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请叫我“随顺先生”

徙竹散人 2020-10-17 16:41:14

白居易

白居易好禅,其一生也做了不少禅诗,最提神的莫过于这首《读禅经》: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所谓“住无余”,就是心中老想着那个“空”,最终只能是“却有余”,着了个空相;而“言下忘言”便是“以无心言而不得不言”,没有动机的“言”,而“梦中说梦”就是整部《盗梦空间》,亦即“两重虚”; 第四句所谓“摄动”,就是保持状态,有“如来”意,好像来但又没来,这里是好像动,却又没动,所以,“摄动”是禅,而禅就是动,然而此处却又容易着个“禅”和“动”的名相,于是最后要破相——“不禅不动”即“如如”。

《中庸》所谓“君子居易以俟命”,“易”就是“变化无常”,而“居易”就是状态,是风雨飘摇中的安之若命。世事艰辛都是一样的,我们普通人区别于白居易或者苏轼的只是一个“安”字。

佛家

最近看到一个观点:问题本身不会导致痛苦,是对问题的看法导致了痛苦。

《金刚经》所谓“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问题本身会导致心动,所以,“应如是住”就是现在立即停止,停的是什么呢?心动要停脑子。

今天早晨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深有体会,闺女要上跳舞班,但她起来晚了,当时我的脸上也不好看,但这种程度下到楼下骑上车子飞起来就好了,但是一上车就不一样了,电瓶快没电了,驮着我俩爬行的速度比个成年人走路还慢,我的火立即又高涨了——昨天是老婆骑的,居然不充电,这是我想到的第一件,然后就不断地她的毛病就像清单一样出现在我脑子里,我忽然意识到这已经背离了感受本身,于是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心情上,脑子就停了,说来也奇怪,这个时候我立即把电瓶车一停,顺手刷了个青桔带着闺女跑了。

后来我清醒地意识到,如果撑到地方这个往返是肯定要推的,到时候不知道回去还要闹出什么事来,结果我回去的时候她说她停车的时候电是满的,这个情况八成是电瓶出问题了,就这样一场大战的隐患消除了,而吵架的时候因为话赶话,把无关的事搅进来互相伤害的事例人人都该见过,给事情擦屁股已经是后手,还要罔称这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落下乘,那些事情留下的沉渣是除不掉的,它们还会发芽。

“如是降服其心”意为处理问题的实质是处理自己的心,不要以臆测使问题再泛化下去。

投射、泛化

泛化就是投射,意念会随着情绪的调动向潜意识搜索类似的情境,一旦匹配就形成共情,而这种共情是虽然有所体会但大脑不知道是什么,这个时候人就会对未知产生恐惧、抗拒,于是需要继续用某种方式让自己心安下来,这个方式绝大多数都是得罪人的,如迁怒、倒地讹人等。

断掉这条搜索路径就断掉了惯性的来源,这是前念不追;惯性来源断了也就失去了着力点,这是后念不起;应该怎么做?直下承当!

现在起,你想做个怎样的人?

未来就是一个个当下连接而成,如果当下没有做好,第一个未来比如明天就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后天。很简单的道理,今晚没睡好明早就很困,影响工作。

所以,更不要去回忆过去,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回忆。坏的自不用说,让你笼罩在阴霾里,好的会让你沉迷,或者认为过去的经验还适用未来,执着于成功经验反会滋生私欲,“躺在功劳簿上”就是典型的例子,或者是捅娄子后标榜自己以前如何如何。

中庸

《中庸》云: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何谓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何谓和,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静水

“中”即两相无碍,修复的功能就在于此,你是湖水,山石落下虽说溅起水花,但自会归于平静。

“心能转物”之心就是“如止水之心”,倘若是一池流水即使无需外力也如庄子言道:“子尤有蓬之心也夫。”

《中庸》又云: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也就是说,人应该各安其位,做好自会向上进阶。“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就是没有实际体会就不要乱发议论,倘若“无入而自得”就是投射,投射家财万贯,投射飞黄腾达……投射的结果就是“小人行险以徼幸”。

而君子则居易以俟命,“易”就是“变化”,就是各种实际的事务,也就是子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哪些人被被贬官、放逐并没有我们以为的痛苦,白乐天算是一个。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