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内娱炸了。
李明德与《三人行》剧组的互撕,还在继续。
张颂文这边的爆料,已经点名道姓。
姜尘晒出了与《日掛中天》投资人的通话录音,录音里多次提到张颂文名字,信息量巨大。
如果姜尘所有的爆料属实。
那么,张颂文的争议已经不仅仅是人设塌房或人品差那么简单。
而是涉及到家暴这种犯罪问题。
当然,这一系列事件目前还需要更多的证据,鱼叔也会持续关注。
今天鱼叔说说,另一件不应该被忽视,只被当做娱乐吃瓜的现象。
不久前,网上刮起一阵「晒娃风」。
很多宝妈晒娃时发问:
「我家孩子能当童模吗,不玻璃心。」
类似话术,刷爆小红书、抖音等平台。
引起很多网友逆反,二创回怼,用玩偶、宠物玩梗。
不仅仅是因为不满「亲妈滤镜」。
也是童星这行确实暴雷太多。
时不时就有童星招募骗局,还有儿童性剥削等丑闻。
而最近,网飞也新出了一部纪录片。
揭秘一起震惊全球的童星虐杀案。
不仅案件本身离奇,更是揭开了童星产业背后深层危机——
《迷离悬案:选美小皇后之死》Cold Case: Who Killed JonBenét Ramsey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掀起童星热潮。
1990年,主演《小鬼当家》火遍全球的麦考利·卡尔金,10岁。
1991年,凭借《亚当斯一家》大放异彩的克里斯蒂娜·里奇,11岁。
1994年,出演《夜访吸血鬼》惊艳于世的克斯汀·邓斯特,12岁。
除了好莱坞热衷于捧红童星,电视台也通过各种真人秀节目疯狂造星。
今天说的这个主人公,琼贝妮特,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她年仅6岁,已小有名气。
因为天使般的长相,在各种选美比赛中折桂。
获封「选美小皇后」。
琼贝妮特不仅长得可爱,也有着让人羡慕的家庭条件。
父亲是科技公司老总,母亲是昔日选美皇后。
家住豪华别墅区,还拥有私人飞机和游艇。
除了琼贝妮特外,家中还有一个同样聪明可爱的儿子。
从家庭影像中就可见。
琼贝妮特成长于一个多么温馨、富足的家庭。
但,谁也没想到,悲剧意外降临。
整个过程相当离奇。
1996年圣诞节后的一天,琼贝妮特从卧室不翼而飞。
家门口留着一封勒索信。
信上说,你的女儿已经被绑架,请准备好酬金。
母亲拨打了报警电话后。
警察赶到现场,正打算仔细搜查一遍房间。
琼贝妮特的父亲,突然在地下室一张毛毯下,看到了女儿的尸体。
只见,琼贝妮特双手被绑住,身体已经僵硬。
经过尸检,琼贝妮特一共身受两处致命伤。
一处位于头部,是金属制手电筒打击所致。
一处位于颈部,是用绳子勒出来的。
而在琼贝妮特的私处,警方测出了现场一支画笔柄的细微纤维。
意味着,这个年仅6岁的女孩,遭到了性伤害……
那个年代,童星产业已经受到了极大争议。
而就在这时,这场童星死亡案,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凶手是谁?为什么要杀害她?
案件扑朔迷离,多年未能破获。
很难想象,一开始,最大嫌疑人是父母。
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琼尼贝特特殊的童星身份。
因为事发后,媒体过度报道。
琼尼贝特参加选美的视频被大肆传播。
人们看到女孩过于成熟打扮的视频,性感的舞姿。
认为她的家人并不爱她,只是在利用她赚取名利。
媒体勾勒了一对妖魔化的父母形象。
母亲是情绪失控的疯子,仅仅因为女儿尿床,就对女儿大打出手。
父亲则是长期性侵女儿的变态。
他们之中有人下手过重,彻底害死了女儿。
又因为父母的证词有很多疑点,似乎印证了大众的猜想。
一来,绑架信不同寻常。
绑架信的信纸来自琼尼贝特家。
有一页甚至还留有草稿痕迹。
但这封信不是仓促写成的。
反而相当冗长,近三页内容。
仅仅誊写纸上的内容都要花费20分钟。
而且,信上要求赎金为118000美元。
恰好是琼尼贝特父亲的年终奖金额。
二是案发后父亲的反常举止。
一名警员表示,他们刚到现场后,提议先搜查一遍房间。
父亲二话没说,直奔地下室。
好像预先知道那里有什么一样。
三是,对警方的配合态度。
案发后,琼尼贝特的父母似乎不急着抓住凶手。
多次推迟接受警方的审讯。
反倒第一时间雇佣了多名律师。
警方也顺着这些疑点一一调查了。
但最终,排除了父母作案的嫌疑。
首先,DNA不属于拉姆齐家中任何成员。
家庭虐待和父亲性侵都被证实是子虚乌有。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父母对女儿会产生如此大的杀意。
其次,有多个嫌疑人浮出水面。
比如,一个曾去过拉姆齐家附近,有过性犯罪前科的流浪汉。
他曾向朋友写信,表达对琼尼贝特的兴趣。
也在案发不久后,声称自己「伤害了一名儿童」。
警方去他家时,居然发现了一个琼尼贝特的「神殿」。
10年后,又有一个在泰国教书的美国人,公开承认自己杀害了琼尼贝特。
他还是个恋童癖,私人电脑中检查出超150G的儿童色情视频。
他给出了死因,说他和琼尼贝特是在玩耍期间,不小心玩过头了。
但这两个人都因为DNA和作案时间线不匹配,被排除了嫌疑。
后者可能只是为了借机出风头。
如今,这一案件的真相仍未水落石出。
一度最被接受的猜想,来自华人侦探李昌钰。
他曾在一档节目上提出一个全新思路。
琼尼贝特内裤上的DNA来自制衣工厂的工人,压根和案件没有关系。
他的推断是,琼贝尼特和哥哥由于争抢菠萝,发生了不愉快。
哥哥因为生气,顺手拿起手电筒往妹妹头上打去,造成了她的死亡或昏迷。
父母眼见一个孩子已经死去,为帮9岁的儿子掩盖罪行,策划了绑架失踪和性侵的故事。
不过,这终究只是猜测。
警方在调查后,也排除了哥哥的嫌疑。
这一案件成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悬案之一。
但至今,不少人还是认定父母是凶手。
还有人觉得,即使父母不是直接凶手,也是间接加害者。
因为是他们让孩子过度曝光,才会被恋童癖盯上。
另一方面,警方的失职也造成了寻找真相的最大阻碍。
警方一开始就对犯罪现场保护不力。
没有封锁现场,导致证据都被污染,尸检也被延误。
早期也因对媒体的迎合,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泄露,让调查频频受阻。
直到近几年,外界的目光才从受害家庭的身上移开,转而向警方问责。
多年来,媒体和大众关注重点的偏移,不是空穴来风的。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社会对选美和童星文化的信任危机。
童星产业的丑闻,被曝光过太多次。
案发当年,就已经开始不被信任。
商业化剥削,对儿童保护不足等问题已经引发关注。
比如,和案件中女主同时期进入大众视野的《小鬼当家》的童星麦考利·卡尔金。
作为90年代最赚钱的童星之一,却经历着高强度工作,缺乏正常的童年,心理健康受损。
15岁就退出娱乐圈,染上吸毒和酗酒的恶习。
他的父母为争夺他的财产和管理权产生矛盾,闹上法庭。
《绿野仙踪》的女主朱迪·加兰,长期睡眠时间仅三四小时。
为完成工作,吃安非他命保持兴奋。
结果,在过量服药中患上药物成瘾,18岁时就定期去看精神科医生。
更有性侵、性虐待的丑闻。
从好莱坞到日本杰尼斯事务所。
多年来还曝光了大量涉及未成年人的性侵和虐待事件。
早就让人对这一行业的道德底线彻底失望。
而在琼尼贝特案件调查中。
警方也发现,曾为琼尼贝特拍照的童模摄影师是一个恋童癖。
他曾借工作之便,非法贩卖琼尼贝特的照片。
国内也时不时就有新闻爆出。
比如,童星过劳工作。
一个年仅7岁的小孩,每天从早晨7点,工作到晚上11点多。
很多犯罪分子趁虚而入,实施性犯罪。
诱骗女童拍摄不雅视频,有的甚至公然骚扰、猥亵。
还有打着招募童星骗钱的情况,也层出不穷。
这两年貌似有所改变,叫停儿童选美比赛、亲子综艺。
但也还是以新的形式存在。
不仅仅是单纯的演员、模特,选美比赛出道。
很多还以「晒娃」的方式,试图打造成小网红。
精心设计照片和视频,故意制造话题,赚取流量。
之前就有新闻曝出,3岁女孩被父母喂到70斤当吃播赚钱。
也因此,很多人对想送孩子当童星的父母,都怀有强烈偏见。
认为很多父母就是想拿孩子当摇钱树。
和这个案件中的舆论反应一样。
不过,纪录片最后试图探讨案件真正的问题,澄清了很多谣言。
也在反复强调,不能以偏概全。
很多父母确实初心并无恶意。
这一案件中,女孩家境殷实,父母接受采访时表示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只是因为母亲曾经是选美小姐冠军。
孩子看过视频后非常羡慕,主动要求。
而且,也不能忽视,一味指责背后,也推卸了更多外部责任。
片中,媒体报刊对「选美小皇后」的过度强调。
也是在利用大众的窥视欲炒热度。
如今现实中,媒体、大众也在不知不觉中助推这一产业,追捧低龄偶像、养成文化的市场趋势。
不少人都热衷于给「电子儿女」送流量。
这都间接助长了产业畸形发展,无形中强化了行业竞争与剥削倾向。
才会导致利益驱动下,很多父母也抱着侥幸心理试水。
互联网用户低龄化趋势影响下。
很多孩子也思想早熟,急于追求名利。如果没有得到良性的引导,很容易变成错误的奔赴。
今天再看,这部纪录片仍不失为一种警示。
成名要趁早,在演艺圈可不算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