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生于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是宋代(两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一、书香门第,才情初绽
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家世显赫,文化底蕴深厚。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文章深受苏轼赏识;其母亦出身名门,精通诗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自幼便受到浓郁的文化熏陶,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少的李清照,才情便已崭露头角。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寥寥数语,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活泼烂漫、沉醉于自然美景的少女形象,展现出她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敏锐的感知。
更为惊艳的是,大约 15 岁时,李清照写下了一首言辞犀利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这两首诗借唐代安史之乱后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思考,其见解之独到、文笔之老辣,令当时的许多士大夫都为之惊诧。这些作品在民间广泛流传,使得李清照声名远扬,成为了汴京文人圈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二、伉俪情深,金石相伴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他们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做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做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两人又情投意合,诗词唱和,羡煞旁人。赵明诚出身官宦世家,同样对金石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志趣相投,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平日里,夫妻二人常常携手漫步于汴京的街头巷尾,穿梭于各个古玩店铺,寻觅那些珍贵的金石文物。赵明诚致力于撰写《金石录》,李清照则全力协助他,与他一同整理资料、考证真伪,二人感情愈发深厚。
李清照的许多词作都描绘了她与赵明诚之间的甜蜜爱情。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在重阳节思念外出的赵明诚所作,通过对秋日景色和自身感受的细腻描写,将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北宋末年,朝廷内部党争激烈,李家和赵家先后受到牵连。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属于旧党,被列入元祐党籍,遭罢官之厄。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则在政治斗争中步步高升,但最终也因权力斗争而身败名裂。在这场政治风暴中,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赵明诚不得不离开汴京,外出为官,夫妻二人从此聚少离多。
三、国破家亡,颠沛流离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宋高宗继位,仓皇南逃,北宋灭亡,南宋开始。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李清照的命运。她和赵明诚不得不带着多年来收集的金石文物,一路南下,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盗贼的劫掠、战火的焚毁,使得他们辛苦积攒的文物大量散失。建炎三年(公元1129 年),赵明诚在江宁知府任上,因城中叛乱而弃城逃跑,这一事件让李清照对丈夫感到无比失望。同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这对李清照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她悲痛欲绝,写下了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的挽词,表达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此后,李清照独自踏上了流亡之路。她带着剩余的文物,一路辗转,先后流寓于越州、台州、温州、衢州等地。在这期间,她不仅要面对生活的困苦,还要时刻提防文物被盗抢。然而,即便身处如此艰难的境地,李清照依然没有放弃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她的词作风格也因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变故,变得更加沉郁悲凉,充满了对身世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通过对秋日黄昏景色的描写,以及对自己孤独、凄凉心境的刻画,将她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哀愁抒发得淋漓尽致,成为了中国词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再嫁风波,坚韧抗争
49岁时,居无定所、孤苦无依的李清照不得已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张汝舟是个伪君子,迎娶李清照,并非真心爱慕她的才情,而是觊觎她手中所剩无几的金石文物。婚后,当他发现李清照并没有如他所愿交出文物时,便原形毕露,对李清照百般折磨。
李清照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毅然决定与张汝舟离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子主动提出离婚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而且一旦离婚,女方还要面临牢狱之灾。但李清照并没有退缩,她搜集了张汝舟科举作弊的证据,向官府告发。最终,张汝舟被革职查办,李清照也成功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婚姻。尽管她因此遭受了九天的牢狱之苦,但她的勇敢和坚韧令人敬佩。
五、文学成就,光照千秋
李清照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被誉为 “婉约词宗”。她的词作以细腻情感、清新自然语言和独特艺术风格著称,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例如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通过对 “雨疏风骤” 的描写,以及与侍女的简单对话,巧妙地表达了词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
李清照还开创了独具一格的 “易安体”,她的词在婉约的风格中融入了豪放的元素,既有女性的细腻情感,又有豪迈的气魄。这种独特的风格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词人都从她的作品中汲取了创作灵感。
除了词作之外,李清照在诗和文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她的诗多为感时咏史之作,如《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批判,展现出她的家国情怀和豪迈气概。她的文则以《金石录后序》为代表,这篇文章详细地记述了她与赵明诚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过程,以及在战乱中这些文物的散失情况,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的感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197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颁布了310座水星环形山的专有名称,中国有15位杰出文学艺术家的名字登上了水星环形山,李清照环形山就是其中之一。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凭借才华和坚韧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词作不仅抒发个人情感,更是对时代的见证,展现了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的社会变迁和人民苦难,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