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付一夫
盘点最近资本市场上最火的词汇,“科特估”必居其一。
过去一段时间里,大盘持续调整,很多板块接连下跌,被ST的小微盘股更是一个接一个,让无数投资者叫苦不迭。然而在此期间,以半导体、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却逆势上涨,成为了A股为数不多的亮点板块,这也让市场关于“科特估”的讨论多了起来。
啥是“科特估”?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中特估”。
所谓“中特估”,即“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简称,是2022年11月份由官方提出的证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衍生而来,主要指向央企国企板块,涉及的煤炭、石油、电力、交运、银行、地产等行业堪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相关公司大多业绩稳健但估值并不高。
近年来,在海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央企国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对应板块理应给予估值修复。而在过去较长时间里,我国资本市场都在经历大幅度波动,而“中特估”板块却总能扮演资本市场压舱石的角色,并为很多投资者带来了颇为可观的回报,着实是功不可没。
正因有“中特估”的成功实践,市场自然愿意去尝试发掘下一个投资热点来接棒,“科特估”应运而生。
“科特估”一词,最早出现于今年三月份方正证券的一篇研报中,主要涉及优势制造、高端自造和先进智造等领域,可以视为“中特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延伸。按照该份研报的说法,随着海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正在从过去的“发展型”资产向着当下及未来的“安全型”资产切换。如果说“中特估”背后的央企国企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那么“科特估”所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便是实现国家安全的突围方向,因此有必要像重塑央企国企估值那样,对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估值体系进行重构,尤其是一些基本面优秀但股价并未反映出真实价值的科技型公司,其估值更是应该得到修复。
从近期A股大科技板块的持续走强来看,市场似乎对于“科特估”板块投资价值表现出高度的认可。其实除了对标“中特估”之外,“科特估”的逆势大涨至少还与四方面因素有关:
其一,政策面的大力支持。
如前文所提到的,“科特估”所代表的方向正是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9月高层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以来,该词迅速蹿红并成为社会热词;随后在多次重要会议上,新质生产力被高层反复提及,其内涵也逐渐丰富。而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其放在2024年政府十大重点工作中的首位,随后围绕芯片、AI算力、低空经济等硬科技领域的扶持政策也在持续推进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需要指出的是,高层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出台文件层面,而是真正在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最近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不仅3440亿元的注册资本规模超过前两期总和,而且工行、农行等六大国有银行也加入了股东阵容当中,并且拟出资人民币1140亿元,持股比例超过30%。结合过往经验,大基金能够带动对芯片半导体产业3倍左右的投资杠杆,这意味着此次大基金三期有可能带动万亿以上规模的投资,力度之大,不言自明。
考虑到A股是典型的政策市,市场资金对于政策大力支持的板块向来都有极高的敏感性和认可度,这便让各方投资者有了布局“科特估”板块的底气和理由。
其二,经济层面的深刻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奇迹。不过近些年,随着少子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人口红利日趋衰减,与之相应的是企业用工成本日益提高,以及资本回报率的下降。这便意味着长期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经济增速不可避免地换挡,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需要挖掘新的增长动力源泉。
按照国际经验,对处在更高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国家来说,经济增长必须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包括技术创新与进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善、生产效率提升等等。我国想要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更高质量发展,势必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逐步摆脱传统的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模式,依托创新的力量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这也符合我国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正因如此,未来科技型产业的地位势必会越来越重要,相关板块自然容易受到资金青睐。
其三,大国博弈的不断加剧。
近年来,面对我国的快速崛起,美国的焦虑和不安日益加剧,而自身的衰落又无力扭转,于是不惜采取一系列不公正的手段来加以遏制。比如,美国不断以“去风险”为由,持续加码“小院高墙”,对于我国高科技产业实施封锁威胁,包括带领日本、荷兰等国家严格限制高端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继而推动与我国科技的脱钩。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升产业链韧性和供应链安全刻不容缓,同时迫切需要着力补齐短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唯有如此才能够早日实现科技产业链自主可控,赢得发展主动权。这也让我国科技产业的后续发展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其四,产业层面的高景气。
相信不少人都还记得去年年初爆火的ChatGPT,其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毫无疑问是带来了人工智能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并且具备了向各行各业赋能的潜力,被认为是“1980年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科技进步”。而今年问世的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又再度让行业沸腾。
这些硬科技的突破,将全球引入了新一轮科技热潮当中,同时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需求的激增,最具代表性的领域便是芯片半导体。来自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的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已连续6个月实现同比增长;仅今年4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已达464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其中我国内地增长23.4%。此外,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最新发布的行业预测,预计2024年全球年销售额或将增长16.0%至6112亿美元,2025年或将继续增长12.5%。行业景气度可见一斑。如此一来,相关厂商的业绩势必会得到持续性改善,继而有望引发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资金追捧也便是情理之中。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科特估”行情能够持续吗?
在我看来,有上述几方面因素作为“科特估”板块的有力支撑,短期内相关板块大概率仍会反复活跃,不过行情若想走得长远,势必还需要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进行评估。尤其是在“新国九条”的背景下,当前A股市场投资风格正在发生实质性转变,随着那些业绩差、经营不善、违法违规的垃圾公司加速出清,市场资金将会越来越青睐于基本面过硬的优质公司,“科特估”亦不能例外。
平心而论,虽然科技股想象空间更大且市场人气更高,但同“中特估”稳健优质的基本面相比,“科特估”当中真正有硬实力的上市公司其实并没有太多,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美股核心科技公司(英伟达、台积电、谷歌、苹果等)产业链的映射或是“蹭概念”,本身在行业中可能并不占据领先地位,也不具备核心技术。更何况此前诸如AI算力、光刻机、芯片等板块都曾表现过,很多优质个股的估值已不算便宜,能否进一步持续上涨尚未得知。
因此综合来看,近期“科特估”概念股的大涨,似乎更像是市场资金在短期内的概念性炒作,对于基本面不过硬的个股,投资者不妨采取“买预期,卖兑现”的策略来进行操作。
当然,从中长期来看,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等大逻辑依然成立,那些处于细分领域龙头地位、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具备业绩持续向好潜力的优质公司仍值得关注。建议投资者围绕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重大创新领域战略和前瞻部署(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等)、高端制造(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下一代大飞机等)领域加以挖掘,或许能找到不错的投资机会,最终亦能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
附:半导体产业链及个股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