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坛变天了!朔尔茨在信任投票中惨遭滑铁卢,直接被议会“打回原形”。这个曾经努力维系联合政府的总理,最终还是没能熬过民意和党内的双重压力。更令人意外的是,德国政坛的洗牌中,基民盟的默茨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选。这位强硬派的政治人物,背后隐藏的对华态度,或许才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焦点。德国,真的要迎来一个更强硬的时代了吗?
德国议会举行信任投票,结果让人大跌眼镜——394票反对、207票支持,朔尔茨领导的“红绿灯”联合政府彻底崩盘。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联盟,短短两年多时间就走到了尽头。
其实,这并不让人感到太意外。联合政府内部早已矛盾重重。自民党与社民党在财政预算上的争端,从暗流到公开化,最终成了压垮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财政部长林德纳被撤职,自民党随即退出联合政府,整个政治格局瞬间失控。
对朔尔茨来说,这场信任投票的失利,或许也在意料之中。面对俄乌冲突、能源危机、民众对通胀的愤怒,他早已疲于应对。有人甚至猜测,他是故意放弃这次投票,希望通过提前大选重新组建政府,来挽回社民党的颓势。但事实却比想象中更残酷。
根据最新民调,社民党的支持率仅为17%,远远落后于基民盟及其盟友基社盟的31%。甚至连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都以20%的支持率超过了社民党。朔尔茨的“豪赌”,看起来更像是一场注定失败的冒险。
“红绿灯”联盟崩塌的背后
“红绿灯”联盟的崩溃,是意料之中的事。从一开始,这个由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就像是被强行绑在一起的三辆车,方向盘却各握一边。财政预算成了引爆点,但问题远不止于此。
绿党专注于气候政策,社民党关注民生,而自民党则一心想着减税和经济自由化。三方的目标完全不一致,每一次政策制定都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尤其是面对2025年预算案的分歧,双方的矛盾彻底公开化,政府的运转几乎陷入停滞。
对于德国来说,这种政治内耗带来的后果是致命的。2024年,德国经济被预测将萎缩0.2%,失业率可能升至6.3%。能源危机、高通胀、出口疲软等问题仍在持续,这些都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来解决,而“红绿灯”联盟显然已经难堪重任。
默茨崛起的机会
在德国政坛的大洗牌中,基民盟的默茨成为了最被看好的人选。这位身高1.98米的保守派政治家,曾因与默克尔的内部斗争被边缘化,但在默克尔卸任后,他重新回归,迅速成为基民盟的核心人物。
默茨的政治风格与默克尔截然不同。他更强硬、更保守,主张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对移民持严厉态度。在德国经济面临困境的背景下,他的“亲商”立场和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显得尤为突出。
但默茨的强硬风格,尤其是对华政策的态度,也引发了不少担忧。他曾公开反对朔尔茨推动的中德汉堡港合作,认为德国应该更紧密地与西方盟友站在一起,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这样的表态,显然让德国企业界感到不安。
中德关系的新挑战
如果默茨成为德国新总理,中德关系可能会面临新的压力。作为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德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极为紧密。数据显示,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尤其是在汽车、机械和化工领域,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无可替代。
但默茨的对华立场,显然更倾向于配合美国的战略。无论是“去风险化”还是所谓的“技术脱钩”,这些都可能直接冲击中德之间的经贸合作。而对于德国自身来说,这种“去中国化”的做法,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何况,德国的能源危机尚未解决,高昂的能源成本已经让工业生产陷入困境。如果在这个时候与中国“割席”,只会让德国的经济雪上加霜。
欧盟的权力真空
德国政坛的不稳定,必然会对欧盟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欧盟的“领头羊”,德国政治动荡带来的权力真空,很可能让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减弱。
法国作为另一个核心国家,近期也陷入了国内的政治危机。马克龙的改革计划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抗议和罢工,政府的施政能力受到严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欧盟的两个支柱国家都陷入危机,欧盟的未来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而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大西洋彼岸。如果特朗普在明年重新入主白宫,欧美关系可能会再次经历剧烈变化。欧盟在应对国际事务时,或许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写在最后
有人说,德国政坛的这场变局,像极了一场逆风中的航行。水手们争夺方向盘,却忽视了船体正在漏水。默茨或许会成为德国的下一任总理,但即使他上台,也未必能轻松解决德国面临的种种困境。
对于中国来说,中德关系的未来充满变数,但有备无患总是好事。德国,还是得好好想想自己的路,甩锅中国解决不了问题,专注自身发展才是正道。有人说,风浪再大,船靠岸后总要有人负责补漏。可这责任,德国谁来担?
泽连斯基是个魔跟他握手的人政治前都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