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水浒传》的世界暗无天日,朝廷里奸臣横行,民间恶霸遍地,绿林中更是狠人无数,即便是后来上了梁山的那帮好汉,也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是的,即便是鲁智深、武松这些被作者着重描写的好汉,也有凶恶的一面,比如鲁智深也吃过霸王餐,抢过老和尚的稀粥,相对而言,武松则更为过分,他甚至杀过无辜之人,比如鸳鸯楼那几个丫鬟。
武松杀张都监是合乎情理的,可那几个丫鬟何罪之有?或许你从没读懂武松这个人。
一、英雄武松
武松是英雄吗?
毋庸置疑,即便他没有做任何惩奸除恶之举,他也是英雄,就因为有“景阳冈打虎”的事迹。
(武松、玉兰剧照)
景阳冈上,他十八碗酒下肚,整个人已是昏昏欲睡,在这样的前提下,猛虎一现身,他便瞬间清醒,并且能轻松应对猛虎的进攻,继而以暴风骤雨般的乱拳打死猛虎,这操作着实惊为天人。
也不枉施耐庵赋予他“如同天山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的评价了。
而武松这“打虎”壮举的含金量在他回乡之后就得到了体现,几乎是无人不知他们县里出了个打虎英雄。
除此之外,武松后来做的一些事,也足以让读者对这个硬汉敬佩万分,他帮兄长报仇,杀了西门庆与潘金莲,为施恩打抱不平,教训了蒋门神,至于他上梁山之后立下的各种战功,那都无需赘述了。
但话说回来,作者真的有意将武松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吗?
没有,事实上《水浒传》中就没有完美的人,因此武松也做出了“恶事”。
二、不该杀的丫鬟
“血溅鸳鸯楼”一节的剧情其实没有想象中的精彩,或者说,你不细品作者的文字,就无法理解这段剧情的精彩。
可以说这段剧情的精彩不在于故事本身有多百转千回,而在于施耐庵对于细节的描写。
(玉兰、潘金莲剧照)
比如武松中途换刀的操作,书中只道:“夫人见条大汉入来,兀自问道:‘是谁?’武松的刀早飞起。劈面门剁着,倒在房前声唤。武松按住,将去割时,刀切头不入。武松心疑,就月光下看那刀时,已自都砍缺了。武松道:‘可知割不下头来。’便抽身去后门外去拿取朴刀,丢了缺刀,复翻身再入楼下来。”
有人戏称“施耐庵若不是真杀过人,一定写不出如此真实的细节”,是啊,如此细节都体现出来,足见施耐庵有多严谨。
也正因为如此,武松杀那两个丫鬟的举动,就愈发让人费解了,既然所有的细节都不是闲笔,而是力求真实,那武松的动机又是什么?
你且看原著描述:“只见灯明,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死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朴刀一个,结果了。走出中堂,把拴拴了前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了在房里。”
(玉兰、丫鬟剧照)
武松杀玉兰其实都不难理解,玉兰好歹有名有姓, 又是张都监指定要送给武松的女子,而张都监又设局陷害武松,武松很难不怀疑玉兰是不是张都监安插在自己身边的棋子,哪怕玉兰此时还没明确做出伤害武松的事,他也只能只能宁愿错杀,也不能放过了。
但那两个丫鬟是不可能参与计划的,试问她们有什么资格参与计划?
如此一来,她们就是冤死了。
但对于武松而言,却有不得不杀的理由,你且看武松杀嫂时的细节就懂了。
三、武松杀嫂的细节
当初武松为兄长报仇,杀那潘金莲的时候就有个细节。
书中只道:“拖过这妇人来跪在灵前,喝那婆子也跪在灵前。武松道:“哥哥灵魂不远,兄弟武二与你报仇雪恨!叫土兵把纸钱点着。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
武松的动作堪称干净利落,但此时潘金莲还是发出了叫喊,结果是什么?
(武松剧照)
“四家邻舍,吃了一惊,都掩了脸。见他凶了,又不敢动,只得随顺他。”
左邻右舍都冒了出来。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武松擒下孙二娘时,那孙二娘的武功远不如武松,她的动机早已被武松看穿,她要下手的瞬间,武松便将她擒下了。
接着书中只道:“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那妇人杀猪也似叫将起来。那两个汉子急待向前,被武松大喝一声,惊得呆了。”
你看,孙二娘一叫喊,旁边的汉子就要冲上前,甚至后来张青也闻声跳了出来。
(潘金莲、武松剧照)
这才是问题所在,女子在被惊吓的时候,就难免会叫喊,甚至不只是女子,胆子没那么大的男人,也难免被凶狠的武功吓得哇哇大叫。
武松固然实力强大,但常言道“双拳难敌四手”,万一那些女子见武松杀人便大喊大叫,那只会招来更多的帮手,于是武松索性将她们杀了,省的自己被救兵围攻,这才是武松杀那些丫鬟的动机。
还是那句话,《水浒传》的故事并非因为有多曲折离奇才成为经典,更多的是在于作者对于细节的描写,读懂之后,仿佛不是在看虚构的故事,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一件事,这样的故事,如何能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