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遗风:神奇的北魏王朝与中国四大石窟

老徐逛江湖 2024-10-11 16:09:47

前言

迄今为止,先后走了龙门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去年又去了四大石窟中最后一个云冈石窟。游完四大石窟后,发现这四个石窟都有非常浓郁的的北魏遗风。

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这四大石窟全部开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北魏时期,这些石窟不仅是宗教艺术的集中体现,也是当时佛教文化兴盛的直接证据。

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中国四大石窟,尽管这些石窟修建和营造时长各不相同,但从佛像和壁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北魏遗风。

敦煌莫高窟是最早开设的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但大规模建设始于北魏。

云冈石窟,是北魏早期的重要工程,代表了当时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

龙门石窟,虽然主要开凿于北魏时期,但后续历代都有所增建和修缮。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时期,但在北魏时期达到了鼎盛。

北魏

北魏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朝代!

前比不过秦汉,后比不过唐宋元明清,名声不显,却留下了非常浓厚的印迹。

不管是《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等脍炙人口的文学瑰宝,《齐民要术》这样的科学知识,还是遗留的大量雕刻、壁画等艺术,以及“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魏碑书法,无一不讲述着北魏的魅力!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的北魏王朝,这个由鲜卑族拓跋氏所建国家国祚长达一百四十八年(386年—534年)。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节点。它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一次拥抱,是两个文明的主动融合。

由北魏而延续,随即中国出现了隋唐盛世,文化和经济发展到新的巅峰,直至影响到今天。

欧洲的文明,就是在来自东方的草原文明,南方的阿拉伯文明等的不断冲击和融合,塑造了欧洲文明,而不同历史、文明的碰撞和融合则推动了北魏文化的诞生,并延续了中华文明的的传奇故事。

与北魏紧密相连的中国四大石窟

一、云冈石窟—山西大同:最北魏

云冈石窟与北魏:

云冈石窟是最北魏的代表,也是最能体现北魏民族融合,游牧与农耕文化碰撞的文明传承。

云冈石窟早期的几尊佛像雕刻高大如楼,因仰望而生敬畏感,线条刚劲有力,衣纹雕刻精美,胡风胡韵最为浓郁,最能体现北魏民族融合与碰撞的风格。

云冈石窟是佛教文化东传中土后,第一个举一朝之力,历时64年雕凿而成,这里的每一尊佛像,见证了北魏王朝的兴衰。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的开凿早于龙门石窟近百年,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北魏都城从盛乐(今和林格尔县)迁至平城(今大同市)开始修建,大部分洞窟在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494年)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520~525年)。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

石窟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第16至20窟,即昙曜五窟):体现出十分浓重的凉州风格,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风格,整体给人多元化的厚重气息;

中期(第1至13窟):这一时期,北魏国力强盛,加快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进程,产生了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从凉州风格转变为了汉化风格,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在造型以及壁画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各种各样的菩萨都出现在了这一时期;

晚期(第14至16窟):

建造的就是云冈石窟群西边的一些比较小一点的石窟群了,艺术风格更加注重政治色彩,体现了佛教对人的关怀,这一时期的石窟在雕刻内容和风格上更加细腻,追求工整华丽,显示出汉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北魏至唐的转折

龙门石窟与北魏:

龙门石窟始于北魏,盛于唐,终于清末。

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494年)迁都洛阳之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造达一百五十多年,北魏石窟占30%,唐代占60%,其它时代窟龛占10%。

其中有名的宾阳三洞是见证了北魏王朝兴盛和衰败的皇家石窟,也最能体现北魏遗风:宾阳中洞雕富丽堂皇,是北魏时期最代表性的大型洞窟,在中国佛教史和美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三个洞窟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开凿直到孝明帝正光四年,也未完工。从风格上体现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瘦骨清相”的艺术风格。

龙门石窟简介:

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形成了南北长1公里、现存编号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2890余块的石窟遗存。其中三分之二的佛龛是武则天时期建造的,最有名的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

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不仅对国内外其他石窟的开凿产生重要影响。

三、莫高窟—甘肃敦煌:

莫高窟与北魏:

据统计目前莫高窟尚存北朝石窟三十六座,其中,莫高窟现存洞窟中,时代最早的是十六国和北魏时期的洞窟,如267、271、272、275、251、254、257、259等窟。

北魏是莫高窟的初创时期,这时期的洞窟建窟形制带有明显的西域和中原风格,是中西结合的塔庙式洞窟。这些洞窟一般形式包括前室及正室两部分,窟室南北壁前部人字坡下各开一阙形龛,龛内外均有塑像。正室为方形,中央有一中心方柱,中心柱上有佛龛及塑像,四壁都有壁画,窟顶装绘着划分为方格的平基图案。在窟门上方还有一方形明窗,既能增加窟内的光线,又利于窟内空气的流通。

莫高窟简介:

莫高窟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多年,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

四、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麦积山石窟与北魏:

麦积山石窟保留的北魏时期的石窟数量大约90余个,占到麦积山石窟总数的近二分之一,是麦积山石窟营建的高潮时代。

这些石窟佛像的造像风格在“秀骨清像”的基础上,面部神态及身材趋于饱满挺拔,给人一种宁静慈祥的感觉;服饰保留着褒衣博带风貌,服装质感厚重,层次繁缛清晰,线条流畅分明,质朴而不失奢华;艺术形式上开始出现反映士族文化精神的维摩诘造像,以及内容复杂、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大幅经变和本生故事画。

麦积山石窟简介:

始建于十六国后秦(384年—417年)时期。北魏、西魏、北周三朝,麦积山石窟大兴崖阁,造像万千。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

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