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初寻味——盐

桃子的美食 2024-09-21 03:17:32

我是盐,“百味之王”。化学成分氯化铵,百姓开门“七件事”中的“第四件事”。

从原始社会燧人氏钻木取火后,原始氏族成员离开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可以用熟食果腹了。但人类寻找“盐味”从来到世界上就开始了,那是一种本能。就像动物会舔舐自然界的盐矿石获取盐份一样。人类会跟随动物的足迹,找到盐矿石、咸水洼、古猿就是从咸水洼中获取的盐份的。

北美洲就有一张古老的寻盐交通地图。有趣的是,这些交通道路都会经过含盐的岩层或含有卤水的水泉。

海水煮盐法

人类和动物不同的是,人类获取“盐味”的路径不会止步于被的舔舐。相传,炎帝时代,夙沙氏发明了用海水煮盐的方法。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生活在海边的夙沙氏。他先把海水浇在细沙子上,太阳会把水份蒸发掉,剩下的浓缩的卤质。最后生火架锅把加了海水浓缩的卤汁煮成盐。这就是《说文解字》中“古者夙沙初鬻海盐”的记载。也是中国最早制造的“海盐”。

煮水取盐

那些不在海边的人又是怎么取盐的呢?《后汉书·西南夷传》就记载过,汶山(汶川县一带)就用地上的咸土加水煮成盐。《水经注》中记载了朐忍县(今重庆云阳县)人用大如升的岩盐,加水,大火煮到水干,盐就出来了。

焚木取盐

焚木取盐的方法要简单很多。在人类会用火后就可以把树叶和青草焚烧成的灰烬加水煮成盐。我们中国人和玛雅人都用过这样方法。玛雅人会焚烧棕榈叶取盐。古代中国古代东北肃慎氏会烧木头成灰煮成盐汁。古代广西少数民族住在深山里面,会取芭蕉叶烧成灰,再煮成盐。

《天工开物》中的池盐

这种“焚木取盐”的方法后来发展成了池盐。池盐的制取方法在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南方越隽地区(今湖南境内)的笮夷族人,将木柴堆积起来,用盐池中的盐水浇灌木柴,然后点火焚烧这堆木柴,盐分结晶后就可以收集作为食用盐。

明代宋应星把这种方法更详细的记载到了《天工开物》里面了。明代的人在盐池旁边的土地上开垦耕地,做成畦垄。每到春天他们会做“引水种田”的工作。就是把清净的水引到畦垄中,经过一段时间水就变成红色的了。这段时间一定要避免把污浊的水引进来,那样就不能得到晶莹的大盐了。等到夏秋之交时,南风大作,一夜之间盐水就会结晶成颗粒状的盐,这种盐称为“颗盐”。再把这些结晶盐收集起来就是古人吃的“大盐”了。

井盐

古时候的摩梭人中有一位牧羊女,她发现她的羊非常喜欢喝一片青草下的水,处于好奇心,她用手沾了一点水尝了尝,发现那水居然是咸的。汉人从牧羊女这里知道了“盐泉”的秘密,就要来牧羊女生活的凉山现在的盐源县开发“盐井”,从此这里就进入了盐业开采时代。但是发现“盐泉”的牧羊女却因为把秘密泄露给汉人遭到了杀害。不过她的发现让盐泉县出了一个“盐井镇”,让自贡成了“千年盐都”。她也被奉为”盐神“、”开山姥姥“。

这些就是岩盐、海盐、井盐和池盐的由来。有了盐就有了味道,有了盐就有了力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