸一时的海上霸主。

汪直管理海商、靖海有功,与朝廷的关系亦敌亦友,他深知只有开放通商,才能让国家、百姓得到真正的和平富裕,但这一提议被朝廷屡次驳回,并派兵围剿。汪直逃回日本后,养精蓄锐,卷土重来,攻城略地,浙江官民为之震恐。汪直自称为净海王,并在日本割据一方,建立了“宋国”。

                 

明朝廷认识到了汪直船队的雄厚实力,决定实行招安政策,直浙总督胡宗宪对他诚心相劝,同意商讨通商互市等事宜。公元1557年,汪直终于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回到故国。但由于汪直的财团、船队,对明朝政治经济的影响太大,许多人认为必须将其铲除。第二年,汪直在杭州游玩时被抓捕,次年十二月被斩首。汪直死前大呼冤枉,他知道失去了统领约束的倭寇会更加疯狂,于是留下遗言说:杀死我一人,恐怕两浙百姓将要受苦了。

                 

此后,汪直旧部多次侵犯福建沿海,东南倭寇之乱更加严重,直到隆庆帝取消了海禁,允许通商,情况才有所好转,不仅倭患减轻,也增加了白银的流入。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国策导致了国富民穷的局面,为明帝国败落埋下了隐患。

至今,日本仍塑有汪直的雕像,但在国内,汪直的历史影响和评价争议颇多,大功大过,没有定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