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七律,字字悲愁,令人感慨万千

墨有云水心语 2024-11-18 06:30:32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作者在叙事时需要有所寄寓,或者蕴含哲理,或者寄托深情,有时托物言志,有时借事寓识,不一而足,又引人遐想。

晚唐诗人温庭筠才华横溢,经历曲折,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就曾写过一首传世之作,含蓄隽永,虽然了解的人很少,却值得一读。下面一起欣赏:

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

晚唐 • 温庭筠

龙砂铁马犯烟尘,迹近群鸥意倍亲。

风卷蓬根屯戊己,月移松影守庚申。

韬钤岂足为经济,岩壑何尝是隐沦。

心许故人知此意,古来知者竟谁人。

文人墨客们徜徉于壮丽山河,观赏云蒸霞蔚之时,立刻就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并会由衷地感慨,既然身边的一切最终都将是一场幻梦,又何必对那些浮利虚名孜孜以求?

幽林深谷就像是一剂良药,即使不能完全治愈伤痛,也可暂时抚平寂寥,让落满冰霜的心情趋于平静和淡泊。不过那种恬淡的感觉,只是暂时浮现于脑海,毕竟身在凡尘,皆有七情六欲,又有几人可以潜心修行?

温庭筠性格刚烈,经常口无遮拦,不仅得罪了不少权贵,也让他在科考中多次铩羽而归。诗人屡次遭遇困境,心情非常郁闷,只好借酒浇愁、流连青楼,并不时地将满腔忧愤,凝固于诗行。这首诗虽然不见一个“愁”字,却字字含悲,令人感慨万千。

开篇采用对比手法,表达出一种矛盾心情,“龙砂铁马犯烟尘,迹近群鸥意倍亲。”诗人在山中修行,一日与诸道友夜坐,其中有人谈到边塞又燃起了硝烟,烟尘滚滚、杀气腾腾,诗人闻听之后深感焦虑。

诗人仕途受阻,便暂时过起了隐居生活,与渔樵为伍、和鸥鹭作伴。一个“亲”字,表达出诗人似乎很享受远离喧嚣的日子。可是当他得知边地动荡局面,心湖中又立刻涌起波澜,说明温庭筠其实很难静心修炼。

“风卷蓬根屯戊己,月移松影守庚申”,这两句描绘边地和山林景象。敌方的铁蹄践踏边地,就像狂风卷起蓬草,朝廷正在那里想方设法地屯兵戍守。山林里月色皎洁、松影婆娑,诗人和同道之人守着一方净土,正在谈天说地。

戊己(wù jǐ),代指边塞肥沃的土地。庚申,是指悠然恬静的美好时光。这一联继续采用对照手法,展现出边地的紧张气氛、以及林泉的逍遥状态。作者看似身闲似云,其实心焦如火,也为后文的展开打下铺垫。

颈联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想法,“韬钤岂足为经济,岩壑何尝是隐沦。”温庭筠认为即使熟读兵书、胸藏智慧,也未必可以治国安邦。反过来说,纵然身处山林,却可能心系社稷、挂念百姓。

韬钤泛指那些兵书战策和韬略智谋,经济是指经世济民的主张;岩壑代指修行场所,隐沦是说隐居不仕。“岂足、何尝”传达出诗人的疑问,也委婉地道出作者虽然身在林泉、却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心许故人知此意,古来知者竟谁人”,结尾抒写了一种孤寂之情。温庭筠长叹道:或许曾经的好友了解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可是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理解像我这样的人物。

温庭筠技法高妙的七律,含而不露,天然工整,值得收藏和细读。诗人慨叹知音难求、伯乐不遇,也表达出自己虽然寄身岩壑,却并非希冀长生不老,而是不忘社稷、渴望施展才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