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五首诗词,悟透人生百味,治愈整个冬天

幸福有味是清欢 2024-11-06 04:54:32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还未来得及好好告别秋天,初冬便迫不及待地登场。

立冬,处于晚秋初冬时节,既有秋的绚丽斑斓,又有冬的空寂和内敛。

立冬,在文人墨客笔下,也独有一番韵味与美感。

01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居住的房间十分狭小,小到只能勉强容下我的双膝,墙也非常低矮,高度刚好到我的肩膀。

刚刚度过需要添衣保暖的农历九月,现在又迎来了需要穿上皮裘抵御寒冷的立冬时节。

炉中的炭是平时一点点积攒起来的,棉被很轻,没有厚被子来御寒。

平生以居在陋巷的颜回为榜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欣然接受,保持一颗愉悦满足的心态。

“授衣月”出自《诗经·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始裘天”出自《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天子始裘”,孟冬指农历十月。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尽管生活窘迫,但仍保持乐观豁达的胸怀。

陶渊明弃官归田后曾说:“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表达出与陆游相同的境界。

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只要内心丰盈,任何条件下都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与价值。

一个人的生存空间可以很小,但内心却可以无限宽广。

02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初冬时节,范成大乘舟前往峨眉山游览,途中遇雨,泊舟岸边,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立冬之夜。

秋去冬来,四季轮回,不知不觉间年华已逝,渐渐老去。立冬时节的这场雨,使得寒意愈发浓厚。

抬头眺望远处的山头,依稀可见些许火光,那是樵夫们为抵御寒冷而燃起的篝火。低头看向水面,水中清晰地倒映着船上的点点渔火。

江面上海浪翻涌,激起千层浪花,江水拍打着堤岸,沙滩上的痕迹,经潮水冲刷,变得模糊不清。

夜雨阻隔,视线迷蒙,如果想要一睹峨眉山的美景,只能等到明日清晨天亮的时候了

度过黑暗便是黎明,熬过寒冬即是春暖花开。只要方向是对的,就无需畏惧一时的风浪。

03

《立冬》

元·陆文圭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舂。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立冬时节,江南一带持续干旱,不知何时才能迎来一场甘霖。秋意渐深,秋色正浓,即将步入寒冷的冬季。

金黄的菊花迎着秋风,沐浴着霜露绽放,花瓣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枝头上红叶已随风飘散,落满大地,一片绚烂的深秋景色。

驻守边塞的战士,满怀对故园的思念,在寒风中吹响号角。傍晚时分,村民一边唱歌,一边舂米,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诗人慵懒地躺在篱笆门内,日上三竿仍未起床,身体衰弱且懒散,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功绩而心生惭愧。

陆文圭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入元之后,放弃两次中举入仕的机会,隐居江阴,过着清贫的生活,后人称其为“墙东先生”。

这首诗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感慨时光匆匆,年华老去,却无所作为的矛盾心境。

04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已经凋谢,荷叶不再如夏日般亭亭如盖,菊花已经残败,但其枝干不畏寒霜,依然挺立。

一年当中值得铭记的美好景致,就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初冬之时。

这个硕果累累的时节,外表或许不再光鲜亮丽,但内心却更加充实、丰盈。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友,这年他58岁,自觉仕途无望。

苏轼知他才华出众,向朝廷竭力举荐他,并借用“傲霜枝”和“橙黄橘绿”,向刘景文传递着勉励和支持。

刘景文何其幸运,拥有苏轼这样一位挚友。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说:“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

茫茫人海之中,如果能遇到一个知心知己的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05

《立冬即事》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时节,绵绵细雨带来丝丝凉意,冬日的脚步悄然临近,但还未到霜冻降临的的时候。

庭院中的树木,半青半黄的树叶相互交织,构成一幅秋日余韵与初冬序曲交融的画面。

在立冬至小雪节令期间,有一段温暖如春的短暂时光,名曰“十月小阳春”。

诗人说,这段温暖如春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岁月在季节的交替中悄然溜走。不知道何处的梅花已经绽放,并且散发阵阵香气。

立冬已至,岁暮天寒,愿我们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与惊喜。



1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