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发到15-20发,再重新回到7发,我国手枪为何如此钟爱7发?

司徒静好乐 2024-12-13 16:20:51

在我小的时候,常听奶奶讲:抗日时期进行敌后工作的表爷,曾用一具装烂猪油的棺材作掩护,给根据地转运长枪;也曾把手枪藏在果盒中通过伪军的关卡......

如今回想起来,藏在果盒中的那把手枪,很大概率就是一支国人所熟知,由毛瑟兵工厂于1896年正式投产的C96了!关于C96,即Mauser C96 Semi-automatic Pistol,在国内有“匣枪、匣子枪、驳壳枪、盒子炮、镜面匣子、20响”等称呼。该枪有一个全包裹的木匣,而且握把可以接驳这个木枪匣来充当枪托,因此在国外也获得了“扫帚柄(The Broomhandle)”的绰号。

用今天的枪械分类讲,C96妥妥的是一支战斗手枪;比M23、格洛克18C更战斗、枪身更长,最长可达311mm。其中的M1930、M1932、M712等型号的C96,枪管长度有98mm、140mm、143mm,容弹量为8发、10发、20发,多采用7.63x25mm 毛瑟普通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生产了13.7万支采用9×19mm手枪弹的C96,作为德军卢格P08的补充。为了方便识别,这型C96大多会在握把上雕刻一个红色数字“9”,因此被后人称为“大红9”!

C96在1894甲午海战爆发的同年推出原型枪,《马关条约》签订的前一月定型,并由保罗·毛瑟申请了枪支模型专利。从时间轴线上讲,这型在与卢格P08竞争德军制式手枪败下阵来、且基本不受欧美军方待见的手枪,简直就是为中国抗战和复仇而生的!就因为它从来没有成为“制式手枪”,所以在当时西方开列的对华禁运名单中,有冲锋枪而没有C96,得以使C96从军阀混战起步,横贯14年抗战,并持续至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被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各兵工厂仿制,甚至出现了采用.45 ACP口径的晋造一七式等特殊型号。

相比晚它15年诞生,采用.45 ACP(11.43mm)手枪弹的M1911,7.63mm口径的C96枪口初速高达430m/s,比M1911(253m/s)几乎高出了一倍。在加托射击时,可击中137m(150码)外目标,远胜于当时的绝大部分自动手枪。这就等于为我国军队提供了一支半自动/自动的卡宾或冲锋枪型!

曾参加过苏俄内战、爱尔兰起义、墨西哥革命、芬兰内战、苏波战争、德共起义、格兰查科战争、西班牙内战的C96,“一专多能”的优点,在那时符合国内正规军和敌后武装的需要;缺点来自于尺寸、重量(不含弹匣1.25kg)、过高的价格和过多的零部件。W·H·B·史密斯在1948年版的《世界轻武器》一书中,评价毛瑟C96“沉重笨拙。机械结构设计卓越,不使用销钉或螺钉。实际上是卡宾枪和手枪的混合体,用枪盒充当枪托。”

尽管C96在我国的名气,远甚于印度人手中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却又不是像后者那样渐进式退出。正如温铁军教授所说——我们用抗美援朝提前打出了一个工业化!经此一战,不仅国家依托前苏联的援助,快速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蜕变,我国军队在制式手枪领域,在装备一定数量T30/33式手枪的同时,很快仿制出采用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54式手枪。

拿54式与C96简单比较,会发现两者枪弹的口径基本相同;枪口初速均在420m/s上下,两者的侵切力都很强,但是与西方手枪所强调的停止作用存在差距——不过笔者倒是认为,在如今单兵基本处于有防护的情况下,C96和54式的弹药特性似乎又有了市场!54式比C96短了115mm,轻了0.4kg,容弹量为7+1发;54式也就开启了我国自制手枪“7发弹”的历史。

在54式手枪之后,是由前苏联马卡洛夫手枪仿制而来的59式手枪,容弹量为8+1发,其枪口初速下降至315m/s。在此之后,就是与德国卡尔·瓦尔特(Carl.Walther)PP/PPK自动手枪有很大渊源的64式手枪,俗称“小砸炮”。当7.62mm口径与容弹量为7发的64式结合,也就刮起了国内第一股“枪与弹”的争议。这支被虐称为“最善良的手枪”,实战案例乏善可陈。曾发生过12枪撂倒一个劫匪,身中4枪没有倒下的毒贩等意外事件。也让我国的枪械研究人员,重新审视手枪小型化与停止作用的内在联系;军用与警用手枪的区别......

改变了我国手枪,由外购向仿制生产;由仿造到自行研制,向国产化、系统化和正规化转变,并形成军用与警用区分的64式手枪,到底算不算成功?估计还会持续争论下去,因为64式在警界还有装备,远没有C96手枪退出的那么干净利落。

在64式手枪之后,是不怎么出名的77式手枪,直至后来的QSZ92式半自动手枪问世,我国的手枪发展才算彻底走向了独立自研之路。77式手枪的弹容量由7发向9发的扩容,也是西方伯雷塔92式手枪崛起的时候。这支采用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容弹量为15发的手枪,枪口初速为333.7m/s。仅是从弹种角度看并不算新枪,其9mm贝弹的历史感,估计并不比“老干妈”好得到哪里去;却以“M9”的名义,成为军事强国美国的制式手枪!

与之相比,有5.8mm和9mm两种口径弹药的92式,有双排双进弹15发和20发弹匣。这就涉及到两个“既有”:第一个“既有”,是既有深受西方国家喜爱的9mm贝弹款,又有与5.8mm95式步枪弹相同口径的自成体系款;第二个“既有”,是既有大容量的军用枪款,也有符合警用的型号。而且据一些文章介绍,92式枪弹威力不俗,50m范围内“在穿透13mm厚的232头盔钢板后,仍能击穿50mm厚松木板”。

在92式手枪基础型之后,又出现了解决个别问题的92G,再后来是据称与92式毫无关联的92A和92B。2021年,又出现了与QSZ193式手枪接近,采用9mm手枪弹、仅提供给空降兵试用,将会装备给高级指挥员、飞行员的新型手枪。因为新枪采用大量复合材料,空枪含空弹匣重量小于等于0.7kg,有效杀伤距离25m;因为采用单排单进的弹匣结构,导致了其弹容量仅为7发!

关于92式手枪一族,尽管设计上做到了全面照顾和兼顾,若再考虑到后续的衍生型号,可以说是大有洛克希德马丁研发F-35隐身战机的思路。但是,于1994年开始研制、直至2000年5.8mm版才定型的92式,似乎也接过了64式的各种杂音,一直没有像C96、54式那样成为一代名枪。而且随着7发弹新枪的问世,还有可能让新一代手枪枪族成为新的褒贬目标。

那么,从手枪容弹量的角度讲,国产手枪为何如此钟爱7发呢?依笔者持握“格洛克17/26”的角度来看,还是选用的9mm弹太大了!造成双排双进弹的弹匣太宽。对于一支全长在180mm以上的手枪而言,其便携性并不好。如果将5.8mm手枪弹采取单排单进的方式,估计容弹量在8-11发左右;可以做到将容弹量、便携性和持握手感兼顾。但是,新型的指挥官或便衣警用手枪之所以不采用5.8mm手枪弹,笔者估计还是C96、54式和64式所面临的老问题——

侵切力过盛停止作用不足。在面对无防护或低防护目标时,要么一穿一个窟窿,要么打不透或无法立刻拒止。采用9mm弹,应该是5.8mm、7.62mm和.45 ACP之间最优化的折中方案。尤其是9mm自制手枪弹,可大量借鉴贝弹,已被证明的两者兼优的特点。在新型手枪采用9mm弹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持握手感,就只有在容弹量上进行割舍了。

更直白地说:还是未能研发出一种符合亚洲人特点,与9mm贝弹那样经得起历史推敲、划时代的手枪弹!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