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宇:东北官话历史演变研究

考古研史赏人物 2024-09-26 16:08:48

截至 21 世纪初,相对于其他领域,学界对东北官话方言的研究仍略显薄弱,可谓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不要说缺乏对东北官话方言史的探索,更不要说对其方言分区地图展示的不足,实际上学界对于东北官话方言研究,连语音、词汇、语法的分项描写,都尚不够充分。一些学者依然认为东北官话与北京官话不分,常以北京官话研究掩盖掉对东北官话方言特征的探讨。

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自觉有义务和责任为东北方言研究发展略尽绵薄之力。于是从2006 年归国开始,我便与研究生们一道,致力于白山黑水间的方言调查与研究,算来亦有十几个年头,每每想着向学界交流与汇报,又惮于捉襟见肘,有辱师门,于是几番搁浅。

今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特聘教授支持计划(2018)资助,得以有机会围绕东北官话方言的历史演变问题展开相关研究,虽未敢奢望有所建树,但权作为本人对该问题的一个阶段性思考与见证。

我们认为:东北官话是一历史概念,其实质并非晚成,演变亦非一蹴而就。在历史纵向的谱系上,其经历了幽燕方言、汉儿言语、近代的东北–北京官话、现代东北官话等阶段的发展嬗变;在历史横向坐标上,其经历了东北地区汉语与该地域的上古方国语言、匈奴语、鲜卑语、契丹语、女真语、蒙古语、满语、朝鲜语、俄语、日语等语言及邻近方言的接触与融合。本书以东北官话方言历史发展演变以及其与个别语言接触为纵横线索,尝试加以描写、分析与阐释。

本书研究内容所括:

(1)幽燕方言研究(2 篇):通过对汉代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以下简称《方言》)中所列的燕代方言、北燕–朝鲜方言等进行描写,并将它们与现代方言的词汇进行对比,尝试探寻历史上幽燕方言的表象;阐释以广义上位的幽燕方言为东北官话溯源,而不以狭义下位的北燕–朝鲜方言溯源的原因;以此来证明东北官话方言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层积淀的,绝非晚成。同时试以朝峰片方言特征词“猍歹”(狼)一词为例,进行考释说明。

(2)汉儿言语研究(3 篇):汉语的阿尔泰化离不开东北官话方言的阿尔泰化。本部分旨在论述渤海、辽、宋、金、元、明季幽燕方言在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接触过程中,衍变为汉儿言语的问题。发掘东北史、明清史文献,比较汉儿言语与东北历史上民族语言接触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区别特征,对照汉语史及现代东北方言,勾勒汉儿言语在发展演变中的阶段性特点。

(3)近代东北–北京官话及其与周边官话方言的比较研究(13 篇):近代东北–北京官话是汉儿言语在与满语、俄语、日语及胶辽、冀鲁、中原、西北等官话接触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已阿尔泰化的汉儿言语在东北开禁、闯关东及东北流人移民浪潮冲击下,再度获得了来自齐鲁、中原地区的文化滋养。满语虽承袭女真语衣钵,完成由仓本子、皇本子、京本子的自身演变,但清军入关后满语亦随之踏上了不归路而消亡,或成为近代东北–北京官话的直接底层。在近代华夷变态历史背景下的东北官话,也一度出现了“洋泾浜”式的变异形式,但很快恢复发展。总体说来,这种近代东北–北京官话入关后更直接融入了中原官话,并与南来的江淮官话汇流,最终演变成新的北京官话。本部分试发掘语言、方言接触资料,结合汉语史、官话方言间的比较及现代东北方言调查,描写和阐释近代东北–北京官话方言特征。

新文化运动使白话言文一致的要求日近。当时,虽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语法规范等似已俱备,但偏偏人工音系的老国音生不逢时,难堪重负。于是直到国音、京音之争偃旗息鼓,北京官话千呼万唤终成为北京城内外的鲜活语言——北京音历史地登上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的宝座。《汉语拼音方案》推行后,其法定地位更是坚不可摧。在推普国策声中,东北、北京官话渐疏渐离,终被学界析为两种官话方言。但是其历史演变的复杂渊源与蜕变,学界并未剥离清楚。本部分通过对现代东北官话及现代北京、冀鲁、胶辽、江淮、中原、西北、西南等官话在声、韵、调上的共时描写与比较,进一步阐释现代北京官话与东北官话的剥离及语音特点。

(4)现代东北官话个案调查与研究(16 篇):通过东北官话方言的个案、比较研究,力求发掘东北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征,进而揭示东北官话方言研究的状况和实绩。

(5)东北亚的语言生态、语言资源保护与语言和谐(3 篇):现代中有传统。如今,东北官话依然在东北亚地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东北文化的载体,近年来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小品和电视剧,使得东北方言发生了新的扩散。我们一方面要对照汉语史的发展实际,正视东北方言语保工程的阶段性成绩与不足;另一方面要在今天文化语言学、语言生态、语言资源保护的背景下,系统规划东北语言文化发展,发掘东北方言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及其在汉字文化圈语言内部结构中的典型意义,展望东北亚语言发展之和谐的愿景。

本书尝试思考如下问题:

(1)从社会语言学理论视角探索历史上语言和谐与社会和谐之关系。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每每群雄争霸、逐鹿中原、力量消长之后,一种反映中华思想同心圆的传统秩序总是得以凸显并传承。这种原始华夏族与周边的南蛮、北狄、西戎、东夷所构筑的五方之民和合共处的格局,俨然成了汉字文化圈社会的元秩序。这种“和而不同”的社会元秩序衍发开来,便获得了“化天下”的普遍意义。大而言之,构筑“天下大同”的世界和谐局面,是东方文明的最耀眼最理想之光环;小而言之,达成力量消长后的社会和谐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自会有异彩纷呈之表现。诚然,语言的层面概莫能外。东北自古就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之地,长城内外的力量消长伴随着语言的接触与融合,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探讨该地域的语言和谐与社会和谐之关系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2)尝试厘清历史上东北地域语言接触与东北官话形成发展之关系。语言和谐并非一蹴而就。历时意义上,汉语虽经历了雅言、通语、正音、官话、国语、普通话的推演,无时无刻不在敦促与指引着汉民族共同语的自觉形成;但在共时层面上,不用说“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等实际决定着汉民族共同语的最终形成必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甚至就连在多语言接触的方言区域,达成内部的语言和谐也绝非易事。作为北方游牧、渔猎与农耕三种文化的交融之地,东北向来不乏多语言间的接触与融合,既有“马上得天下”的蒙古族等语言与汉语的接触,又有从事渔猎、农耕的女真族、满族等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融合,因而成就了学界的“汉语阿尔泰化”说。我们认为汉语的阿尔泰化,当然离不开东北官话方言的阿尔泰化。作为东北官话历时演变表象之一的汉儿言语,便是汉语阿尔泰化最直接、最突出的产物。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汉语内部自身演变,以及东北地区阿尔泰民族语言与汉语长期接触的外力作用,方促成了东北官话方言一次次的历史蜕变。

(3)梳理东北官话语音演变过程,回答汉语史上有关东北、北京官话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历史上东北官话或经历了“幽燕方言—汉儿言语—近代东北–北京官话—现代东北官话”的演变。史上杂居于长城地带的诸民族所成就的幽燕方言或是原始华夏语渊源之一,参与了秦汉语言的构建。“永嘉之乱”以降渐成的汉儿言语更是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接触融合的最直接产物,其发展呈现着阶段性的特点。近代蒙古语、满语、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外来洋泾浜语等成分的融入与扬弃,直接催生了近代东北 – 北京官话。现代京音、国音之争后,北京官话地位上升,历史地登上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宝座,东北官话与北京官话渐疏渐离,最终形成了现在二者分立的局面。

(4)指导东北亚地域语言的和谐发展,规划东北亚语言生态建设。现代中有传统。探讨历史上的东北官话与鲜卑语、契丹语、女真语、蒙古语、满语、俄语、日语等语言的接触与融合,无疑对规划东北亚地域语言生态、语言和谐的发展与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思考如何激活东北草原丝路、海上丝路,在东北自贸区、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中发挥东北官话方言的作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书致力于体现如下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理论方面:

(1)通过对东北官话发展演变过程中区别特征的描写与分析,验证东北官话是一个历史概念,其并非晚成,演变亦非一蹴而就,而是有迹可循。其大致经历了幽燕方言、汉儿言语、近代东北–北京官话、现代东北官话的历时发展。

(2)试回答东北、北京官话的关系问题。东北官话的历史演变是汉语官话乃至汉语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学界须首先对其做出明确回答。我们指出:从历史渊源上看,东北、北京官话二者不宜分开;但考虑到官话方言研究现状,现在二者分区而治,是源于客观现实的、可行的、前后并不矛盾的。

(3)阐释处于长城地带的早期幽燕方言参与了原始华夏语及上古秦汉语言的构建。燕商共祖等历史研究成果证明东北自古就是汉人居住区域之一,属于广义上的中原地区。

(4)研究东北亚语言和谐与地域社会和谐的典型意义。证明汉语阿尔泰化离不开东北官话方言的阿尔泰化,汉儿言语是其近代典型代表。

(5)分析南音、北音合流的最终产物—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汉语史发展之必然。北京音成为标准音是历史上东北–北京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最终汇流融合的结果。

应用方面:

(1)实践上:从社会语言学语言接触的视角,描写、分析与阐释东北官话历时与共时层面的表现特征,证明东北亚内部语言结构系统的客观存在,进而促进东北方言研究乃至官话研究的发展,规划东北地域语言文化的建设。此外,阶段性地分析总结东北方言语保工程的实施与完成情况,可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2)方法论上:努力使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研究紧密结合,有效参照东北史学、人类文化学、语言学等新近研究成果,广视角地溯求东北官话的发展与演变,探索东北多民族多语言地区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问题,尝试为汉语史研究提供新的个案参照。

(3)篇末所附东北方言研究文献资料库,是我们多年的积累,虽挂一漏万,亦权作参考。

本书涉及几类问题,如国际音标中送气与不送气符号写法、严式音标与宽式音标写法、有音无字标示方法、文白异读标示方法。因原文章写作时间不同,写法有所区别,本书遵循每节局部统一原则以进行规范。

诚然,我们在实际考察中,怯于资料不足,流于各地域布点结构分布的不平衡,田野调查仍不充分,尤其是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地区;虽然我们以东北官话史与语言接触为研究中心,但客观上成果亦涉猎了其他官话的研究成果;作为史的研究,语音研究占了较大篇幅,词汇语法虽有点的体现,但相对面上涉猎不足或浅尝辄止;由于本人能力和视野所限,对于个别民族语资料、幽燕方言、汉儿言语等的调查和研究未能充分展开,个别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思考。其他不当之处亦存在,敬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杨春宇,1971年生,男,满族,辽宁锦州人,留日归国博士。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辽宁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音韵学、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近代汉语研究。现为全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优秀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会长,中国音韵学会、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员,辽宁省语言学会理事,大连市社科院特约研究员。担任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会评专家、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辽宁汉语方言调查首席专家。在日本论说资料保存会《中国关系论说资料》、日本《中国语研究》、《满族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及一般项目4项,国家语委、教育部等基金项目14项,省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译著(合译)3部、教材1部;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次;组织发起全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优秀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首届东北方言学术研讨会;受邀赴日本、爱沙尼亚、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参加国际会议4次,参加国内专业学术交流40余次。

目录速览

绪论 1

第一章幽燕方言研究 14第一节 扬雄《方言》中的幽燕方言 14第二节 朝峰片方言特征词“猍歹 [1ε33tε(狼)]”考释 35第二章 汉儿言语研究 45第一节 关于渤海国的“汉儿言语” 45第二节 “行国”“城国”兼备的契丹与“汉儿言语” 52第三节 从“郎君–阿哥–帅哥”的演变管窥“汉儿言语”的语义发展特征 64第三章近代东北–北京官话及其与周边官话方言的比较研究 75第一节 从语音看东北官话与周边冀鲁、胶辽官话之关系 75第二节 《官话类编》及其所反映的 19世纪末官话语音研究 82第三节 邯郸晋语内部语音差异研究 98第四节 东北官话与江淮官话比较研究初探 109第五节 周口方言中的“哩”“嘞”“唻”“咧” 114第六节 曲沃方言的文白异读 125第七节 东北官话与西南官话比较研究初探 131第八节 东北官话与西北官话比较研究初探 140第九节 华夷变态:东北俄式洋泾浜语的历史钩沉—东北亚语言接触与都市语言建设研究 147第十节 东北地域官话的近代变奏:关于日式协和语的历史反思 —东北亚语言接触与都市语言建设研究 157第十一节 吉林乌拉街方言满语底层词汇例释 —拯救乌拉街濒危满语文化资源的对策与建议 166第十二节 从满汉对音角度看《黄钟通韵》的倭母字 173第十三节 东北官话晚成吗?—兼论东北官话与北京官话的关系 176第四章现代东北官话的个案调查与研究 181第一节 辽宁方言语音研究 181第二节 辽宁方言知、庄、章组的语音类型及特征 193第三节辽宁方言“平分阴阳”特征之初探 203第四节 朝阳建平方言音系 220第五节 绥中方言语音研究 225第六节 辽中方言语音研究 230第七节 辽宁凤城方言语音研究 260第八节 辽阳方言音系研究 280第九节 中古影、疑、喻三母在辽宁法库方言中的演变 304第十节 吉林蛟河片方言音系初探 311第十一节 辉南方言研究综述 315第十二节 吉林东丰方言动态演变专题研究 320第十三节 黑龙江海伦方言声母文白异读 341第十四节 扎赉特旗蒙汉语言接触与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350第十五节 东北官话方言特征词例释 373第十六节 东北方言万能动词“整”和“造” 383结语:东北亚的语言生态、语言资源保护与语言和谐 392第一节 丹东方言词汇语言生态专题研究 392第二节 国家语保工程一期东北汉语方言调查的阶段性思考 406第三节 东北亚语言和谐发展与辽宁战略对策研究 416附录:东北方言研究文献资料库(至 2020年 3月) 424后记 4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