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蘑菇云下阴暗爬行——279工程重型坦克

执子之手丫丫 2024-09-28 16:52:59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型来自前苏联的重型坦克,世界上唯一一种以核战为背景研制的坦克,由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设计生产的279工程重型坦克。

▲279工程重型坦克原子弹,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改变了战争形势的武器。由于原子弹的出现,一种全新的战争:核战争走上了历史舞台。面对核战争的全新态势,许多传统的武器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东西方的两个大国,美国和苏联都开始研制针对核战争的全新武器装备。

▲苏联的第一枚核武器RDS-1原子弹1953年,苏军进行了一次包含地面部队的核试验,在这次试验中,放置在核弹杀伤区的坦克,装甲车等车辆无一例外都被直接掀翻 ,有几辆坦克甚至被冲击波掀飞数十米。显然,这些坦克中的成员并不能在核爆中幸存。当时美苏双方对战争的理解都是用核武器开道,随后地面部队和空军跟进扫清残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防范敌军可能的核反击。这意味着坦克需要具备防范核弹冲击波和核辐射的能力,同时需要具备穿越核打击区域,在遭受核打击的辐射区执行任务的能力。

▲冷战时期美军举行的有步兵部队参加的核试验在综合了各项要求后,苏联运输机械部做出决定,研制一种专门为核大战环境下作战的新型坦克,研制工作由隶属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的l.s.托洛亚诺夫的小组负责。针对传统坦克在遭到核爆冲击波时无法稳定的问题,托洛亚诺夫想到的办法就是增加坦克重量,但随着坦克重量的增加,坦克的通过性又会大打折扣,因为传统的履带根本无法承载较高的重量。不过这并不能难倒有着“天才科学家”之称的托洛亚诺夫,既然两条履带无法承受,那就再加两条,使用四条履带的底盘。不过这样传动系统的设计又成了问题,但托洛亚诺夫和他的小组克服各种困难解决了传动系统的设计。解决了行走机构,下面一个问题就是坦克的外形,传统坦克的车体一般为方形,这种结构的稳定性在核爆冲击波下并不是最优解。为此,托洛亚诺夫设计了一个飞碟型车体,通过大倾角设计增强坦克的防护能力和抗冲击波能力。1957年,新型坦克原型车在基洛夫工厂制造完成,该方案也被正式命名为279工程,全称为“战术核爆区用试验性车辆结构279工程”。

▲279工程重型坦克和传统坦克不同,279工程破天荒地采用了飞碟型车体和四条并排布置的履带。这种奇怪的设计使其能够通过一些传统坦克无法通过的沼泽地,松软的土地和东欧地区春天冰雪融化后的泥地。在面对核爆炸时,279工程需要将车头方向对准爆心,以最大程度降低冲击波对车体的影响。

▲279工程采用四条履带,飞碟型车体的特殊布局动力系统方面,为了推动这台重达60吨的装甲怪物,279工程安装了一台2DG-8M型16缸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达到了1050马力,能够使279工程在公路上以5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前进,越野速度为35千米每小时。但这台发动机的油耗非常大,其作战范围仅有300公里。

▲2DG-8M型柴油发动机火力配置方面,机械运输部在设计时提出,新型坦克要能够击毁任何西方现役坦克(上世纪50年代)。因此279工程搭载了一门130毫米M-65坦克炮,采用分装药,备弹40发。由于坦克内部空间有限,279工程还搭载了半自动装弹机,能够自动装填弹丸。

▲279工程搭载一门130毫米坦克炮

▲279工程搭载的半自动装弹机130毫米M-65坦克炮的主力弹种为BR-482B被帽穿甲弹,最大穿深364毫米。辅助弹种为OF-482M杀伤榴弹,装药量3.64公斤,用于打击敌方火力点以及轻装甲目标副武器方面,279工程安装了一挺14.5毫米KPVT重机枪,为同轴布置,备弹800发。该车没有安装烟雾弹发射器和引擎烟雾装置。火控方面,279工程搭载了三通道夜视仪,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同时该车首次安装了液压悬挂系统,使其在复杂地形的作战能力要高于此前苏联一系列-5度俯角的坦克。

▲279工程液压悬挂示意图防护方面,除了传统的防护装甲,279工程的一大创新是搭载了三防系统。在遭到核打击时,三防系统会封闭整辆坦克,确保核辐射不会进入坦克内部,但成员依然需要穿戴防护服。此外,279工程的车体装甲内嵌入了防辐射物质,能减缓滞慢中子的渗入。种种设计使得279工程具备在核污染区域执行任务,充当装甲部队的“楔子”,为后续部队打通防线。

▲279工程三防系统示意图1960年7月,苏联部长会议发布命令,中止一切重量超过40吨的坦克研制,279工程因此停止了研发,当时279工程已经完成了场内测试。事实上,279工程本身就存在许多问题,如那个四条履带的底盘,其日常维护非常复杂。同时该车的传动系统可靠性低,这些问题都导致279工程终究只能作为技术试验样车,而无法成为量产的服役车辆。在研制工作停止后,已经完成制造的279工程样车被封存,随后送往库宾卡坦克博物馆。目前该车仍在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展示。

4 阅读: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