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一个将领是否属于顶级的名将,除了看他的战略眼光、战术运用、歼敌人数、战功多少外,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看他的对手是谁。硬碰硬的高手对决,才真正能考察出真实的军事水准。
网友一般认为我军有两大战神,分别是林总和粟裕,对于彭总,更多的网友总是喜欢强调他的勇猛,还有他在战场上的脾气。比如关家垴久攻不下,彭总大发雷霆,对刘帅说:“拿不下关家垴,撤销第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又比如梁兴初贻误战机,彭总怒斥梁大牙为“胆小如鼠的鼠将!”似乎,大家都觉得,彭总在军事指挥上的造诣,并不如林总和粟裕那么大放异彩,我几乎就没看到过有人称呼彭总为战神。但我觉得,即使从军事意义的角度来讲,彭总也应该不亚于任何将帅,是顶尖级别的水准。
一、林总通过精妙的计算,创造了“顺风仗”林总打仗是精巧,凡事精于算计,不打无把握之仗,为了充分掌握战场形势,经常拿一个神秘的小本子写写画画,记载并分析每次战斗的谋略、指挥、战果以及伤亡数字、缴获数字等等,力求做到算无遗漏
之前在辽沈战役,林总不听主席指示,决定放弃锦州,要挥师北上攻打长春,就是因为经过他的算计: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这饭怎么吃呢?林总对于战争的思考是,两桌客人,我就要准备两桌饭以上甚至更多桌饭才行。因此,我们常常说“顺境看林”,其实是林总自己通过精妙的计算,创造了“顺风仗”,要分清楚因果关系,不是林总只能在顺境打仗,是因为有林总,才能有顺境。
我们可以说林总是战神,但毕竟还是差那么一点味道,因为“兵者,诡道也”,有些战争是本身有实力,才可以计算,辽沈战役就是如此,东野的实力本身不差,比国军要强,经得起各种计算,再加上东野的对手:陈诚、卫立煌之流,我军取得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二、粟裕虽然擅长逆风作战,但有强大的后盾支撑粟裕的“逆风作战能力”确实很强,很多人都以为我军是在三大战役歼灭了国军有生力量,其实,三大战役的时候,国军已经败势凸显了。只有粟裕指挥的豫东战役,才是与国民党军事力量真正地硬碰硬对决,我军在几乎已经步入死局的情况下,粟裕利用“神仙打法”绝境逆袭。
此外,即使是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难度含金量也要高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辽沈战役,东野已经是人数以及装备实力碾压国军了,获胜只是时间问题;平津战役更是东野和华北野战军联手,傅作义不投诚也只是困兽之斗;只有淮海战役,我军微微处于劣势,我军只有60万,要对阵国军80万。但总体来看,华野其实在淮海战役是有东野做强大的后盾,遇到的对手也是刘峙、杜聿明、黄百韬等,在底气上也是非常足的。
三、彭总指挥的抗美援朝才是高难度战争唯有抗美援朝的政治复杂性、战略的宏观度、战术的指挥难度和现代化程度都是远胜国内解放战争的!
如果说抗美援朝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的麦克阿瑟在指挥水平上存在问题,后续的李奇微,则是世界顶尖的名将,李奇微的军事指挥水准绝非国军将领能比。
我们在解放战场经常能看到各种投降场面:比如辽沈战役,国军都是成建制地安安静静坐在兵营里,把武器整整齐齐地摆好,坐等我军接收;又比如淮海战役,一个喊话就几万人投降,一个起义就又是10万人加入我军!但在整个抗美援朝,有的只是硬碰硬的对决,不存在类似解放战争那种扎堆投降或起义的情况。
因此,抗美援朝才是真正检验军事水准的战场,彭总的战略决策能力、军事指挥才能、战场感知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都是我国军事将领中第一流的存在,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真正的指挥和执行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战士舍生忘死
评论得非常正确
从本文再次可以看出彭老总考虑战术战略问题思想敏锐,不是外传的所谓粗豪,一勇之夫怎能长期身居党政军高位? 彭老总是湖南讲武堂毕业,学的内容和黄埔以及云南讲武堂类似,但是,彭总可以说是博览群书,很早就有战略思维,这从平江起义以来一系列事件都能看出,而且,他始终是站在战略全局上思考问题,不仅仅是眼下职务,比如福建事变和长征时期,彭老总都提出过自己的战略规划,事后看,大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