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棉花都没有的古代,古人如何熬过零下几十度的寒冬?

慧贞聊娱乐 2023-12-18 16:39:01

棉花这种御寒的利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看看这条时间线吧:

公元前5000年左右:棉花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出现‬。宋朝以前:棉花在中国地区开始种植,但当时主要是从国外传入。公元前800年左右:棉花在中国地区开始种植,由国外传入‬。

由此可知,宋朝以前,普通老百姓家里,连一床棉被都没有。

难怪大诗人杜甫在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大的,他们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对抗严寒。

1、花椒泥涂墙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坐落在北半球,好的房子应该是“坐北朝南”的格局,因为这样可以更好的吸收太阳光照,有利于冬季房屋的采光和采暖。

不仅如此,在泥巴的材料上,聪明的古人发现掺进花椒可以增强房屋的保暖效果——花椒其性辛散温燥,又能驱虫,涂在墙壁上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椒房始于西汉,是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名。

《汉书·车千秋传》颜师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

未央宫乃是皇后的居所,用宝贵的花椒活泥自然不在话下,可老百姓就负担不起这昂贵的造价了!

2、烧炭取暖

《甄嬛传》中有一个重要的桥段,安陵容躺在延禧宫冷冰冰的床板上,对宝鹃说:“咱们若是冻死在这儿可有人知道?”

安陵容虽然被克扣炭火,但好歹还有人送炭,能够艰难度日。

达官贵人和有钱的富户也可以烧炭,贫苦之家就烧不起了。

木炭的原料就是木头,但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木头根本不是想砍就能砍的。

为了生计,一些贫苦百姓不得不冒着风险去砍柴卖炭,以此为生,被叫做卖炭翁。

白居易的《卖炭翁》“里就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这么一位可怜的卖炭翁:

“可怜生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穿着皮草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就多次出现过各种“皮草”:贾宝玉的雀金裘、贾宝玉的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林妹妹的大红羽纱面白狐狸皮的鹤氅、王熙凤的五彩缂丝石青银鼠褂子等等。

而底层百姓则很少有能穿得起皮草的,即便穿上了所谓的动物皮草,也不过是‬羊啊,狗啊,鹿啊做成的叫毡裘。

像狐貉貂豹所制的“皮裘”,穷人‬根本穿不起‬,那‬是财富‬、权势和‬地位的象征。

在《淮南子·齐俗训》里就曾写道:

“贫人夏披葛带索,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

一言以蔽之——富贵者穿绫罗绸缎,贫寒者穿葛麻褐衣,破衣烂衫‬甚至连‬身体‬都‬无法遮蔽‬,要‬依偎‬在‬炉灶‬前‬取暖‬过冬‬。

4、乱麻和芦花

汉代刘向编著的《孝子传》里,有一个‬著名的‬孝子‬叫‬闵子骞。

闵子骞的后妈偏心眼,给亲生儿子做棉袄是“绵纩厚重”,给闵子骞做的棉袄却是“皆藁枲为絮”。

这里的绵纩是‬丝絮,藁枲是‬干草和乱麻。

闵子骞穿着‬干草‬和‬乱麻‬做的‬衣服‬,被‬冻‬得‬浑身发抖‬,可见‬这种‬东西‬根本不足以御寒‬。

平民百姓‬一般‬只能穿着粗布衣,里面‬絮上乱麻或芦花。晚上‬在床上铺上稻草,裹紧“硬如铁”的布衾,在寒冷的煎熬里等待着开春。

所以才有一句俗语叫“穷人过夏,富人过冬”。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