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授衔时,我军参加授衔的将领们大约分为了三类,第一类人是觉得党组织给自己授衔高了,请求降衔,第二类人是坦然接受,第三类人则是觉得党组织给自己授衔低了,请求升衔。
在所有无论是申请降衔,还是请求升衔的人中,最终,党组织只同意了一个人的申请。
这个人,就是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徐立清。
徐立清是正兵团将领,妥妥上将军衔,可他偏偏申请要降衔,连罗荣桓元帅劝告都没有,甚至有人的老战友变了脸色,质问他:“你这样做,让其他人怎么想?”
尽管如此,徐立清也没有动摇,坚持要降衔,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徐立清是安徽金寨人,19岁参加了鄂豫皖地区的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徐立清的革命生涯中,他曾干过很多次青史留名的大事。
第一,徐立清曾在部队内反对鄂豫皖地区的“肃反”,历史证明这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在当时却引起了张国焘的不满:“徐立清这个人表面上很温和,实际上很固执。”
第二,在红四方面军长征,过草地的过程中,徐立清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救助了许多伤员,长征对于红军来说,是一场被迫的“洗礼”,徐立清这一举动,为革命保留了不少的骨干。
第三,1945年,由徐立清指挥的爷台山战役,成为了抗战胜利前夕的最后一战,结束战斗没多久,就传来了日军投降的消息。
第四,解放战争,徐立清相继协助彭德怀进行了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沙家店战役等等,彭德怀称赞他是“出色的指挥员”和“优秀的政治工作者”
正因为徐立清为革命立下了卓著战功,所以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他已经是一野第一兵团的政委。
1952年我军开始评级,为之后的授衔做准备,徐立清作为总干部部的副部长,负责了此事。
在给其他人进行评级时,徐立清都很公平,唯独到他自己时,却不一样了,徐立清本来是该被评为正兵团级,但是他却自己将自己给降了下来,评为了副兵团。
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看到报告后,当即将徐立清叫了过去,彭德怀是徐立清的老领导了,他也清楚徐立清对革命做出的贡献,他当然也知道徐立清平日里高风亮节。
所以,彭德怀没有像对别人一样吵徐立清,而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立清啊,要求高级别的人,应该批评,要求低级别的,也不应该,两者都不符合评级规定的条件,我看就按照条件办,这样更有说服力。”
徐立清明白彭德怀的关怀,但是他还是执意要将自己评为副兵团级,彭德怀见说不通,也就不说了,但是在上报给中央时,他还是将徐立清定为了正兵团级。
1955年我军进行首次授衔时,基本是按照1952年评级标准进行的,作为正兵团级的将领,徐立清毫无意外,出现在了上将名单中。
但徐立清本人得知此事后,却急躁不安。
按照道理来说,上将已经是军队中最为优秀且重要的高级将领了,而军衔的高低,也能对这个人之后的进步和发展有影响。
徐立清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却执意要降衔。
徐立清对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黄新廷说:“新廷啊,我有个想法想和你说一下,按照条件我是该授予上将军衔的,但我不想要上将,要个中将如何呀?”
黄新廷是徐立清的老部下,他深知徐立清的为人,因而他支持道:“你对自己历来严格要求,不争名,不争利,你的精神很值得同志们学习,如果都像你一样,就没有那么多矛盾了。”
许世友与徐立清也是红四方面军一路走来的老战友了,他得知徐立清的想法后,紧紧握着徐立清的手说:“好样的,好样的,我支持你,你是榜样。”
有老战友支持,当然也有老战友反对。
军衔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无疑是重要的,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徐立清高风亮节,但是在授衔仪式上,确实有老战友不同意他的做法。
甚至有一些老战友还质问他:“你符合上将条件,组织将你评为了上将,如果你非要这个中将,你让其他够上将条件的同志怎么想?”
这些老战友的话也有道理,徐立清陷入到了深深的矛盾中。
可是几天后,徐立清还是坚持己见,他不要上将要中将。
罗荣桓元帅得知这件事后,作为“老实人”的人,也批评了徐立清:“立清同志,你的上将军衔是中央军委定的,你是够资格的嘛。”
尽管罗荣桓苦口婆心的劝告,但徐立清却并没有听进去。
带着一丝无奈,罗荣桓只好将此事报告给了周恩来,希望周恩来出面劝告徐立清。
周恩来总理知道,党中央无论是给哪位同志评衔,都是按照最严厉的要求的,要考虑诸多方面,既然将徐立清评为上将,那肯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他也是劝徐立清接受自己的上将军衔。
但结果是,徐立清拒绝了。
徐立清告诉周恩来,自己申请降衔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可以减少红四方面军在上将中的比例,第二,对自己有个正确的估价,激励自己,克服自己的名利思想,第三,便于做评军衔的工作。
周恩来劝告徐立清未成,徐立清最终成功将周恩来给说服了。
后来,周恩来感慨地说:“主席说许光达是一面明镜,我看你徐立清也是一面明镜,是难得的好同志嘛。”
周恩来还专门叫来了摄影师,要与徐立清单独合影,从这件事,我们足以看出周恩来对徐立清的看好与勉励。
1955年9月27日当天授衔结束后,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盛大的晚宴,国家主席刘少奇见到徐立清,主动走上前,笑着说:“你是一名该授上将而没授上将的中将。”
彭德怀看着徐立清肩上的两颗金豆豆,有责怪,也有欣慰,他意味深长地说:“你这两颗金豆豆的含量可不一般啊。”
后来,许光达,宋任穷等人,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载了徐立清让衔一事,并对此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并表示自己要好好向他学习。
徐立清,也成为了共和国最为特殊的一位开国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