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讲得非常精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很明白,就是不会做题”,数学成绩不理想。这是怎么回事呢?
数学老师所谓的精彩,只是浮在了数学思维的表面上。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意识不强,教学效率低。
学生“听得懂”,轻轻松松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并进行浅层次的思维训练,对学科知识本质理解不深,因而缺乏自如运用解题方法的能力,“不会做”便在情理之中了。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数学教学的难题,我们极简思维方法研究组,提出了“用等式或不等式”去考虑高一数学的思想,同时优化、完善教学过程,“课前:任务导读用支点自学法”—“课堂:示范解惑、练习反思用三+四”—“课后:精练巩固、延伸辅助用A4纸学习法”。
我们遵循高中数学的学科逻辑,通过系统的教学策略支持,引导学生在这个环状的学习过程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从中习得系统的学科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有效解除“考试挂彩”的困扰。
艾老师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提出“任务导读作业化”,针对每一节课的课前预习,教师以导读提纲的方式,给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任务和目标,同时安排一两道习题作业,让学生带着任务边阅读边思考边练习,进而实现高质量的课前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过程由被动的机械式阅读转向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式阅读,而且可以逐渐优化学生自读自悟的数学学习过程。将任务导读与课堂上教师组织的相关学习讨论相结合,加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元素之后,学生的阅读成效便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自主学习能力也将因之得到全面的提高。
老师和学生是一种友好相处的关系,绝不是敌对关系。高水平的老师,会激发孩子们的潜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