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难民”涌入,不是企业的胜利,而是中国形象的再现

巫师商业 2025-01-17 17:44:50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TikTok难民”这个词语可以说是,最近几天在国内的社交软件中刷疯了,很多定位是美国IP和部分其他国家IP的网友纷纷涌入小红书和国内版的抖音。

尽管是他们之前没怎么接触过,甚至是看不太懂的中文页面,但穿搭、日常分享、自我介绍等类型的视频和图文无一不在释放着社交软件的魅力。

而造成如今这一大盛况的却是美国对TikTok的封禁令,他们可能怎么也不会想明白,自己对中国软件的禁令,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却是自己本国的民众。

更让他们不敢想象的是,一旦原先TikTok的美国用户和别国用户涌入中国版的抖音和小红书,那他们就有和大量中国网民直接接触的可能。

这意味着,从前被西方媒体几近垄断的话语权和国家形象塑造手段,如今自然而然的在向中国的社交软件转移。

中国话语权和中国形象的胜利

从前在各国民众交流受限的时候,官方媒体、主流媒体的报道、描述就是对一个国家,对一国民众形象的描述,而主流媒体在国际报道的多少,也是一国在国际社会中话语权的体现。

而那时,国外媒体抹黑中国形象,抹黑中国民众形象的报道多有发生,国际社会中美西方国家的新闻也是占据多数,而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就屈指可数。

这就意味着,不论是军事战还是贸易战、科技战,美西方媒体都可以利用强大的话语权来首先将战争的责任归结于小国。

就如,美西方媒体将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的行为熟视无睹,而任何反对以色列的行为和言论,都可以被称为“反犹主义”,巴勒斯坦民众对以色列的反抗自然被他们称为“恐怖主义”。

这便是美西方国家利用媒体话语权对别国施加霸权行为的表现,然而当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这一切都在发生转变。

TikTok也就是海外版抖音,就是我国唱响中国形象,提升话语权的民间方式之一,而它也不辱使命,被美国施加封禁令就是其战果的最好体现。

同样是遭到美国打压、制裁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其业内有这样的现象,就是被美国制裁的企业才是其实力的认证。

不过在针对中国半导体和TikTok的事件上,美国不仅是无功而返,恐怕还会向着他们难以预料的方向发展。

美现任商务部部长雷蒙多不久前就说过,试图在芯片竞赛中阻挠中国,只是白费力气。

没想到这句话用在TikTok身上也是一样,拜登政府特地在他的最后一天任期上封禁TikTok,他们以为封禁就能在与中国的“话语权争夺战”中获得胜利。

现实是自称是TikTok难民的用户大量涌入中国的社交软件:小红书和抖音,他们说是对拜登政府“TikTok禁令”的象征性反抗。

而这反而成为美国话语权的最大打击,因为已经有两国甚至是更多国家的网友参与到了,关于不同国家薪资、个税、医疗保险、水电费等问题的讨论。

这就很有意思了,以往国家形象的描述基本靠媒体、电影等相对权威的一方描绘,而现在是基层的、大多数的普通网友在描绘。

他们的描绘往往大都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而这恰恰也是相对最真实的国家形象的描绘和软实力的展现。

“TikTok难民”事件背后的“数字冷战”

虽然,可以把“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算作是中国在“话语权争夺战”中的初胜,但更要注意的是,这还是一次现代的数字“冷战”和数字文明的交汇。

试想一下,当原本全是中文文案和页面的小红书突然出现大量的英语和其他语言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是好奇。

但第二反应可能会有种累或者烦,因为小红书还没有自带的翻译功能,所以他们看到我国用户的中文时,需要去翻译去理解,而我们看到英语或者其他语言也是一样。

当然,还包括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碰撞,而碰撞会产生三种结果,要么是一方被另一方同化;要么是一方夹杂在另一方;要么是一方和另一方势均力敌。

而这也和不同国家的文化有关,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这么久,还能够这么统一,就是靠的是强大的文化魅力和包容性。

所以说,在这场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个人对中华文化在小红书中的展现还是很自信的。

当然,美国政府能封禁TikTok,也有可能会盯上小红书,所以说小红书必须有这个意识和行动。

而对于国外用户可能传过来的糟粕价值,也需要小红书加强监控和管制。

这是一波大流量,就看小红书怎么接,中国其他的社交软件怎么接,以及这些软件的用户怎样更好的传递中国声音,唱响中国形象。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文章。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源:《蒋宏达:美国网民的小红书大迁移,是否会成为一场数字冷战与文明冲突?》观察者网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不是企业的胜利,而是全球化的意义 | 黄河时评》济南时报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