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说起金丝猴奶糖,80后、90后的回忆瞬间就被打开了!
谁能想到这个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民族品牌,竟经历了如此戏剧性的转折:
2013年以30亿的价格卖给美国好时集团,转眼就跌入谷底,最后又以2.7亿的"白菜价"被河南企业买回。
从30亿到2.7亿这买卖到底是亏是赚?
要说这背后的故事,还得从这位叱咤商界的"赵总"说起。
1990年初对于30出头的赵启三来说,"厂长"这个头衔简直就是个烫手山芋。
接手的可不是什么香饽饽,而是一家负债122万的破产边缘电器厂,连37个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这哪是升职啊简直就是让人家来"接盘"!
但赵启三可不是轻易认输的主,带着仅剩的这几十号人马,他决定来个产业大转型。
当时的上海各种美食大师傅云集,赵启三一拍大腿:咱不会造电器,难道还不会做糕点?
说干就干请来师傅,改造厂房摇身一变成了食品厂。
带着一群原本修理电器的师傅们,扛着自家做的糕点,就这样开启了街头推销模式。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冒险的决定,居然真让他闯出了一片天!
一年下来不仅工人工资发得出来了,连年初欠下的债也在一点点还清。
尝到甜头的赵启三,脑子里的商业灵感就像开了闸的水龙头,哗哗地往外冒。
从糕点到牛肉从腐竹到卤味,再到各种罐头产品线不断扩充,市场反响相当不错。
这样红红火火干了十年,厂子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但赵启三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每天躺在床上他都在琢磨:要是能有一款叫得响亮的"王牌产品"就好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1年的一场食品展会,彻底改变了赵启三的人生轨迹。
看着大白兔奶糖被抢购一空的火爆场面,赵启三的眼睛亮了:这不就是我要找的机会吗?
但他很清楚要跟大白兔刚正面还差点火候,得另辟蹊径才行。
经过深思熟虑赵启三定下了战略:咱走亲民路线,做老百姓都买得起的奶糖!
二话不说直接买下上海最新的枕式奶糖技术和生产线,趁着当年是猴年,"金丝猴"这个响当当的品牌就这么诞生了。
这波操作不得不说,老赵是真有商业头脑,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市场切入!
凭借着"价格亲民"的市场策略,金丝猴很快就在奶糖界站稳了脚跟。
不过说实话一开始金丝猴就是打着"大白兔平替"的旗号混江湖。
连广告语都是借鉴人家的"三颗大白兔,等于一杯奶"改成了"三颗金丝猴,就是一杯奶"。
但是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2008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三聚氰胺风波,让整个奶制品行业都陷入了恐慌。
各大奶糖品牌因为原料问题纷纷停产,市面上的奶糖一夜之间几乎绝迹。
而这时候金丝猴靠着赵启三早年的两手准备,成了这场风暴中的一匹黑马。
那两个自建的奶源基地,一个在内蒙古一个在河南,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质量有保障供应有保障,一时间金丝猴就像是在寒冬里开出的一朵暖花。
趁着这个机会金丝猴一口气拿下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当年销售额直接冲到了20亿,简直就是开挂!
三家知名基金公司看准这个机会,以2.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金丝猴20%的股份。
这下可把赵启三美坏了,心想着:咱这是要冲击股市了啊!
但是商场如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就在金丝猴春风得意的时候,市场上突然冒出来一大批新品牌。
这些新玩家带着各种创新口味和玩法,杀得老牌奶糖措手不及。
而金丝猴呢还在吃老本,继续着"学习模仿"的老路子。
市场就是这么残酷,当你停止创新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开始走下坡路。
眼看着市场份额一点点被蚕食,股市的美梦也成了泡影,赵启三的心里也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就在业界都在猜测金丝猴下一步动作时,2013年的一个重磅消息炸翻了整个市场。
赵启三以30亿的天价,把金丝猴卖给了美国好时集团!
这个消息一出瞬间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
有人说赵启三是个商业奇才,30亿的价格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也有人说他是个民族品牌叛徒,把老祖宗的招牌说卖就卖。
但站在赵启三的角度,这或许是他能想到的最好出路了。
毕竟在当时看来,好时可是个相当靠谱的买家,财大气粗不说还是个世界级的糖果巨头。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完美的并购,却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化冲突"。
好时集团这个"海归老板",拿着一套西方经营理念,就想驾驭这匹"中原战马"。
结果可想而知水土不服都不足以形容这种状况。
他们不了解中国市场,不懂得与河南本土经销商打交道的门道。
那些看似简单的人情世故,在他们眼里都成了无法破解的商业密码。
销售额就像过山车一样,直线往下跳水。
最要命的是当消费者知道金丝猴成了"洋品牌"后,购买热情直接降到了冰点。
好时这才意识到,他们买下的不只是一个商标,更是一份难以复制的本土情怀。
经过多轮谈判好时终于在一片唱衰声中,以2.7亿的价格把金丝猴转手给了河南御翔食品公司。
从30亿到2.7亿这个落差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一个深刻的品牌认知教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品牌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卖,它背后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基因和市场根基。
金丝猴的这段"出海归航"历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品牌管理课。
说到底一个品牌的成功,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模仿和跟风就能搞定的。
回头看赵启三的创业史,不得不说他是个营销鬼才。
用亲民价格撬开市场的招数,在当时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打法。
靠着"白兔平替"的定位,确实在短期内收获了不少忠实用户。
但是长期下来没有自己的创新和特色,就注定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色。
这就像是一个高考状元,一直在死记硬背别人的答案,却从来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看,金丝猴的沉浮与其说是一场商业交易的得失,不如说是一次品牌认知的觉醒。
它告诉我们品牌不是一个简单的商标,而是一种独特的价值主张。
所以回到标题的问题:这笔30亿卖出,2.7亿买回的交易到底划不划算?
要我说这笔买卖亏了金钱,但赚了经验。
它给所有想要走向全球的中国品牌敲响了警钟: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再高的售价也只是海市蜃楼。
现在的金丝猴虽然依旧活跃在市场上,但早已不复当年辉煌。
走进超市看到货架上安静躺着的金丝猴奶糖,不禁让人感慨:一个品牌若想基业长青,光有情怀还不够,更需要的是不断创新的勇气和坚持本心的定力。
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里,能打动消费者的,永远都是那些有灵魂的品牌。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