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试飞第六代战斗机一事,相关分析和讨论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这其中,中航成飞的六代机搭载3台航空发动机,应该已经是个无可争议的事情。不少人认为,这应该是一款最大起飞重量突破40吨级,甚至可能来到50吨级的“超重型战斗机”,体量极其巨大。由此也给未来的人民空军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基础设施和维护工作的难度都增加了。
外界对两款中国六代机的推测
在基础设施方面,一个最直观的问题就是,昔日的一些封闭式或半封闭式机库,很有可能出现空间尺寸吃紧,尤其是那些仅可容纳1架战斗机、带有一定抗炸效果的加固机堡。在早年间的机库和加固机堡的设计和规划之中,或许考虑到了容纳歼-20和歼-16这一量级的双发重型战斗机的需求。
可容纳歼-10战斗机的加固机堡
但现在看来,随着3发版六代机“银杏叶”的到来,早年间国内建造的许多机库和加固机堡,很有可能“装不下”体量这么大的战术类军用飞机,是时候该开建与“银杏叶”相匹配的更大尺寸的航空兵部队基础设施了。不过还好,中国毕竟是当今世界上无可争议的“基建狂魔”,相信这种事情难不住我们。相比之下,解放军航空兵部队中的机务兵,或许才是遇到了“更大的麻烦”,即装备的维护保养难度和成本有所上升。
双发客机正在取代四发客机
我们知道,在飞机的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对航空发动机的维护、检修和更换等,占据了很大的一块工作量,即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时间和金钱等成本。在以追求利益优先的商业航空领域,为了尽可能地压缩这部分成本,昔日流行的4发客机和货机,正逐步被飞行航程和安全性均越来越强的双发客机和货机所取代。一方面,双发飞机更加省油;而另一方面,双发飞机的发动机维护保养成本较低,自然就成了上佳之选。
3个发动机尾喷口清晰可见
但在军用领域,情况则完全不同。为了实现某些硬性技术指标,军用产品往往会把成本置于相对靠后的位置上。这并不是说严格控制成本不重要,而是说在某些情况下,军队是宁可在一定程度上忍受部分高成本的付出,也要让武器装备达到“必须有的性能水准”。在“银杏叶”这里,为了在体量巨大的情况下,还要实现更强的飞行性能,3发布局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只不过,飞行员“飞得爽了”,机务兵怕是要更辛苦一些了。没办法,这就是一种“甜蜜的苦恼”,是主战装备更新换代所带来的现实。
XP-87战斗机
还是那句话,为了追求硬性技术指标,一些成本和代价是不得不付出的,甚至会是军队“欣然接受”的。如果你觉得3发战斗机的维护保养成本高,那只是因为你不知道当年美国军队为了追求性能,甚至可接受装载4台航空发动机的战斗机。没有错,那就是差点正式服役的XP-87全天候战斗机。
两个发动机吊挂短舱内各有2台发动机
回想上世纪40年代后期,作为美国空军前身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提出了一项装备需求,即希望拥有一款搭载雷达、可满足昼夜全天候条件下作战的战斗机。为了竞争这一机型,美国寇蒂斯公司在自家XA-43喷气式攻击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XP-87重型战斗机。而XP-87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在两侧翼下的两个发动机吊挂短舱中,各容纳有2台J-34涡喷发动机,即这是一款4发战斗机。
XP-87战斗机
之所以要这样,是为了搭载在当年的技术水平下,颇为笨重的机载雷达系统。没办法,为了让雷达上天和赋予战斗机全天候作战能力,安装多达4台发动机且必然会带来维护成本高昂这一问题的XP-87,依然通过了美军的审查。若不是当年诺斯洛普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以“紧随其后”的方式分别推出了同样可满足军方需求,但外形更加紧凑且未采用激进的4发布局的XP-89和XP-94战斗机,进而显示出更强的竞争力,那XP-87离“转正服役”基本就只差临门一脚了。
六代机效果图
毕竟,当年美国军方都把订单给到寇蒂斯公司了。这就是军队为追求主战装备的某些硬性技术指标,而“欣然接受”相关成本和代价的典型案例。美国如是,中国亦如是,3台发动机的“银杏叶”,就是遵循了这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