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钓中好钓位一定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结构、水深和水流,尤其是夏季夜钓场景下如何平衡三者的关系非常重要,上一篇分享文章中乌拉已经分析了夏季夜钓选位的小技巧,当选到结构上非常理想的钓位时,水深是否匹配做钓预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何在夏季夜钓中合理选择水深请听听乌拉的实战分享。

一、水深与水层的关系
水体中的水温、溶氧量、能见度三者直接制约鱼类适宜的生存状态,从而形成鱼类活动在不同水体深度形成鱼层;不同的鱼类因为耐低氧能力、耐高温、厌光或喜光性、觅食方式、水下结构的不同,不同种鱼类有明显的活跃水深差别;同一种鱼类因为个体大小、觅食积极性、鱼体健康等不同,同时间内的活跃水层也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变化;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例如降雨降雪、刮风、新水进入、光线变暗等都会短时间快速造成鱼层深度的改变。
二、水深与水温变化关系
水深与水温夏季湖库江河静水体中从水深每增加1米,水体温度降低2.5~3.6℃;夏季野外水域水体深度超过22米以上,水体温度基本保持在9~12℃;夏季夜间3米以上浅水区域热量释放速度是较深水体的3.5倍,越浅回凉速度更快;迎风、缓流、水流交汇、沙石底浅水的降温速度最快;


三、水深与溶氧量变化关系
水深与溶氧标准环境下淡水的溶氧量为9~14ppm/m³,水深每增加1米水体溶氧量降低0.03ppm/m³;水越深溶氧越低、气压越高溶氧越高、水域面积越大溶氧越高、水温越高溶氧越高;自然状态下理论上以2~3米的水深为好,因为在这个深度的水中含氧量是很高的;自然风、降雨、汇流、对流等都会增加区域的溶氧比例;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自然水体的溶氧量是:白天高于夜晚,最高的时间是下午至傍晚,入夜后开始下降至凌晨最低。这是因为晴天光照时间长,水中的植物由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也多。

四、水深与能见度变化关系
影响水体能见度的原因对野外水体的能见度的主要影响有:泥沙含量、浮游生物、氮磷含量、水体深度等,水体的能见度不能全部反映水体系统的健康状态;清澈水体中阳光能完全照射到的深度不超过22~25米,普遍照射深度为7~15米左右;

五、实战建议
夏季更好的野钓出行时段是17:00~08:00之间,水温与溶氧量均是最佳时段;影响夏季夜钓鱼类窗口期的是:水温、溶氧、气压三个关键因素,应关注三点的轻微变化;夏季夜钓鲫鲤青草鳊黄颡等主要底栖觅食的鱼类建议选择近岸1.2~5米以内的水深较好;夏季夜钓翘红鳜鳡鲈等攻击性鱼类建议选择8米以上的水深,越深越好;夏季野钓水深对于做钓结果的影响远大于气温和气压影响,是唯一可以通过做钓策略改变的制约因素。
作者简介:【渔猎者乌拉】
丹江口湖库纯野钓实战派,二十年鲫鲤鲢鳙翘鲴野战经验坚持在头条分享纯原创钓技钓法,实战思考 独立观点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