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能游玩,处处是景点,家家能接待江夏五村合力做好李白文章

嘉祥说农业 2024-11-23 13:41:01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相传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应好友李邕之邀游历江夏,在现今的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道新农村村李家铺挥笔写下这首《江夏行》。

往事越千年,近年来,新农村村挖掘和利用李白文化资源,将农业、文化、旅游、研学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各自带动、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业态,让这个一度凋敝的村湾焕发新生,成为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强村富民之路。

不久前,新农村村党总支书记王辉在江夏区村党组织书记“头雁争锋擂台比武”中力拔头筹后,信心满怀地说:“走入我们新农村村,有千年村湾李家铺,有千亩茶园绿意盎然,有全国最大的户外劳动研学基地。超过11亿元的总投资、年接待100万人次的人流量,让文化有了落脚点,也为新农村村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挖掘利用李白文化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

新农村村版图面积1.2万余亩、耕地2200余亩,户籍人口1900人。李家铺是该村的一个自然湾,湾内村民大多姓李,故得名李家铺。

俯瞰李家铺湾

11月19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李家铺,一座江南园林映入眼帘。入口处的牌楼上写着“茂康嘉园”,园内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还有一座李白文化园,竖有李白的雕塑,建有李白文化长廊,长廊两边以碑刻、壁画等形式,展示了李白云游江夏时创作的十余首诗作。

村湾内的“李家铺简介”牌,简述了李家铺的前世今生。李白在李家铺写下长体诗《江夏行》,讲述的就是李家铺女子“嫁商贾,愁思夫”的情景。2006年,从李家铺走出去的村民回乡创业,打造了占地400亩的茂康嘉园,发展乡村游,常年吸纳百名村民在园区务工。李家铺湾也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点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辉于2021年担任新农村村党总支书记。为了进一步擦亮“李白文化”名片,他带领村民在茂康嘉园基础上提档升级,打造了李白文化园,还邀请音乐人方三俊为《江夏行》谱曲并制作MV。2023年9月,“明月照古郡 李白江夏行”暨2023江夏金秋文化旅游节在李家铺开启,闻讯而至的游客汇聚李家铺,跟随李白笔下的浪漫篇章,观芙蓉歌舞、逛江夏市集、品诗词酒令,李家铺名声大噪。此后,每逢节假日,就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如诗如画的李白文化园

乡村游的火爆,最先惠及的是李家铺的村民。在村里统一规划下,村民们纷纷将闲置的老屋改造成特色民宿。45岁的村民蔡美玲告诉记者,她家开的民宿可以通过网上预约,“一年能增收四五万元。家中有土地被流转的村民,每亩每年还能拿到600元的土地流转金”。她说,以前村里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这几年村湾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返乡,在家门口上班每月也能赚到四五千元。

打造全国最大户外劳动研学基地

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水

新农村村下辖13个自然村湾,李家铺湾发展乡村游的模式和经验,如何推动村里其他村湾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王辉意识到,这是他和村“两委”必须破解的发展命题。

尽管新农村村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村级经济实力却不强,村民缺乏致富渠道。新农村村以李家铺为突破口,制定了示范带动全村其他村湾的旅游发展计划,着力构建全村“时时能游玩,处处是景点,家家能接待,户户都经营”的发展模式。“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村里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要实现大的发展,一定要推动龙头企业落地,才能更高水平地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王辉说。

在街道的支持下,红心教育集团有意向在村里建设知辛教育营地项目。为了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王辉带领村“两委”着手制定村湾规划编制。村湾规划资金不足、存量建设用地不够,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两大难题。一方面,他们积极做通回乡能人的工作,争取到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他们组织党总支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入户宣传,共商共议,得到全体村民的理解与支持,成功调整释放连片建设用地,制定出的规划也成为武汉市首例获批的村湾规划编制。

凭借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上的积极探索,新农村村争取到江夏区首例“点状供地”84亩,解决了项目落地用地难题。

村里还全面清理农村三资,历时两年通过诉讼渠道收回17亩闲置学校用地、230亩茶场用地,用于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联合辖区企业打造集茶叶研学、体验、现代化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基地,充分释放茶产业潜力。

“明月照古郡 李白江夏行”文化旅游节令李家铺名声大噪

目前,占地5000亩、项目总投资11.68亿元的知辛教育营地项目已开工建设。在项目建设现场,该营地负责人王海峰介绍,教育营地将建成集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健康等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形成劳动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亲子教育、党建、康养五大基地,并配套修建四星级标准酒店,一期工程完成后,日食宿接待量可达5000人次以上。

目前,该教育营地部分研学业务已开始运营,平均每天接待数百名开展课外实践教育活动的学生,并吸纳周边村民在营地就业。

为了让村民在营地顺利就业,新农村村还开办了乡村振兴学院,邀请武汉高校教师对村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能讲、能种、能带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已有80余名村民经过培训,相继在营地上班务工。

61岁的雷向发就是通过参加乡村振兴学院培训后在营地工作的员工。他告诉记者,他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是4000元,如带研学学生参加农事实践,另外有补贴。

王辉说,随着教育营地主体项目建成运营,将会有更多村民在营地就业务工,同时将极大拉动周边村湾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为村民致富增收拓宽渠道、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水。

“要富一方,不能只富一村”

五村结成发展联盟走共富强村之路

“要富一方,不能只富一村,这么大体量的教育营地建设营运,对拉动周边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作用巨大。”乌龙泉街道党工委书记汤纲介绍,为了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区、街道两级顺势而为,制定了街道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并以新农村村为龙头,整合知辛教育营地项目周边新生活、四一、群建、民主等五村资源,结成发展联盟,成立茗泉谷片区联合党委,依托区域生态环境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组建强村公司,打造茗泉谷都市农业产业园,围绕乡村旅游、研学教育等产业方向,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强村公司统揽五个村的土地流转、劳务用工、项目申报、利润分配,围绕基地、收费停车场、游客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做好配套服务,与企业一起推动项目建设。”兼任强村公司董事长的王辉告诉记者,强村公司以工程入手挣得第一桶金,目前公司承接了将军山产业园、知辛农场等配套项目建设,预计能获得200万元收益;与知辛教育营地签订物业服务协议,每年有50万元的稳定收益。

要村强更要民富,强村公司把“群众共富”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追求。据介绍,强村公司组建后做了三件事:盘活闲置资产,截至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1500余万元;振兴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特色”农产基地,依托龙头项目带动,打造“茗泉谷”特色品牌,推动瓜、果、茶等农产品成为江夏名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民种有所售、售有所得。

目前,茗泉谷都市农业产业园已具雏形,不仅有在建的研学基地,有茂康嘉园、李白文化园等旅游品牌,还有千亩油菜示范片、千亩茶园和龙壹茶社等农文游项目。

王辉介绍,知辛教育营地建设可以带动提升周边30平方公里农旅项目的接待能力、留客能力,引导做优周边五村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

来源: 长江日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