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这是发生在大连旅顺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故事。
2020年在医院的病房里,两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曹肇纲和刘玉红含着泪水说:"她真的不愿意回来了。"
他们拼尽全力供养的独生女曹茜,在获得父母凑的7万元留学费后,竟与他们断绝了长达17年的联系。
然而最让人心碎的是,当他们得知女儿曾在2004年偷偷回国待了12天却始终未曾探望时,这对饱受病痛折磨的父母仍在苦苦维护:"是我们管得太严了..."
这个女儿到底经历了什么?
要说这曹茜的故事,还真得从娘胎里说起。
那是1979年的深秋,大连旅顺的曹家村里,一声嘹亮的啼哭打破了宁静。
这一哭可不得了,整整七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这个小生命。
说起这七年可把曹肇纲夫妇愁坏了,眼看着邻里亲朋都抱上了娃,就他们家一直没动静。
但天不负有心人,终于盼来了这个掌上明珠,只是这份喜悦里也掺杂着心酸。
因为难产大出血,刘玉红失去了再生育的机会,这让夫妻俩更是把曹茜当成了"命根子"。
从小到大曹茜就像个精致的瓷娃娃,被父母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七岁那年小丫头对着电视里的钢琴演奏节目看直了眼,嘴里一个劲儿地说:"好好听啊..."
这么一说可让曹肇纲夫妇犯了难,一台钢琴要一万五啊,这可不是小数目,都快赶上他们一年的收入了。
换作其他农村家庭,这种"异想天开"的要求肯定会被一口回绝,但曹家不一样。
夫妻俩东拼西凑,硬是把这"天价钢琴"搬回了家,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曹家可真是宠闺女啊!"邻居们都这么说。
但这种宠爱却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予温暖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划出伤口。
曹茜的生活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不准干农活、不许早恋、课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
在别人家孩子放学后可以撒欢儿玩耍的时候,她只能对着一堆作业发呆。
每次考试不管考多少分,父母的标准永远是"第一名"。
这种近乎窒息的关爱,让原本活泼开朗的曹茜渐渐变得沉默。
直到初三那年的一个晚上,一场彻底的"翻车"事件发生了。
当时曹茜跟同学一起看了场电影,回来晚了点结果被老师撞见了。
这事传到家里曹肇纲二话不说就是一巴掌,还破口大骂她"不知羞耻"。
这一巴掌不仅打在了曹茜的脸上,更打碎了她对这个家最后的温情。
从那以后父女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就像一道看不见的墙,怎么也跨不过去。
这道隐形的墙在高考这个节骨眼上彻底崩塌了。
那年的高考曹茜考得相当不错,整整超出一本线30分,稳得很。
拿到成绩的那一刻,她的眼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终于可以离开这个"牢笼"了,她想。
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山大学。
要多远有多远恨不得能飞到天边去。
然而命运跟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当邮递员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门口时,曹茜的脸瞬间就白了。
大连师范大学?这怎么可能?
原来心疼女儿远离家乡的父亲,趁着老师最后确认志愿的机会,偷偷改了她的志愿。
这个"爱的谎言",成了压垮曹茜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天家里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争吵。
"为什么连我自己的人生都不能做主?"曹茜歇斯底里地质问。
而父亲的回答更是让她心寒:"因为我们是你的父母!"
就这样曹茜带着满腔的不甘,踏入了大连师范大学的校门。
但是倔强的她并没有就此认命。
大学期间她暗自谋划着一个更大的"越狱计划":留学德国。
这次她学聪明了,先在父母面前示好,时不时地表现出对父母的"思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她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
父母东挪西借硬是凑够了7万块钱的学费。
临行前曹茜难得地表现出了温顺,让父母误以为当年的叛逆期终于过去了。
殊不知这只是她精心设计的"完美谢幕"。
站在机场看着父母泪眼婆娑的样子,她的内心却异常平静。
这一走就是她期待已久的"越狱"时刻。
谁也没想到这一场"越狱"会持续这么久。
刚到德国的日子,说实话并不好过。
语言不通学费昂贵,连点外卖都要精打细算。
那时的曹茜还会时不时给家里打个电话,虽然每次通话的重点都离不开"缺钱"。
每分钟8块钱的国际长途,她掰着手指头算时间,生怕多说一句。
"爸这个月学费又涨了..."
"妈生活费不够用了..."
就这样短短两年,父母又追加了3万多的汇款。
说白了这些电话里透着的都是赤裸裸的索取,哪还有半点温情?
直到2003年那个注定改变一切的下午。
电话那头憋了一肚子火的父亲再也忍不住了。
"你怎么这么久不联系我们?就知道要钱!"
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接切断了最后一根亲情的纽带。
从那以后曹茜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打电话不接发信不回,彻底玩起了"消失"。
最讽刺的是2004年她还真回国了一趟。
在上海参加什么学术交流,整整待了12天。
这12天里她就跟个"幽灵"似的,明明近在咫尺却连个信儿都不肯透露给日夜牵挂的父母。
要有多"绝"才能做到这种程度?
父母当年的苦心,在她眼里就这么一文不值?
就这样这场冷战一打就是17年。
期间她在德国混得风生水起。
从柏林到明斯特,再到汉堡一步步爬上了大学教授的位置。
还结了婚有了孩子,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而在大连的父母,却像是被时光遗忘了一样。
他们找遍了所有能找的关系,托付了所有能托付的人。
可得到的永远是同一个答案:"不知道..."
曹茜的同学们也都表示:"自从她去德国后,就再也没联系过..."
这场亲情撕裂的戏码,似乎永远也看不到和解的希望。
时光匆匆转眼就到了2020年。
这对苦苦寻女17年的父母,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
命运似乎跟他们开了个残酷的玩笑,老两口几乎同时被确诊患上重病。
曹肇纲是肾癌刘玉红是乳腺癌。
这下可好一对相依为命的老人,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面对生活的窘迫。
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只能靠着低保过日子。
就连看病买药的钱都成了问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但即便如此他们始终不曾更换过家里的电话号码。
"万一万一她哪天想家了呢?"老两口总是这么自我安慰。
每次电话响起他们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冲过去接听。
可惜等来等去等到的永远是推销电话和诈骗电话。
到了2021年两位老人带着未完的心愿,相继离世。
而此时的曹茜在德国早已功成名就。
当了大学教授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说来讽刺她用父母当年的教育方式换来了今天的成就。
只可惜这个认知来得太晚了。
她永远失去了跟父母和解的机会,也永远失去了说声"对不起"的机会。
或许很多人会说,曹茜太过绝情。
但站在她的角度想想,这何尝不是被过度控制后的极端反抗?
父母的爱有时候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爱得太深反而成了伤害;管得太严,反而丢了亲情。
这个发生在大连旅顺的故事,或许能给每一位为人父母者一些启示:
爱究竟应该怎样表达,才不会变成孩子终身的负担?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