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000字。
古之善辩者,往往擅长写寓言故事,如庄子、孟子、韩非等人,到了唐朝,又出来一位善讲寓言的大家,那就是“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
柳宗元写了很多寓言故事,最有名的应该就是他的《三戒》、《种树郭橐驼传》等。其中,《三戒》中最著名的一篇《黔之驴》更是家喻户晓,是寓言中的名篇。
可惜的是,世人解读《黔之驴》,往往只是解读到第一重,第二重,只看到了表面和浅层的寓意。
究其所以,还是因为大家对柳宗元当时的处境,对当时文人的处世之道与此文结合不深。
这篇文章中,笔者与大家一起探讨《黔之驴》的三重人生境界。
一、创作背景:改革失败,一落千丈柳宗元可谓是一步登天,一落千丈的传奇人物。
他出身名门望族,二十一岁就名扬天下。
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在唐顺宗的支持下,柳宗元与王伾、王叔文等一起发动“永贞革新”,一时掌握朝政大权。
可惜好景不长,仅仅180天之后,同年八月,唐宪宗即位,马上,王叔文等改革集团都被予以沉重打击,核心人物都被纷纷贬谪或赐死,史称“二王八司马”。
柳宗元当然也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他先被贬为邵州司马,两个月后又被贬为永州司马,直到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才离开永州。
在永州的十年中,是柳宗元的创作高峰,本文也创作在此期间。
约公元804年(元和四年),柳宗元写下寓言《三戒》,本文《黔之驴》在《三戒》之中。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图1 黔之驴
二、第一重:徒有其表之人《黔之驴》首先讽刺的就是徒有其表、外强中干之人。
寓言故事里边有两位主人公,一位是驴,一位是老虎。
驴明显就是徒有其表、外强中干的代表。
它是“庞然大物”,以至于被老虎“以是神”,所以老虎害怕不已,只敢“蔽林间窥之”。再到“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这几句,把驴的徒有其表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只有表面文章,没有实质的本事终究也没有用,时间长了,总会漏出马脚。果然,过不多久,驴就被老虎看穿,直到它是外强中干,而最后被“断其喉,尽其肉”。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图2 柳宗元
三、第二重:自曝其短之人其实光徒有其表、外强中干还不是作者要讽刺的重点。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主要讽刺的是那些徒有其表,自曝其短之人。
一开始的驴,庞然大物,叫声洪亮,把老虎吓得不敢行动。但是时间一久,老虎“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这里边,“驴不胜怒,蹄之”非常传神,把驴的形态和本领场景化,宛在眼前。
同时,作为驴的敌人—老虎却是一位勇于试探、细致入微的对手,老虎先是“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后来被驴大叫一声,“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但是,老虎被没有就此放弃,它“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并且甘冒大险,上去亲身试探,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技止此耳!”
老虎这一套方法论,完全就是躬身入局、实事求是的,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方法。
作者在最后也叹道“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揭露和讽刺了那些徒有其表还自曝其短的愚蠢之人。
四、第三重:柳宗元自嘲之文理解前两重并不难,但是问题来了,这则寓言故事到底讽刺是谁?
难道讽刺的就是社会上那些徒有其表且自曝其短之人吗?
其实,结合柳宗元当时的处境,他的人生经历,这一则寓言除了讽刺以上那些人之外,还有更深层的意思,那就是这是一首自嘲之文。
上文说过,柳宗元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正是他改革失败,被贬责永州的时期。
柳宗元出身望族,少年成名,弱冠之年就加入王叔文集团,手握大权,可谓少年得志。而就是自己最得意的时候,柳宗元他们年轻气盛,做事草率,不懂政治,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得收敛,锋芒毕露,招来朝廷非议一片,到了唐宪宗上位,更是一步登空,成了大罪之人,终生前途无望。
这样来看,柳宗元自己,或者当时他们政治集团,就是那个自曝其短之人。少不经事,锋芒毕露,最后只能是黯然一生。
当然,柳宗元从文学角度来看,肯定不是徒有其表,但是他深深的自责,从当年的政治才能来看,确实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五、抱朴守拙、安于拙愚的人生境界最后,本文在讽刺之余,也表达出作者推崇的一种人生境界。
那就是抱朴守拙、安于拙愚。
正如黄庭坚《牧童》言道:“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多少人牺恓惶惶奔走仕途,熙熙攘攘竞逐名利,尔虞我诈,机关尽用,迷失本真,倒不如牧童安于拙愚。
这何尝不是柳宗元此时此刻的自省。要是当初能安于拙愚,甚至稍微收敛一点点,不那么夸张浮脱,又怎么落得现在的凄惨下场。
图3 永州