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曾经离皇位仅一步之遥,却没事学三让,拱手将江山送给福临

梨评历史 2024-05-23 14:08:34

自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宸妃病逝后,深爱宸妃的皇太极就一直悲不自胜,本来身体一直很健壮的皇太极也因悲伤出了毛病,时常圣躬违和。

但大家都认为皇太极是因为悲伤过度的原因,好好休息过段时间就好了,但没想到仅仅两年后,也就是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这天,皇太极居然猝死于盛京的后宫。

皇太极的暴卒,让清朝再一次面临继承内讧危机

因此前并没有明确立下谁为继承人,比起皇太极猝死带来的震惊,大家更关心的是由谁来继承皇位?

按照大家的想法,能继承皇太极皇位的自然是皇太极的儿子了,目前皇太极还在世的子嗣有八位,但除了豪格,其余人年龄都偏小,不适合继承皇位。

这么一来,豪格继位,似乎没有争议。

但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表示不服。

在努尔哈赤时期,多尔衮虽然是小透明,也不被努尔哈赤喜欢(努尔哈赤真正喜欢的是多铎)。

但在皇太极时期,多尔衮大放异彩,不管地位和权力都和豪格相差无几。

论权力,豪格和多尔衮都是掌握实权的八小贝勒,其中多尔衮掌握主管人事的吏部,而豪格则执掌财赋的户部;

论八旗地位,多尔衮掌握正白旗,豪格掌握正蓝旗;

论宗室地位,多尔衮是和硕睿亲王,豪格是和硕肃亲王;

论战功和能力,豪格少年时期就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立下战功无数,而多尔衮也不遑多让,在皇太极时期大放异彩,击败林丹汗和招降了察哈尔部,缴获了传国玉玺,奠定皇太极称帝格局;

可以说战功方面,多尔衮更胜一筹,且豪格多次担任多尔衮的副手。

豪格画像

这么一看,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豪格和多尔衮都不相伯仲。

但到了皇太极暴卒后在继承人问题,豪格还是占优的,毕竟一开始,豪格得到了六旗的支持。

首先就是正蓝旗,豪格是正蓝旗的旗主,正蓝旗上上下下都支持豪格都没问题。

其次就是两黄旗,两黄旗是皇太极执掌的两旗,而且驻防京畿之地,更是有不少重臣。

其中正黄旗的索尼在内院任职,是皇太极的贴身侍卫大臣,位高权重,而镶黄旗的鳌拜和图赖又是皇太极的护军统领,其地位相当于日后的九门提督,拱卫皇城安全,谁能拉拢,就能获得一份助力。

作为皇太极亲自执掌的两旗,两黄旗上上下下都希望由皇子继位,确保两黄旗继续占据优势地位,眼下成年和有战功的皇子仅有豪格,两黄旗自然表示拥护豪格继位。

至此,豪格获得两黄旗的支持。

哪怕其他旗主呢?一度成为努尔哈赤储君的代善直接表达了他的看法。

虽然此时代善已经年老,但他却是皇太极之后地位和威望最高的宗室,他的话分量极重,也没有人轻易违背,而他也被推举为立储君会议的主持者。

因而刚开会,代善就表示当立豪格:“ 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代善次子硕托执掌正红旗,第七子满达海执掌镶红旗,代善这么一说,相当于两红旗也支持豪格。

而在代善明确表示支持豪格后,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也倾向于豪格。

济尔哈朗在地位、功劳和威望上远超多尔衮,其意见相当重要,但毕竟是努尔哈赤侄子,也没有继承权,因而在两黄旗和代善表达支持豪格的提议后,济尔哈朗也表示:“我意亦如此。”

这么一看,豪格有两黄旗和正蓝旗的拥护,还有两红旗和镶蓝旗支持,代善和济尔哈朗也同意立他,这个局面怎么会输?

马景涛版多尔衮

反观多尔衮,目前多尔衮真正的盟友仅有三人,分别是两个兄弟阿济格、多铎以及阿达礼,但阿达礼是代善的孙子,在局势没有明朗前上蹿下跳,甚至公开支持多尔衮,结果被爷爷代善直接处死了。

这下子,多尔衮能够依靠的只有两位兄弟了,但和多尔衮相比,多铎和阿济格完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其中阿济格打仗虽然猛,但除了打仗,其他一无是处,起起伏伏,也就混到了一个郡王。

而多铎又喜欢耍小性子,完全跟不上多尔衮的步调,可以说这两人,简直就是多尔衮拖后腿的存在,也说明两白旗这边,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并不是铁了心支持多尔衮上位。

而豪格又和这几位熟悉,自然知道多铎和阿济格的秉性,也因此根本不会担心多尔衮竞争过自己。

崇政殿

如此一来,豪格自认为优势在己,六旗拥护不说,德高望重的代善和济尔哈朗又支持自己,飞龙骑脸怎么输?

也因此,豪格心思活络了起来,准备学老父亲三让。

当代善提议由豪格继位,并且得到济尔哈朗的附议后,豪格自认为稳操胜券,说了一句“德浅福薄”,然后离席了。

禅让,都是权臣大权在握后的表演而已

这让代善好一阵尴尬。

在豪格的想法里,已经胜券在握了,所以哪怕现在自己离席了,大家也得劝自己回来继承皇位。

豪格刚走,阿济格和多铎急不可待的跳了出来,表示拥立多尔衮继位,多尔衮想要观望一下局势,没有说话。

眼看多尔衮没动静,多铎急切切地又说了一句:“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

可见多铎也有争夺皇位的野心,但话听的多尔衮一脸懵,毕竟努尔哈赤死后继位问题其实也是互相竞争和撕扯的,现在提这个,深怕事情闹不大吗?可见多铎这人就没铁了心拥护自己老哥。

眼看多铎要另成一系,机智的多尔衮当即回了一句:“肃亲王亦有名,不独王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豪格也在太祖的遗诏上,你小子想要靠太祖遗诏登基,想的有点多。

看到老哥不支持自己,多铎索性破罐子破摔,表示不如拥立代善:“如果不立我为帝,论长当立礼亲王代善。”

多铎

说实话代善都六十岁的人了,不想也没能力去平衡八旗的力量,倒不如好好维护自己的两红旗力量,继续坐稳老大哥的局面,于是打了一个太极:“睿亲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我老矣,能胜此耶?”

两黄旗一看,皇位要让两白旗的人来坐,不依不饶,当场大喊:“ 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这算是逼宫了,也算喊出了自己的底线,即必须立先帝之子,如果不立,怕不是要动刀剑了。

此时两黄旗护卫崇政殿,多尔衮等人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豪格走后,两黄旗态度还如此坚定,说明豪格的自信不是没有道理的。

也是这番话,让多尔衮敏锐地捕捉到化解豪格优势的办法了,毕竟两黄旗说立先帝之子,但没说立哪位,自己可以拥立皇太极其他幼子,然后拉济尔哈朗辅政,这些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思考片刻后,多尔衮“退”了一步,既然大家都没法获得支持,不如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吧,自己和济尔哈朗辅政。

为何选择福临呢?除了豪格之外,叶布舒、韬塞、常舒和高塞都是庶妃所生,被排除在外,至于硕塞,其母亲被皇太极赐给大臣占·土谢图为妻,自然不能继位。

剩下的只有布木布泰所生的福临和娜木钟所生的博穆博果尔了,其中布木布泰是科尔沁部人,科尔沁部室清初联姻的对象,而多尔衮三兄弟的正福晋都是来自科尔沁部,拥立福临,自然会得到科尔沁部支持。

加上福临年龄大于博穆博果尔,选择他,其他人也没多少异议。

毕竟两黄旗的底线就是拥立皇太极子嗣,立福临又保证了自己的利益,毕竟豪格是正蓝旗旗主,继位后说不定倚重正蓝旗,所以两黄旗立马表示接受。

顺治帝

而济尔哈朗被拉入辅政大臣之列,这可比拥立豪格所获更多,这是他一开始没想到的,立马也支持。

至于代善,既提议过豪格,也提议过多尔衮,对于大家一致认为的福临,自然也没意见,阿济格和多铎也不用说了,反正皇位不是自己的,立谁都一样。

就这样,豪格走后,顺风局彻底变成了逆风局。

本来有六旗支持的,现在只剩下自己的正蓝旗了,一个正蓝旗,根本掀不起大浪。

可以说多尔衮这招打在了七寸上,仅仅一个提议,就让除豪格之外的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证。

自己虽然放弃了皇位,但却得到了摄政王的实权地位,虽然有济尔哈朗,但后面迟早都是自己的。

所以豪格输了,输了干干净净。

说实话,但凡多尔衮没有想到提议立福临这一招,豪格自然会再次被提议继位,到时候豪格在退让一下,事情就成了。

但关键时刻,被多尔衮来了致命一击,本来的优势彻底荡然无存。

所以有时候,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残酷,哪怕明面上占据优势,但没到最后,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笑到最后,毕竟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大家随时都可以变换旗帜,劣势也会变成优势。

这一点,豪格还是不如多尔衮的,也根本没有意识到多尔衮到底有多少招,在信心满满的情况下,与皇位失之交臂。

所以说豪格,你怎么当初咋不直接顺水推舟呢?后面也不会有这么多事了,更不会幽禁而死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列传五》

《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传六》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九·列传三十六》

《沈阳状启》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