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统计:3264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 6 钟
在汽车行业的产品开发中,标准化流程如APQP(先进产品质量策划)为项目管理提供了有力框架。然而,标准并非灵丹妙药。在面对紧迫的生产启动日期或不可避免的特殊情况时,严格按标准行事反而可能导致延误或增加风险。现实项目中,流程与灵活应对需求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遵循标准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对,通过与客户的深入沟通和协商,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平衡标准化流程与项目灵活性的关系。
01OneAPQP中要警惕教条主义
在汽车行业,大家都知道有一套叫做APQP(先进产品质量策划)的标准流程,用于指导新产品开发。APQP是由汽车行业行动小组,简称AIAG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流程?因为设计产品和制造产品实际上是两件事情,所需的技能和关注点也不一样。设计团队专注于把想法变成图纸和规格,而制造团队则负责把这些设计实际变成产品。APQP的框架帮助两个团队更好地配合,确保设计的东西在生产线上能顺利实现。
不过,流程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有些人会觉得,只要严格按照APQP的步骤来就万无一失了,但实际上,教条主义是要避免的。过于死板地遵循流程,而不去考虑实际情况。这在项目开发中是有风险的。比如,如果客户要求的交付时间非常紧,单靠机械地执行每一步APQP可能会导致项目延误。
因此,我们在使用APQP时也要灵活变通,避免过于死板。流程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完成工作,而不是让我们成为流程的“奴隶”。汽车行业有很多标准和流程,但要记住,流程只是工具,最重要的是如何用好这些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在设计和生产这两个团队的合作中,流程应该成为帮助沟通和提升效率的手段,而不是拖延进度的障碍。
02TwoAPQP实际案例带来的思考与反省
在一次产品开发项目会议上,我们遇到了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客户已经设定了生产开始日期 (SoP),而根据现有的APQP流程时间表,项目的交付时间将比客户预期的SoP晚几个月。这对于客户和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毕竟,客户希望产品按时交付,而我们需要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当面临这样的紧急情况时,最直接的想法之一就是“压缩时间”,也就是缩短APQP流程中各项任务的时间。然而,简单地压缩任务时间并不能改变任务实际需要的时间,这样做更像是对时间表的一种“优化”假象,而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缩短时间并不会让任务变得更简单或更快完成。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应该关心的是项目的实际情况,而不仅仅是一个看似合理的时间表。按时交付当然重要,但如果这样做的代价是牺牲质量和可操作性,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思考这个方法。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生产线的开发地点不在最终的生产地点。也就是说,生产线是在开发地点完成搭建和调试的,之后还要拆除、转移并重新搭建到最终生产地点。这种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如果要严格按照APQP的标准时间流程来做,项目必然会拖延。
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较为灵活的建议:在开发现场运行新生产线,生产出足够的合格零件安全库存,提前满足客户的SoP要求。这样一来,即使生产线后续转移至客户工厂后重新启动,还可以进行一次更短的PPAP(生产件批准流程)。这种方式能在不完全依赖APQP标准时间表的情况下满足客户的交付要求。然而,这个方案提出后,立刻遭到反对,原因是“这不符合汽车之道”。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汽车之道”究竟是什么?这里就涉及到汽车行业特有的教条主义思维。
在传统的汽车行业标准中,确实有很多流程和规定,比如让生产线在最终生产地点运行进行PPAP,以确保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的产品质量稳定性。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问题是,任何标准和流程都不应成为思维的禁锢。在某些情况下,设计和生产条件的确允许在开发现场进行PPAP测试和安全库存积累。这种操作虽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汽车之道”,但它却能在不损害质量的前提下满足客户需求。因此,教条主义在这里显得过于僵化,我们应该灵活应对。
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关键不在于生产的地点,而在于采用经过认证的生产工具和流程制造出合格的产品。只要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工具符合客户的要求,生产地的灵活调整是可以接受的。理想状态下,当然希望生产线只在最终生产地点搭建并一次性运行,但现实中,我们往往要平衡客户需求、时间压力和项目的风险。此时,与客户沟通达成共识至关重要。即便是完全符合APQP流程的标准操作,也需要得到客户的同意和签字确认,而对于一些可能偏离标准的情况,客户的认可就显得更为关键。APQP流程的设置并不是一个不可更改的铁律,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的框架。
流程的设立,是为了帮助我们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简化规划、减少风险、提高可预测性与可重复性,但流程的最终目的始终是服务于项目的实际需要。每个项目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盲目遵循流程,尤其是采取“一刀切”做法,只会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陷入僵局。好的项目经理和团队应该具备这样的思维:标准和流程是用来指导工作,而不是限制创新和灵活性。面对客户设定的交付时间和实际的生产条件,我们可以与客户合作,权衡利弊、识别风险,并通过谨慎的决策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一个成功的项目,最终是要在满足客户需求和项目实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我们应该意识到,有时候需要在流程上做出一些调整,甚至可能要在特定情况下跳出APQP流程。这并不是对流程的不尊重,而是以客户利益和项目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的合理变通。最重要的是,在做出任何流程调整时,要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并确保客户对每一项变更都能理解和接受。
总而言之,流程为我们提供了框架和指导,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避免成为流程的“奴隶”。盲目地按照流程行事,只会导致进度拖延或资源浪费。在汽车行业中,无论是APQP流程还是其他标准,都应该以服务项目的需求为出发点。我们要与客户合作,一起识别机会和风险,并做出最有利于项目的决策。
对于汽车行业的年轻的项目管理者来说,你们将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学会灵活应对流程,而不是死板地执行,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当遇到类似情况时,建议与客户共同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方案。有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流程中做出必要的调整,让项目更高效地完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客户需求,保障项目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