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能战斗”--俄罗斯主力武装直升机米-24

前沿深度解码 2024-12-07 09:24:26

俄《连塔》新闻网近日报道称,米-24(北约代号“雌鹿”)系列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普及的攻击型直升机之一。米-24的基本型是苏联第一款攻击型直升机,能够挂载大威力导弹打击敌方的装甲目标,还能乘载最多8名伞兵。

米-24的近亲是俄罗斯的米-35M武装-运输直升机。它可以运输人员和装备,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俄罗斯技术”国家集团发言人称,米-24武装直升机饱经战火的洗礼,在当今世界的武装直升机中,它拥有最丰富的作战经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曾参与3大洲超过30场战争和武装冲突。

冷战正酣,边研制边投产

20世纪70年代初,出于苏军“早打快打”的战略思想,米-24和当时很多飞机一样,是边研制边投产,试飞计划还没有完成时就已经进入现役。1972年,官方批准米-24纳入作战序列,除试飞和改装训练中心外,首批装备的部队包括远东军区、喀尔巴阡军区和驻德集团军群的空军部队(当时直升机隶属苏联空军),最初的型号是米-24A。服役不久,米尔设计局就开始改进,旋即推出米-24B,但米-24B还没有投产,就让位于下一个更新的型号。

总结米-24A的使用经验时,发现最初的串列双座座舱设计有严重缺陷,驾驶员在后左,射击员在前右,左右错开的目的是改善驾驶员的前方视界,但实战中射击员阻挡驾驶员向右前方的视界,而偏左的座位使右后方又成了死角。于是,米尔设计局对米-24作了一次大改,改变前机身的布局,后坐抬高,前起落架加长,在地面上停机时外型呈“昂首挺立”的姿态,改型的米-24为命名为米-24V 。

米-24V选用原定的9M114反坦克导弹,然而9M114的进度拖延,直到1972年才服役,米尔设计局只好用米-24V的机体和米-24B的武器系统,推出一个折中的米-24D(D是俄文中第5个字母,米-24的命名序列跳过了第4个字母G,引起了很多猜测,其中一个猜测认为G容易联想到“臭狗屎”Gavno)。1976年,米-24V投产,1986年停产前,生产了1000多架,是米-24最主要的型号。米-24V 投产时,苏军已有400多架米-24A和D服役,此后,米-24D有一段时间和米-24V并行生产。米-24D的简易版出口型号为米-25,米-24V的相应型号则为米-35。除上述型号外,米-24共有7种型别,各种型别的机体构架、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都是一样的,只有武器、作战设备和尾桨位置有所不同。据统计,位于俄罗斯阿尔谢涅夫和罗斯托夫的两家直升机工厂已生产了2300多架各种型号的米-24。

久经沙场,“雌鹿”不输“眼镜蛇”

米-24武装直升机在长期的训练和使用中,技战术能力不断提升,运用模式日益多元。它不仅可以当作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还可以用作高速贴地飞行的坦克和截击对方直升机的有效手段,还能担负为米-8和米-17机群护航的任务。在战斗任务中,如果携带有火箭弹吊舱和炸弹,米-24飞行员会先发射火箭再以机枪扫射,为后座的武器操作员提供充裕时间瞄准和投弹。部分米-24能够以重型火箭弹从2千米外发射对付防空武器,不过这类重型火箭弹并未广泛使用,因为只有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才会用它。这是因为火箭弹飞出去时产生的尾焰浓烟会包住机身,导致发动机吸入废气而停车。

米-24还常用于空中巡逻,机上通常携带2具火箭吊舱、2枚反坦克导弹和500至700发机枪弹,2架直升机彼此距离500至800米,飞行于1500至1700米高度。涂装迷彩的米-24武装直升机经常以双机、四机甚至八机出击,采用多机协同攻击的战术。“车轮战术”得名于二战中伊尔-2强击机惯用的同名战术,也称“死亡之轮”,几架飞机绕着目标兜圈子,边转圈边不断地向目标射击。“流水线战术”是另一个多机战术,几架飞机成梯队进入,依次转向目标进入攻击。“菊花战术”指多架飞机以极小间隔从不同方向向心俯冲攻击,然后在圆心附近急剧拉起,为友机让路。米-24多机协同攻击时,高空机群担任掩护,低空机群担任攻击。为了迷惑地面防空火力,有时双机对飞,在近距离大机动交错,像航展中的特技飞行表演一样,使追踪的防空火力无所适从,丢失目标。空中双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200~1500米,既方便联络和呼应,又保证一定的机动空间,也防止密集防空火力同时击中两架飞机的可能性。

阿富汗战争和两伊战争是米-24直升机作战性能的最集中展示。除了执行典型的空中突击外,在阿富汗战争中,米-24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沿公路护送苏军的补给车队。战争初期,由于地面运输危险太大,兵员轮换大多由伊尔-76或安-12运输机空运进出阿富汗。随着阿富汗游击队手里的肩射防空导弹越来越多,这些大型飞机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大。米-24又担负起为所有大型飞机起落航次护航的任务。除了在起落航线和机场附近巡逻外,部分米-24还专门在航线上发射红外曳光弹,干扰肩射防空导弹的瞄准和制导。必要时,米-24的飞行员甚至要舍命迎击来袭导弹,以保护载运百十名兵员的大型飞机。

在两伊战争中,双方的战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飞行员的素质。伊朗的AH-1直升机(北约代号“眼镜蛇”)的机动性比米-24好,但是速度和爬升比不上米-24。所以,伊朗的AH-1如果先发现敌人,就用陶式反坦克导弹先敌攻击,如果一击不中,就要利用AH-1的机动性力争摆脱米-24的追踪,或者把米-24引到伊朗空军的截击圈,让“鬼怪”战斗机去收拾米-24。而倘若伊拉克的米-24先发现敌人,那就要利用其速度和爬升的优越性,高速爬升到1000米的中空,然后绕到敌人后方,从背后打。在开战初期,伊朗的AH-1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偷袭伊拉克的米-24屡屡得手。1983年9月14日,伊拉克的米-24在巴士拉附近首次击落伊朗的AH-1。此后,伊拉克战绩节节攀升,整个战争期间,直升机之间的空战有56次。战争结束时,双方在直升机空战中被击落的总数是10架AH-1和6架米-24,伊拉克占优。

米-24武装直升机具有速度快、爬升好、载重大、火力强、生存能力强的特点,不光可以提供直接的强大火力支援,还可以运载突击分队或后送伤员。虽已是老骥伏枥,但它仍是俄陆军航空兵、独联体各国和世界多国空军的主干力量。北约的东欧国家虽急于脱手空军中的苏式战斗机,但对米-24武装直升机大多保留,一个重要原因是米-24仍然是长满犀利獠牙的一只雌鹿。

1 阅读:209
评论列表
  • 2024-12-07 14:24

    最大的优势应该是特别能便宜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